由香港城市大学电机工程系署理教务长及电子工程讲座教授陈志强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新一代天线,可操控辐射波束的方向、频率及幅度,预期将在第六代(6G)无线通讯的感应与通讯集成(ISAC)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一代天线被称为“无边带空间-时间编码(STC)超表面天线”。它的创新特点之一是在其表面上有许多开关,通过打开和关闭开关来控制电流,可以改变超表面的响应,从而产生所需的辐射模式和高度定向的光束。
传统天线的结构和特性一经制造就无法改变。然而,新一代天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可以通过空时编码软件控制改变天线辐射波束的方向、频率和振幅,这使得用户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陈教授亦是城大太赫兹与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他表示,新一代天线的辐射波束的能量可以聚焦到一个固定或可变焦距的焦点,可用于实时成像,并可作为一种雷达来扫描环境和反馈数据。
城大SKLTMW博士后吴庚波博士解释说,这项发明的灵感来自于他在2020年在城大攻读博士学位时提出的AM漏波天线的新概念。他说:“在输入频率处产生高方向性波束,允许广泛的辐射性能,而无需重新设计天线,除了使用不同的STC输入。”
陈教授解释说:“这项发明在6G无线通讯的ISAC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辐射光束可以扫描并复制与真人相似的图像,这样手机用户就可以通过3D全息成像彼此交谈。它的防窃听性能也比传统的发射机结构更好。”
该研究结果发表在著名杂志《自然电子学》上,标题为“无边带时空编码超表面天线”。
吴博士和戴俊燕博士是这篇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从2020年到2021年,戴博士在SKLTMW做了两年博士后,带来了中国南京东南大学崔铁军院士和程强教授首创的STC技术。
陈教授续说:“若非城大和东南大学两个研究团队的合作和互补,我们不可能取得这些研究成果。”“我们希望新一代天线技术在未来会变得更加成熟,并能以更低的成本应用于更小的集成电路,并在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内。”
代博士、程教授、崔院士、陈教授为通讯作者。
城大团队的研究获香港研究资助局“主题研究计划”及粤港大数据影像及通讯联合实验室资助。
注:本文由院校官方新闻直译,仅供参考,不代表指南者留学态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