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活跃的星球上,它的表面不断地在运动,尽管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察觉不到。直到地震发生。
今天早上,印度尼西亚群岛北部海域发生了这样的事件,一场强烈的(里氏7.6级)地震震动了该地区,远在澳大利亚的达尔文都有震感。
气象局表示,澳大利亚没有海啸预警,而印度尼西亚部分地区则处于观察和等待状态。但是是什么决定了海啸是否会发生呢?
磨石头
就在70年前,人们还认为我们的星球是刚性的,只会受到地貌轻微下垂和隆起的影响。
然而,随着20世纪50年代技术的进步,我们开始使用声纳绘制海底地图。我们还可以测量海底的磁性。
因此,我们发现海底的山脉被称为大洋中脊正在分裂。
此外,大部分大陆边缘的海洋地壳(位于海洋盆地之下的地壳的一部分)正在消失。它正被送回地球的地幔深处——地球表面地壳下半熔融的厚层岩石。
这发生在所谓的“俯冲带”。俯冲带是一个构造板块俯冲到另一个板块下面的深海海沟,当岩石缓慢地相互摩擦时,会产生地震。
海啸的源头
那么,为什么有些地震会引发致命的海啸,而有些则不会呢?
地球的构造板块以每年大约10厘米的平均速度在地球表面移动。这个速度最初是根据海底磁性的变化来估计的,但现在已经由太空中的卫星测量到了。
这种运动不是一个平稳的过程,因为地壳是坚硬的,当构造板块相互接触时,会经历强烈的摩擦。
当它们移动时,这种摩擦在岩石中积聚了压力,这些压力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以地震的形式释放出来。在一些地方,地震只是偶尔发生,但强度很大,而在另一些地方,地震发生得更频繁,也更弱。
但地震发生在地表以下的深度也有很大差异。这是因为俯冲带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进入地幔。岩石在地下数百公里内保持冰冷和坚硬,直到它们从地球内部的热量中获得足够的热量而变得柔软。
这就是一些地震会引发海啸而另一些不会的主要原因。浅层俯冲带的地震实际上会使海底或上或下发生位移,也会使海底上方的海洋发生位移。
2011年日本东北发生了震源深度24公里、里氏9.1级的大地震。这一次地震在几秒钟内使地壳移动了26米,掀起了海洋,在太平洋上掀起了海啸的巨浪。
与此同时,昨晚在印度尼西亚海域发生的7.6级马鲁古地震强度较小,震源深度为105公里。在这样的深度,地震产生的能量和相关运动会消散在上面岩石上的一百万个小裂缝中。
能量也必须通过半熔融的地幔的楔形向上传递。因此,地震的表面表现明显减弱,我们要么没有海浪,要么只有小海浪。
因为地球板块以相对恒定的速度运动,而且我们有地壳任何特定部分的地震活动的地质记录,所以我们可以大致预测在任何广阔的地方地震发生的频率。
不幸的是,我们还没有技术能够准确预测地震将在何时何地发生。但我们能做的是确定有风险的地区,在地震易发地区建造抗震基础设施,以防止破坏和人员伤亡。
谈话
Martin Van Kranendonk,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分校澳大利亚天体生物学中心教授兼主任
本文基于创作共用许可,从The Conversation重新发布。阅读原文。
注:本文由院校官方新闻直译,仅供参考,不代表指南者留学态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