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诺伊州香槟市——科学家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大豆中的一种蛋白质会阻止参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代谢的肝酶的产生。
食用富含蛋白质 B-伴大豆球蛋白的豆粉有可能降低 LDL 胆固醇水平,并降低患动脉粥样硬化和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University of Food Science and Human Nutrition 教授 Elvira de Mejia 说。 伊利诺伊州厄巴纳-香槟分校和该研究的通讯作者。
该研究发表在《抗氧化剂》杂志上,由 Benson Hill 公司的食品科学家 Neal A. Bringe 与人合着;和 Miguel Rebollo Hernanz,他在研究期间是伊利诺伊大学的访问学者。Rebollo Hernanz 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
科学家们早就知道大豆的降胆固醇特性和脂质调节作用,目前的项目调查了两种被认为对这些结果负责的大豆蛋白——大豆球蛋白和 B-伴大豆球蛋白——并发现后者特别重要。
“正如我们假设的那样,大豆对胆固醇代谢的影响不仅与它们的蛋白质浓度和组成有关,而且还与在胃肠道消化过程中释放的嵌入其中的肽有关。”de Mejia 说。
该团队将 19 种大豆脱脂并磨成面粉,每种大豆含有不同比例的两种蛋白质。 这些品种大豆球蛋白的比例在22%-60%之间,而B-伴大豆球蛋白的比例在22%-52%之间。
de Mejia 说,使用其他研究验证的人体消化过程模拟,该团队依次将脱脂大豆粉与各种液体和酶混合,以模拟消化的口腔、胃、肠和结肠阶段。
根据这项研究,他们确定了消化过程中产生的 13 种生物活性肽,其中大部分来自大豆球蛋白和 B-伴大豆球蛋白。
在测试消化物质抑制 HMGCR 活性的能力时,HMGCR 是一种控制胆固醇合成速率的蛋白质,研究人员发现,它们的抑制特性比辛伐他汀低 2 到 7 倍,辛伐他汀是一种常用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 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肪水平在研究中用作对照。
在根据大豆品种的大豆球蛋白和 B-伴大豆球蛋白成分及其 HMGCR 抑制特性对大豆品种进行分类后,该团队选择了五个品种进行进一步分析。
“我们从已经暴露于脂肪酸的细胞开始模拟脂肪肝,并试图了解消化的大豆蛋白的作用。”de Mejia 说。
“我们测量了与胆固醇和脂质代谢相关的几个参数以及各种其他标记物——蛋白质和酶——对脂质代谢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de Mejia 说,这些标志物包括 HMGCR 和血管生成素样 3,这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分泌的蛋白质,是脂质代谢的关键调节剂。
ANGPTL3 抑制参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代谢的酶,与低密度脂蛋白被称为“坏胆固醇”的说法相比,后者有时被称为“好胆固醇”。 根据该研究,HMGCR 和 ANGPTL3 在脂肪肝疾病中都过表达。
de Mejia 说,在肝细胞暴露于脂肪酸后,ANGPTL3 的分泌增加了两倍多。 然而,研究小组发现,来自三个消化大豆品种的肽减少了 ANGPTL3 分泌 41%-81%,这与它们的大豆球蛋白和 B-伴大豆球蛋白比率相关。
尽管脂肪酸使肝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吸收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但大豆消化物通过抑制一种蛋白质的表达来逆转这种情况。 消化物使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增加了 25%-92%,具体取决于大豆品种及其大豆球蛋白和 B-伴大豆球蛋白的比例。
“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关键危险因素是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因此,我们研究了八种不同浓度的大豆消化物的预防作用。”de Mejia 说。 “它们中的每一个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了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率,抑制了与疾病相关的早期和晚期氧化产物的形成。”
研究小组发现,消化物中较高浓度的 B-伴大豆球蛋白与血浆中氧化 LDL、酯化胆固醇、甘油三酯和 HMGCR 水平的较大降低相关。
“消化后的大豆肽能够减少 50%-70% 的脂质积累,这非常重要。”de Mejia 说。 “这与他汀类药物相当,后者将其降低了 60%。 我们还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标记物受到调节肝脏脂肪生成的关键酶的影响——脂肪肝的发展。”
de Mejia 说,ANGPTL3 是一个重要的标志物,因为它的循环水平与相对较高的肝损伤和炎症有关。 “作为食品科学家,我们的作用是寻找可以在血浆中调节这种情况的生物活性化合物。 它很容易测量以预防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
该团队目前的研究由博士后研究员 Erick Damian Castañeda-Reyes 和博士生 Jennifer Kusumah 领导,根据蛋白质组成比较了所选大豆品种的抗炎能力。
该研究得到了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的支持。
注:本文由院校官方新闻直译,仅供参考,不代表指南留学态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