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心理学家的一项新研究显示,那些认为自己的背景比朋友差的年轻人,比那些认为自己在经济上与同龄人平等的人更容易自卑,更容易成为欺凌的受害者。
研究小组还发现,那些认为自己更穷的人和那些认为自己更富有的人都更容易实施欺凌行为。总的来说,朋友之间的经济平等感对心理健康和社会行为有最好的效果。
长期以来,社会范围内的经济劣势一直被认为与年轻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问题有关,但这项新研究首次表明,与周围社会圈子的人相比,感觉自己更穷可能与负面的心理结果有关。
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我们在青春期早期通过“社会比较”对自己做出的判断——与他人相比,我们认为自己有多受欢迎或有多有吸引力——是我们迅速成长的自我意识的核心,而我们所感知的经济地位可能有助于这种发展。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剑桥大学盖茨学者、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候选人布兰卡·皮埃拉·皮-桑耶尔说:“青春期是一个过渡的时期,我们用社会比较来做出自我判断,发展自我意识。”
Piera Pi-Sunyer说:“我们的经济地位不仅是在更广泛的社会中,而且在我们当前的环境中,可能会对我们的归属感产生问题。”“归属感对青少年的幸福和社会心理功能尤为重要。”
“我们的研究表明,与周围人的财富比较可能有助于我们年轻时的社会和个人自我价值感。”
最新的研究发表在今天的《儿童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杂志》上,由新南威尔士大学的Piera Pi-Sunyer和Jack Andrews博士共同领导,是剑桥大学心理学家Sarah-Jayne Blakemore教授进行的研究项目的一部分。
研究人员分析了英国12995名11岁儿童在朋友圈中感受到的经济不平等。
那些认为自己比朋友穷的11岁孩子的自尊得分比那些认为自己在经济上与朋友平等的孩子低6-8%,幸福得分低11%。
那些认为自己不那么富有的人也更有可能有“内化困难”,如焦虑,以及行为问题,如愤怒问题或多动症。
与那些在11岁时认为自己比朋友更穷的青少年相比,认为自己比朋友更穷的青少年报告被欺负或被欺负的可能性要高17%。
当年轻人长到14岁时,受伤害的程度全面下降,但那些认为自己较穷的人受伤害的可能性仍比那些认为自己在经济上与朋友相似的人高8%。
感觉自己比同龄人更富有或更贫穷,与实际实施欺凌的比例高出3-5%有关。Piera Pi-Sunyer说:“当归属感很重要的时候,任何不同的感觉都可能增加人际关系困难的风险,比如遭受欺凌。”
Piera Pi-Sunyer博士的部分研究着眼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背后的认知过程。这包括早年记忆和内化的自我判断如何指导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有时被称为“自我图式”。
“对自己的负面评价会使我们产生偏见,使我们关注那些加剧自我价值缺失的信息,这对心理健康有影响。”我们发现,这很可能包括我们青少年时期的一些同龄人和朋友对经济的看法。”
研究人员使用了千年队列研究(MCS)收集的数据,该研究对数千名出生于2000年至2002年之间的年轻人进行了调查。这些调查评估了一系列的精神状态和社会行为,还包括关于人们所感知的经济地位的问题。
大多数孩子觉得自己和朋友一样富有,但分别有4%和8%的孩子认为自己比朋友更穷或更富(16%的孩子说他们不知道)。
MCS还收集了“客观家庭收入”的数据,包括家庭每周可支配收入的测量,这使得研究人员可以忽略父母实际财富的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客观上,来自弱势背景的年轻人有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劣势的主观体验也与此相关。”Piera Pi-Sunyer补充道。
“你并不一定是富有或贫穷,才会觉得自己比朋友更富有或更贫穷,我们可以看到这影响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注:本文由院校官方新闻直译,仅供参考,不代表指南者留学态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