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思维实验。想象一下,被要求从头开始构建一个以研究为导向的高等教育生态系统。该系统有望帮助解决世界上一些最复杂、最棘手和最重要的问题。我敢打赌,我们中没有一个人会从今天学术界发现的地方开始。
当我坐下来为《玛丽女王连接》第一版撰写跨学科研究时,我的第一个想法是:实际上,这是一个受益于少说多做的主题。
接受许多良好的意图,尽管我们需要跨学科更有效地工作这一明显事实,但作为一个部门,我们正在努力在结合学术观点以寻求更好的研究成果方面取得进展。
这重要吗?毫无疑问,是的。
这首先重要,因为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复杂。考虑我们面临的宏观挑战:Covid的灾难和我们对未来大流行的准备;数字破坏的海啸席卷社会、经济和文化;人类导致的气候变化的存在威胁和我们星球的可持续未来。这些问题不能也不会在学术领域得到有意义的解决。
如果我们把大学视为有效和负责任的社会支柱,那么跨学科也很重要。例如,想象一下,如果学科之间的障碍不再存在,对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积极影响。它将改变我们理解问题本质并以更公平、更知情的方式应对问题的能力。
还有一个明确的资源需求。大学是特殊的地方,但特殊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优化资源。当默认设置是坚持我们的学术路线时,效率低下是不可避免的结果。现在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时机,但我认为,作为一个社区,我们才刚刚开始挖掘当今知识和通信网络的催化潜力。
当奖项的规模如此之大时——对于我们每个学者来说;对于大学;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为什么跨学科研究经常是例外,而不是规则?
我们可以指出领导和管理,我们可以谈论文化,我们可以倡导更多更好的沟通。然而,最大的单一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结构性的。高等教育充满了所有正确的意图和所有错误的动机。
本着这篇文章的精神,让我们以我的法律学科之外的经济学为例。经济学期刊的等级制度根深蒂固,评级最高的期刊往往不发表跨学科的著作,但经济学家的职业前景取决于是否在这些期刊上发表文章。在经济学领域,我们重视跨学科工作的言辞与出版和推广的动机之间的差距可能很明显,但在一定程度上,学术界都存在这种差距。
出版并不是唯一的例子。无论我们从哪里看,都有机会更好地调整激励措施,鼓励更多跨学科行为。如果员工预算允许学术任命与多所学校或学院保持一致,该怎么办?如果卓越研究框架真正重视跨学科工作怎么办?最重要的是,如果绩效考核和晋升标准与推动跨学科协作有着内在联系,该怎么办?
我并不是说没有取得进展。我们成立了新的大学研究所和实体,如我们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IHSS),我很荣幸担任其所长,这证明了我们致力于培养不同学校同事之间的合作。从许多方面来说,这种主动性应该是自然而然的,我们因社区的多样性而在研究型大学中独树一帜,我们从经验中了解到不同观点可以带来的价值,以及这可以创造的开创性工作。
这一发展是使跨学科研究成为规范的第一步,但无论是在这里还是在我们的部门,我们都不应幻想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注:本文由院校官方新闻直译,仅供参考,不代表指南者留学态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