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遇到问题
Q:长时间接收不到验证码怎么办?
A:您可以拨打我们的客服热线400-183-1832进行语音辅助
没找到相关问题?点此联系客服
新加坡国立大学热带海洋科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Neo Mei Lin 博士出版了一本名为《印度洋-太平洋巨型蛤蜊野外指南》的新书。这本书强调了这些濒临灭绝的海洋双壳类动物的生态、文化和社会经济意义,它们可以长到 1.5 米长,重达近 300 公斤。
巨蚌是热带海洋生态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是鱼和螃蟹等其他海洋动物的食物和住所的来源,并且可以通过去除较大的颗粒和多余的营养物质来过滤水。尽管它们可以在新加坡南部海岸和岛屿(包括姐妹岛、汉图岛和莱佛士灯塔)的热带珊瑚礁中找到,但它们的数量一直在下降。
这本书重点介绍了科学家用来保护巨型蛤蜊和保护其自然栖息地的各种方法。它记录了巨型蛤如何在孵化场繁殖并在野外成功移植或“放养”。
该书还提出了保护方法的案例,以考虑海洋生物所发挥的生态作用。例如,Neo 博士的研究强调了巨型蛤蜊的不同特征(如壳长、生长速度或其他解剖学特征)如何对生态系统做出贡献。
“一个功能多样化的社区将由具有高度独特特征的物种组成,这些特征有助于发挥多种生态作用。例如,如果一个社区中有 100 个物种,但其中 50% 至 60% 的物种具有相似的功能,那么这并不意味着该地区在功能上更加多样化,”她在接受海峡时报采访时说。
“如果个体在功能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社区中的物种数量就不那么重要了,以至于它们可以贡献更重要的生态功能。”
在这里阅读更多关于她的书。
注:本文由院校官方新闻直译,仅供参考,不代表指南者留学态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