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理大获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助,携手香港青少年服务处、香港家庭福利会、救世军与东华三院,共同开展 “赛马会抗逆有「家」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该计划为期三年,旨在帮助家庭面对逆境和压力。
在过去的两年里,计划推出了多个活动,包括以“家庭抗逆力”为主题的网上学习课程、以小区为本的专业介入服务等,帮助家庭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变化和干扰、适应不断变更的社会环境。
“家庭抗逆力”,即家庭为应对外部威胁与挑战而产生的适应能力,包括正面的家庭信念、家庭亲密关系与灵活性、坦诚的情感表达和共同解难的能力。通过提升家庭抗逆力,家庭成员可实现坦诚表达、互相支持;即使面对逆境,也能保持稳定、共渡难关。
计划的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网上学习证书课程”。这是一个12小时的在线学习课程,通过参与课程,家长可了解“家庭抗逆力”的概念,从而反思自身家庭的状况,并将家庭抗逆策略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课程推出8个月以来,已吸引逾5000人次报读。理大协理副校长(本科生课程)、应用社会科学系讲座教授及利丰服务领导教育教授石丹理教授介绍,超过97%的家长表示,参加课程后对家庭抗逆力的理念和自身家庭的特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超过95%的家长认为课程能帮助他们更正面地看待逆境,并愿意与家人分担压力、解决困难。
理大协理副校长(本科生课程)、应用社会科学系讲座教授及利丰服务领导教育教授石丹理教授
分析显示,完成课程后,家长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比参加课程前显著减少;在正面观念、家庭亲密度与灵活性、家庭沟通方面,课程参加者的家庭抗逆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使他们在面对逆境时能保持更正面、更乐观的心态,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亲密,家庭沟通也比参加课程前更畅顺。
此外,团队还开展了一项准实验研究,通过比较实验组(已完成12小时课程的家长)和对照组(从未参与课程的家长)的表现来评估课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完成课程后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显著降低,家庭抗逆力提升明显,而对照组在家庭抗逆力方面的表现却呈轻微下降趋势。
以社区为基础的家庭介入服务是计划的另一个标志性活动,旨在增强社区内的家庭复原力;在过去两年里,共有7000余个家庭从中受惠。其中,由非政府机构和理大共同研发,并由非政府机构负责执行的、囊括四大主题的家庭介入服务成效尤其显著。
这四个主题包括家庭历奇训练、家庭艺术体验、家庭照相馆和家庭静观历程,设有6节小组和户外活动,并邀请家庭内所有成员参加。迄今为止,已有约900个家庭参加了这些活动。理大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梁倩仪博士指出,97%的参与者表示家庭介入服务提升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正面沟通和相互支持的能力,让他们能更乐观地面对逆境。
理大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梁倩仪博士
数据显示,参与家庭介入服务相关的活动后,家庭成员的负面情绪(如压力、焦虑和抑郁)减少,家庭抗逆力则显著提升。活动期间,团队也开展了准实验研究,发现与对照组(从未参与活动的家庭)相比,实验组(已参与活动的家庭)在参与活动后的焦虑程度明显降低、家庭抗逆力明显提升,对婚姻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反之,对照组在家庭抗逆力和婚姻满意度方面则呈现下降趋势。
旷日持久的疫情、经济状况的不确定性、居高不下的通胀甚至学童学业与成长的滞后,都为个人的身心健康与家庭的正常运作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扰与负面影响。在石丹理教授看来,为迎接未来挑战,协助家庭建立抗逆力的各类服务在后疫情时代已刻不容缓。
展望未来,梁倩仪博士表示,在开展多种形式的介入服务、及时发现有需要的家庭并为其提供适当介入、提高香港家庭对抗逆力的认知度和抗逆能力之外,希望“赛马会抗逆有「家」计划”还能为社工、心理学家等专业人士提供培训、进一步优化家庭抗逆力和服务介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