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动中,脑震荡是一种常见却后果严重的损伤,尤其是在足球、篮球等高强度运动中。在澳大利亚,超过50万人参与足球运动,每1000场比赛中就可能发生6到10起运动性脑震荡。
脑震荡通常会导致运动员出现短期和长期的神经症状,如何判断受伤的运动员何时可以重返赛场,对专业人士来说一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澳大利亚社区级别的足球政策规定,运动员在脑震荡后的最早回归时间为21天,而在澳大利亚足球联赛中则为12天。但是,这些规定主要基于自我报告的症状消失情况,存在很强的主观性,容易受到运动员心理因素的影响。并且脑震荡后的恢复过程是复杂的,运动员的脑部即使在症状消失后仍可能处于脆弱状态,容易再次受伤。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蒙纳士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始关注血液中的生物标志物。
新的标准诞生
蒙纳士大学的研究团队在《JAMA Network Open》发布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揭示了一种新的血液检测方法,能够准确追踪运动员在经历脑震荡后的大脑恢复情况。
研究团队测量了81名经历过脑震荡的维多利亚业余足球协会 (VAFA) 球员的两种大脑特异性蛋白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 和神经元轻链蛋白 (NfL),并与56名未受伤的球员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超过20%的脑震荡病例中,这两种蛋白质的水平在受伤后持续升高,特别是在那些失去意识的运动员中。
开辟新的健康衡量工具
研究团队的负责人、蒙纳士大学转化医学学院的 Stuart McDonald 博士指出,这项研究首次系统地记录了受伤后运动员的生物标志物变化,提供了更全面的恢复进程图谱。
这项研究的发现突显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部分运动员的生物标志物水平在受伤后持续升高超过四周。这意味着,简单依靠症状消失来判断运动员的恢复情况可能并不足够。这项研究不仅为运动性脑震荡的检测和管理提供了新工具,也为运动员的健康与安全开辟了新的道路。
未来展望
尽管这项研究为运动员的脑震荡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来获得更多的数据,以确定正常和异常的生物标志物水平。研究团队希望通过建立更大规模的数据库,帮助识别运动员的恢复状态,从而为他们的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未来,随着这一血液检测方法的推广和应用,运动员的回归比赛决策将更加科学、合理,帮助他们在享受运动的同时,确保自身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