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名家传媒相隔10年再度举办十大校长论坛,10月9日(周三)假香港恒生银行博爱堂举行。香港教育大学校长李子建教授在现场发言。
教育产业需要多层次、多元化在讨论环节「香港高教的机遇」中,李校长认为,香港需要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但不代表要成为顶尖的专上教育枢纽。他指出这是一个关于制度的问题,「当教育变成一个产业,顶尖的院校要有,但也要多层次、多样化的院校」。他认为,目前教资会三加三(三年期、三部分)的拨款方式弹性不足,建议增加拨款式。他又建议不要建立太多硬性的关键绩效指标(KPI),要增加软性指标,包括政府和社会人士也要以多元化的观点看待不同大学。
李校长又表示,「我们要做大个饼(市场),不能不提大湾区」。而谈到香港作为教育枢纽,也需要加强互动互通。他认为资金需要进一步打通,除了教资会,还需要民间、海外社会提供资金。至于互动,有短、长期之别,他诘问,香港目标是要吸引学生、高才还是创科人才来港?他寄语在这方面,要有多元的策略和多元的标准。
最后,他表示我们的教育体制有优势,唯目前许多新科技正不断推出,而许多世界级大学都有许多科技支撑,他希望我们在课程、人才培养、学分制度等方面均需要有新科技支援。他重申,「我们也不搞门派,本地院校会互相合作,为香港和国家贡献」。
重新诘问大学的灵魂和功能在讨论环节「香港高教的挑战」中,李校长表示,香港要发展成为教育枢纽,有四大挑战,一是诘问「大学的灵魂和功能在哪里」。他表示,香港的大学固然要香港和国家为发展本位。若大学的存在价值是培养人才,那么我们要培养什么人才,这个问题在人工智能崛起的时代变得更加迫切。除此之外,我们也需要统合很多不同方面的想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吸引人才,以及想像力不足。他质疑,香港需要建立一个多大规模的教育枢纽?是否需要和大湾区不同城市和国家合作?值得大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