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遇到问题
Q:长时间接收不到验证码怎么办?
A:您可以拨打我们的客服热线400-183-1832进行语音辅助
没找到相关问题?点此联系客服
选择国家地区
指南者留学logo
指南者留学
选校/定位/规划 必备工具
打开App
雅思不够申请港科,211学姐均分82、无实习,申请港大的第三天我就拿到了推研!
指南者留学 2025年08月19日
阅读量:1420

 

 

学员背景
X同学
本科背景
合肥工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GPA:
3.20/4.3
语言成绩:
雅思6.0
录取院校
香港大学食品工业:管理与市场营销理学硕士
申请时间:
2024-11-29
录取时间:
2025-01-21
主要经历
 
竞赛:

第五届安徽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

 
科研: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食品工业科技期刊综述论文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论文:

论文《脂肪替代物在肉制品加工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11院校、GPA82的我,原本打算主申港中文和港科技。

但没想到的是,雅思三战却依然只有6分,0.5分的差距让我连申请都无法递出。

“应该只能去港理工了吧……”我暗自想到,但令人意外的是,港大和港理工却同时向我发出了面邀!

                                

保研边缘人决定转留学!

                                       

我的大学前两年有一半空闲时间在教室与图书馆度过,另一半时间则在实验室里度过。作为一个从小被"唯成绩论"观念熏陶的普通学生,我曾天真地以为:只要绩点名列前茅,就能稳稳获得保研资格。

 

忙碌的大二的暑假,我先是报名学校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前往新疆对当地乳业开展调研,回到合肥后又申请留校科研,白天在超净工作台前进行菌种培养,晚上在宿舍整理调研数据……

          

            

但即便这样努力,专业排名第10,像盆冷水浇醒了我的保研幻想。

 

当时我们专业保研率约12%,意味着我必须挤进前9名,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打分严苛,实验报告、ppt展示、小组作业、期末考试与论文考核样样关系到最终的成绩。

 

我曾连续两周每天在图书馆待到闭馆,在复习知识点准备期末考试的同时对课程论文进行修改润色,结果期末成绩只比同学高2分。

        

         

这种"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的失衡感,在某个通宵改实验报告的凌晨达到顶峰:我突然反问自己"这条卷到畸形的赛道,真的适合我吗?"

 

大三上学期的某个阴雨天,我正在实验室整理大创材料,导师突然询问道:"你有考虑过去海外留学吗?"原来她去年带的毕业设计中,有位学姐成功申请到了港中文食品硕士。

 

导师给我分享了学姐的申请背景:GPA84,雅思6.5,两段食品企业实习经历,最后拿到港中文和港理工的offer,也这正这次不经意的聊天,像开关一样打开了我的思维。

 

当晚我就通过导师联系上了学姐,并开启了长达三个月的留学信息搜集。

                              

选择指南者,帮我背景破局

                    

在与学姐简单沟通后,她建议我先下载指南者app去查看学校与录取案例,然后结合自身情况再选择留学机构。

 

指南者app的资料整理得非常全面,我在上面找到了我们学校往届的成功案例,也大致预估了自己的背景能申请什么样的学校,在考察多家留学机构后,我最终还是选择与指南者签约,主要优势如下:

  

1、案例库可视化

 

在指南者App搜索"食品科学 港大",找到了24fall一位均分、背景都与我我差不多的同学的录取案例:GPA82,两段竞赛+一篇论文,这给我增加了不少信心。

 

2、风险对赌协议

 

在签约时,指南者承诺"若申请失败退全额退款",而其他机构只敢保证"加申免费"。这种将机构利益与申请结果绑定的模式,在我看来更能保证服务质量。 

 

3、服务流程全面

 

在前期与指南者老师的沟通阶段,老师就向我们明确了指南者留学基础服务包括:咨询、申请启动、文书准备、申请、行前准备五个阶段

      

 

 

认真地定制适合我的申请方案

        

在实际申请过程中,指南者也确实在这几个方面提供了较好的服务,我的申请老师全程陪同,提醒我在每个阶段应该准备的材料与应该完成的事项。

         

2024年4月,在与指南者签完合同后,申请老师对我的背景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

 

1、绩点方面

 

我的绩点比较普通82分,但应该够用,因为我选择申请的专业相对小众,不属于香港热门申请专业,并且有往年的案例作为参考,因此,申请老师给出的建议是保持住绩点,不要让绩点下滑。

 

2、雅思方面

 

最开始申请老师给我制定的计划是在九月底之前考到6.5,我于七月初开始准备,半年内一共考了三次雅思,从5.5提升到了6.0,刚刚达到申请的要求,并不算特别理想。 

 

由于八月份的首考成绩只拿到了5.5,并不理想,又为了赶第一轮申请,我计划十月中旬再战雅思。我在9月备考期间每天早上花2个小时积累作文素材,随后练习听力到中午,下午午休后开始练习阅读,晚上一个人在宿舍对着镜子练习口语。

       

        

雅思二战成绩虽然还是未达6.5,但申请老师认为"科研经历可弥补语言不足"给了我很大信心。

 

我个人深知我的雅思成绩平平,仅在此分享几个我在备考时踩过的坑。

 

第一:不要轻易相信网上的一个月冲刺雅思7.5的经验贴,除非英语基础足够好。

第二:把错题搞懂远比刷题更重要,这是我第三次考雅思才想明白的点,很多错题我错了一次之后再做还会再错,其本质就是没有真正掌握,剑雅的题一天两套总会刷完,刷完不理解错题本质上和没刷过是一样的。

 

3、科研方面

 

尽管GPA和雅思都不算突出,但我从科研经历上切开了申请的突破口:

 

早在大一上学期,我就进入了实验室,在导师与师兄师姐们的带领下学习阅读文献,了解实验室仪器的使用方法。

 

从最初需要师兄师姐全程指导我的实验操作,到后来能独立设计实验方案,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着自己对科研的认知。

 

例如,在实验过程中我首先假设大胆假设,然后设计平板对峙实验进行验证,最后测量抑菌圈大小,判断假设是否成立。在此期间,我的科研思维也从线性理解升级到系统性建构,让我学会用"假设-验证-总结反思"的逻辑解决复杂问题。

         

平板对峙实验

        

当然,在科研过程中我也遇到了许多难题,例如,当期末考试、小组作业的ddl与实验产生时间冲突时,我选择将实验拆解为碎片化任务:我会在每天晚上睡觉前把明天要做的事情罗列出来,然后安排好时间。

 

例如我实验所需要使用的A4菌株需要活化培养12个小时后才能进行单克隆,我就选择在7点半进入实验室对A4菌株进行活化,活化完刚好可以赶上8点10分的早八课程;中午利用午休的时间进实验室配制LB、PDA培养基,并进行灭菌。晚上8点进行单克隆,第三天早上进行菌株发酵,实现多线程任务的高效切换。这种对碎片化时间的管理,让我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最终我顺利拿下了一个国家级大创和核心期刊,其中有关果蔬保鲜和脂肪替代物的相关研究经历使我背景更加丰富,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没有实习的缺陷,使我的文书更加充实生动。

 

最终我的升学方案是:

 

冲刺

香港大学 食品工业:管理与市场营销理学硕士

 

主申

香港中文大学 营养、食品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

香港科技大学 生物分子工程与健康信息学理学硕士

 

稳妥

香港理工大学 营养与健康活龄理学硕士

香港理工大学 环球食品安全管理及风险分析理学硕士

香港城市大学 健康科学与管理理学硕士

     

老师会帮我整理出每个申请的具体要求

                                        

申请逆袭时刻,惊喜拿下港大

                    

但可惜,由于雅思最终成绩仅6.0,我只能放弃港中文和港科技,在11月向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大学递交了申请。

由于港大的难度较高,因此我预估自己可能只能获得港理工的录取,但没想到的是,12月中旬就意外获得了港大的面试机会。

 

收到港大面试通知那天,我正在图书馆整理申请材料。兴奋的我,反复确认了三遍发件人地址,才敢相信这是真的。

 

准备面试的过程像是一场马拉松。我先简单了解了一下港大官网上的教授研究方向,随后将在小红书搜罗到面试经验帖进行整理,结合指南者申请老师发来的面经文件,罗列出其中的高频问题,归纳出的重点问题铺满5张A4纸。

         

我的面试准备文档

         

最令我难忘的是指南者提供的模拟面试,尽管我已经准备了很久,但由于我本科期间没有管理与市场营销相关的知识储备,因此当模拟老师询问到“将产品投入到市场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什么”以及“营销在食品市场中的重要性”时,我卡壳许久,帮助我及时发现了知识盲点,面试结束后我又要来模拟的视频反复复盘。

      

向指南者申请老师再次预约模拟面试

        

我一共参加了港大和港理工的三次面试,两者的风格差异鲜明:

 

港大教授更倾向于询问个人看法与观点,整体的面试比较顺利,和准备的出入不大;而港理这边,营养与健康活龄面试侧重于考察学生如何解决老年人的营养需求,环球食品安全管理及风险分析专业的面试官侧重于深挖实习经历,但可惜的是我没有实习经历,面试官也就简单询问了我的一段社会实践经历。

 

尽管港理的面试不太顺利,但港大却在面试结束后的第三天清晨,就给我发来了推研!并在除夕前的四天,拿到了正式的offer。

              

           

那一刻,我坐在回家的高铁上,家族群内正热闹地讨论着年夜饭的菜单,手机弹出的邮箱电子提示音显得格外清晰。当"Master of Science"开头的标题映入眼帘时,压在我心头整整两个月的大石总算落了地。

 

而我也在那一瞬间突然明白:比offer更重要的,是相信自己的潜力永远比成绩单上显示的更高。

回顾我的申请历程,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总结建议:

 

一、找到破局点比修补短板更加重要。我的GPA和雅思成绩都不突出,但国家级大创+核心期刊的组合,帮我打造出"科研型申请人"的人设。

 

二、让经历产生复利。我把大创实验项目转化成课程论文,再衍生出研究论文投稿到期刊。每段经历都像乐高积木,搭建出完整的学术链。

 

三、善于运用身边的资源。非常感谢我的导师,启发了我去留学,也帮我拿到了推荐信和科研背书;建议大家多问问往届学长姐的申请经验还有参考留学机构的案例库,都能提供准确的参考。

 

END

 

 
 
 
 
 
 
 
 
 
 
 
 
 
 
老师
我是 的搭档
联系我
已为您分配留学咨询顾问老师 ,请等待顾问老师和您联系。
如需更换老师进行咨询,请联系客服
400-183-1832
预约咨询
电话咨询
您的会员等级不足
前往指南者留学App查看等级详情
取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