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某市-应急管理局办公室实习生
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类项目:基于某某的水旱灾害应急联动机制研究
数字技术赋能某某应急管理的内在逻辑和实施
某某省应急管理厅及发改委调研
尽管刷高了gpa,但六战雅思6.0,给了我申请季最沉重的一拳。原本想申请的港校,全部错过……
幸运的是UCL、曼大纷纷发来offer!甚至两度收到了UCL言辞真挚的“挽留信”。
在最后的摇摆之际,完全没曾想过的新国立竟突然发来了面试……
不是考研的料子,我选留学
我来自新疆的一个小城市,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报选了河海大学的应急管理专业,该专业是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交叉学科。因此,它文理兼招,授课内容也包括高数、线代、概率论等内容,这也导致了我后面的悲剧。
第一学期的课程并不多,但是对我而言很艰难。尤其高数成了我一整个学期最惶恐的事。
本以为大家在进入大学时,都是一张白纸,但在课堂上,听着全班同学齐声背诵公式,而我哑口无言、脑袋空空时,我才突然意识到,有些人是带着草稿进入大学校园的。
毫不意外的,第一学期的成绩以惨淡收尾,我的排名是班级倒数第二。
这导致我没有任何信心去考研,如果我需要硕士学位,留学就是唯一的出路。
此后,我开始向有留学意向的学长学姐请教,但因为各自专业不同,我得到的有效信息只有两个:
①GPA十分重要,我需要保证均分85+
②申请QS前100的学校,92学生有优势
因此,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我抱着不论是考研、就业还是留学,我都需要高绩点和科研经验的心态,开卷!
参加可以参加的一切科研活动、竞赛,在课程学习中,积极与老师沟通交流,不擅长背诵就用思维导图理解考试内容,对课上的pre十分重视,在小组作业中,也总是当组长。还在论文写作的组会上,直接向老师提出希望拿下论文二作。
选校定位是最关键的
在经历了漫长时间的自我准备后,我在2024年6月,确定选择指南者作为我的留学申请机构。
我很清楚申请学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众多的细节,而第一次申请学校的我并不熟练,也不了解每个学校对学生的需求,所以我果断选择留学机构。
但是,选择的过程也是艰难焦灼的。市场上留学机构并不少,我在社交平台上多番搜索,也询问过学长学姐,遗憾的是,由于我的专业特殊性,很多信息都是无用的。
我也去过某个留学机构了解过,他们草率的规划和轻描淡写的申请成本,实在让我没法建立信任感。
而最终会选择指南者的原因如下:
一、除了我,当时也有同届一起申请的同学,我们一同商量后还是觉得指南者更加专业。
二、母亲在社交媒体上也看了很多,她认为指南者直播间的杨老师对留学择校和专业选择,以及未来发展方面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在我看来,择校是十分重要的。
QS的排名、学校的认可程度直接关乎着今后几十年的发展方向(这么说可能也许夸张了,但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有试错的能力,但是不能担负太多的试错成本)。
其次,选择的学校是否对你这一类学生有优待,你的基础背景能不能达到学校的bar也是能否拿到offer的重要因素。
故而,对学校和申请学生双方都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才更有可能让学生拿到offer,这一点,好的机构老师的帮助是不可忽视的。
指南者对我而言最大的帮助也是择校,胆大心细,虽然我最终的录取并非offer大满贯,但是拿来冲刺的UCL和NUS,都顺利拿下~
六战雅思,错过港硕
确定了留学后,雅思成了首个要击破的难点。
但偏偏,我的英语基础一言难尽。大学时的英语成绩分班,就给了我当头一棒,A、B、C三个班,竟然我们班只有我一个人是C班。后来四级过得还算轻松,但是六级也是一片惨淡。
说回考雅思,我一共考了6次。
第一次去考雅思是24年3月,当时抱着去见一见考题的心态,并没有做什么准备,只是简单看了一下口语题库,毫不意外的拿到了5.0的成绩。
在那之后,我还参加了四次雅思考试,每次都是5.5分,但是每次高分和低分的科目都不近相同,那种感觉像是被雅思旋涡吸进去了,现在想想还是觉得可怕。
直到最后一次考雅思前,我下定决心报了一对一的课程,在寒假所有同学离校时,选择了延迟离校,每天来回通勤2小时上课,终于把分数拽到了6.0。
真心建议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更早开始雅思的准备,有必要的就去报班提分,越是拖着就越焦虑,也容易错过申请,而且像我后面还有刷分提绩点、进行论文写作和大创等事情,一直没办法一心一意备考,考来四次5.5,心态也是一次比一次差,到最后进考场都是心如止水的状态。
雅思成绩不达标,也导致我投递港新院校受限,太晚申请,导致错过了香港所有高校。当时一度我以为我可能会去英国。
一天之内拿下曼大、UCL
尽管雅思不顺,但提交申请后大约1个月,我就接连拿到了曼大和UCL的offer!
那一天,我本来心如死灰的备考下午的六级,但是手机突然弹出来邮箱的消息(自从我缴完申请费之后,那个邮箱就变成哑巴了),点开发现是曼大的offer,有些兴奋感觉终于有学上了。又过了几个小时,大概在凌晨十二点,竟然是UCL的offer,一天内拿到两封!是有点兴奋了。
喜欢UCL是因为,它是我所有申请的院校专业中,唯一一个和我本科专业同方向的,并且UCL的应急管理可以说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激动过后,我选择继续备考雅思,一心冲刺UCL的语言。
但雅思真的很难,一直到2025年1月,我还是没有考出UCL要求的7.0,只是达到了6.0投递了新国立和南洋理工。
但说实在的,我当时对申请新二并没有信心。还是想报UCL的语言班保底,但因为一些沟通上的失误,导致我很悲剧地错过了UCL线下语言班的申请,一时间,我面临进入26fall和逼自己考到雅思7.0的双难局面。
在极度的焦虑中,2025年3月6日,我意外收到了NUS Project Management的面试通知。
这个专业是我跨专业申请的,我一开始从未料想过NUS能给我一个机会,我并不了解这个专业的录取率,上网搜了很多,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结果。
面试时间是3月12日。不得不说,指南者的模拟面试帮了我很多重要。
在面试前,我将我的个人简历和个人陈述整理总结,并且将我申请提及的科研成果也进行翻译和背诵。尽量用简单而轻松的语言进行转达,并且背诵过程中也不会死记硬背,重在理解,能够组合运用准备的材料。模拟面试时,老师说我准备的很充分,也给予我一定的自信。
终于到了正式面试,需要进入一个叫做zoom的在线会议软件。漫长的等待,让我先是紧张,后面又开始犯困。
可能是等的太久了,反而心态越来越平稳,甚至开始看校园猫咪群,当我刚刚拿起手机给朋友分享可爱小猫时,面试老师就突然出现在屏幕上,虽然有些措不及防,但是也让我以一个轻松的状态进行面试。整个面试过程,也很轻松,老师问了一些大众问题像是为什么选择NUS,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然后跳脱了个人简历的问题和我交流,整体比较顺利。
UCL两度挽留,但我选新国立
面试完后,UCL的留位费时间也快到了,需要在4月1日之前提交,但是我在面试完新国立后,就决定放弃去UCL。
一方面是因为家人担心英国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是因为我担心自己雅思无法达标,打算实在不行就等26fall。
没想到在实习期间,意外收到了UCL的延迟信,但是依然坚定选择不交。这里也非常感谢UCL对我的认可,后期甚至又一次给我发邮件,说招生老师认为我很适合这个专业,如果还有意向去,可以免去我的留位费,恢复offer,满足入学要求就可以。
后来,我联系指南者的申请老师帮我用UCL的offer询问NUS的意向,NUS方面表示有很大可能性拿到offer。
但是我还是不敢松口气,直到四、五天后收到了新国立的offer。当时真的是很震惊,不敢相信这一切。
作为一名刚刚走过申请留学的“过来人”,我想和学弟学妹们分享几点经验。
首先,一定要尽早规划。不管是语言考试(如雅思托福),还是背景提升(科研、实习、竞赛等),时间的积累比什么都重要。
于我个人而言,在语言考试方面就出现了准备晚的问题,因此,语言基础不好的同学一定要早点开始系统准备。申请季来临时才“临时抱佛脚”,往往会错过很多机会。建议大二下就开始有意识地了解目标学校、项目和要求。
其次,明确方向。选校不是“拼排名”,而是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职业规划来做决策。比如我自己是管理科学与工程背景,最终选择了偏应用和项目管理方向的硕士,这样的选择一方面便于我跨专业,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
再来,文书非常关键!推荐信、PS、CV,不仅是成绩和经历的总结,更是你个性、目标和思考方式的展现。建议多找学长学姐、老师或专业机构帮忙修改,多轮打磨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要有“扛得住不确定性”的心理准备。申请结果往往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有些时候确定的结果也会发生改变,但过程中的每一步努力,都会让你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成长。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