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遇到问题
Q:长时间接收不到验证码怎么办?
A:您可以拨打我们的客服热线400-183-1832进行语音辅助
没找到相关问题?点此联系客服
选择国家地区
指南者留学logo
指南者留学
选校/定位/规划 必备工具
打开App
“不卷竞赛、不海投实习,我如何拿下剑桥offer?”
指南者留学 2025年10月07日
阅读量:1034

※ 本文为指南者留学学员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学员背景
Z同学
本科背景
浙江大学
经济学
GPA:
3.87
语言成绩:
雅思7.5
录取院校
剑桥大学金融与经济哲学硕士
申请时间:
2024-11-22
录取时间:
2025-02-13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量经济硕士
申请时间:
2024-10-29
录取时间:
2024-11-23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理学硕士
申请时间:
2024-10-29
录取时间:
2024-12-09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量化金融硕士
申请时间:
2024-10-12
录取时间:
2024-12-11
主要经历
 
实习经历:

滴滴出行 数字营销分析实习生

广发证券 固定收益部实习生

中信建投 财富管理实习生

 
     

 

我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的经济学专业,GPA 3.87,雅思 8(小分 7),有三段实习,一段海外交流,一段科研竞赛。

 

高中时我便因喜爱西方文化萌生了留学想法,高考后曾收到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的本科录取,但因为疫情等原因,我选择先在国内就读。

 

留学生活一直是我的憧憬,怀着高中时的遗憾,我从大一就明确了 “研究生出国” 的必选项。通过几年的努力以及指南者的帮助下,我最终拿下了剑桥的offer。借此,我想把这些规划、备考、实习相关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早早埋下留学的种子

 

与大多数人有些不同,我对留学的向往,并非始于大学某个迷茫的瞬间,而是在高中时期便悄然萌芽。

 

这份渴望,或许源于荧幕上《芭比电影》和《老友记》所描绘的西方生活图景,或许是因为偶像Taylor Swift音乐中传递的情感与叙事,又或许是家里有亲近的长辈曾在海外求学定居,让我对那片土地充满了好奇与想象。

 

我一直憧憬着能亲身去体验那种截然不同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

 

高考结束后,我曾凭借还不错的成绩收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的橄榄枝,这像是一个小小预演。

 

然而,当时疫情形势不明,加之本科录取的学校也相当理想,几经权衡,最终我选择了暂时留在国内。

 

这个“未尽”的旅程,成了我心底一个小小的遗憾,也让我更加坚定:研究生阶段,我一定要出去看看。于是,从踏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出国读研”就成了我未来三年清晰无比的“必选项”。

 

指南者留学与我一路同行

 

在决定踏上申请之路后,我便开始找中介机构协助。对我而言,选择指南者留学,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多方面的深入了解和切身体验。

 

首先吸引我的是他们精心打造的APP。在最初进行选校定位、一片茫然的时候,指南者APP上详尽的院校信息、专业介绍、过往录取案例数据,成为了我快速了解行情、评估自身定位的“捷径”。

 

这个平台信息全面、更新及时,甚至我的家人也可以通过它来搜集信息,实现了我们全家对留学情况的多方位了解,减少了信息差带来的焦虑。

 

更关键的是,指南者的老师团队展现出的专业、负责与真诚,让我深感信赖。

 

陈璐老师在与我和我父亲的沟通中,极其细致和坦诚,在深入了解我的背景和潜力后,积极向我们推荐了非常有竞争力的“南极星计划”并尽力帮我争取名额,这份主动和用心让我们非常感动。

 

负责我申请流程的谢颖老师,则在网申提交、材料核对、联系学长学姐进行模拟面试等繁琐环节中做到了极致尽责。

 

她总是及时分享最新的面试经验,积极帮我与学校沟通,更在我为了满足剑桥的语言条件(要求雅思7.5且小分不低于7)在倍感压力时,一直给我鼓励和支持,那种“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信任,给了我莫大的力量。

 

还有早已仰慕大名的文书Eva老师,早在签约前我就在微博上拜读过她写的非常专业、细致的申请指南。

 

在文书创作阶段,Eva老师以其精湛流畅的文笔和一针见血的视角,帮助我从纷繁的经历中挖掘出独特的闪光点,打造出极具个人特色、又能精准匹配不同项目偏好的文书。

 

可以说,我能拿到梦想中的offer,离不开这三位老师全心全意、环环相扣的帮助。他们的存在,让我的申请之路走得更加稳健和自信。

 

我在选校阶段主要考虑未来发展和留学体验,因此我头铁地没有选择任何香港/新加坡学校,而是决定all in西方国家的名校,想追求纯粹、真实的留学体验。

 

最后我有幸收获了剑桥大学、UCLA、LSE等多所世界顶尖学府的录取通知。因此在最终Offer的选择阶段,我其实纠结了很久。

 

因为家有亲戚在洛杉矶发展,我原本非常倾向UCLA。但随后剑桥的Offer到来,加上美国签证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父母对安全的担忧,经过反复权衡,我最终选择了在安全性、学术声誉和综合排名上更具优势的剑桥大学。

 

大一到大四的备战地图

 

回首望去,这段长达三年的追梦旅程,让我受益良多,我将整个准备过程清晰地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

 

1、大一、大二:打造“六边形战士”基础

 

这个阶段的核心是“全面铺开,弥补短板”。在课程选择上,我会有策略地咨询学长学姐,在完成必修课的前提下,适当选择一些给分较好或自己擅长的选修课。同时,也开始适度参与社团、学生会活动,并尝试寻找一些基础实习,初步探索职业兴趣。

 

2、大三:攻克雅思和GRE

 

进入大三,身边的同学开始分流,保研、就业、出国的不同选择会带来不同的压力和节奏。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是不被别人的选择和进度打乱自己的阵脚,专注走好自己的路。这一年我在保持乃至提升绩点的同时,攻克了标化考试雅思和GRE。

 

3、大三至大四上:精准定位

 

到了这个阶段,我的背景(BG)基本已经定型。此时,我深入研究同专业学长学姐的申请案例,结合指南者老师的建议进行精准的选校定位。在准备申请阶段,重中之重就是打磨文书。与文书老师进行深度头脑风暴,挖掘自己的经历,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4、大四上至毕业:等待offer

 

提交申请后,部分项目可能会有Kira面试或真人面试。这时可以充分利用面经,请教学长学姐进行模拟面试。然后就是等待offer啦~这个过程或许会有焦虑,但请相信,你已经尽力做到了最好。

 

说说我的申请心得

 

接下来,我将围绕着绩点、标化考试(GRE/雅思)、实习、科研竞赛这几大板块,跟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No.1 GPA保卫战

 

关于保持高GPA,我确实有一些心得想和大家分享。

 

我的大一大二阶段恰逢疫情,部分课程转为线上。这对我来说,某种程度上反而更“有利”一些,因为我在学期初到期中阶段,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实习、社团和学生会活动中(虽然这个习惯可能不太好)。

 

为了保证绩点不掉队,我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高效复习方法。

 

我会在考前大约一个月,制定一份非常详细的“J人计划”,将每一门课的历年卷的题目进行总结分析,了解常考知识点和重难点以便于精准复习;同时我会严格在考前一个月实施8-12;14-18;19-23的3*4学习模式,劳逸结合完成内容梳理和复习。

我一般每学期给自己安排的课并不是很多,平均6-7门,所以考前压力虽然存在,但总体可控。对于修读双学位的同学,强烈建议尽量还是平常要认真学。

 

另外,本人有轻微赌狗心态,我经常会和我的同学通过“押题”的方式进行放松休息,结果发现押题成功率还可以哈哈哈~

当然,也有翻车的时候,比如面对像C语言这样难度较高的硬核课程,就需要投入更多扎实的努力。

 

No.2 在实习试错中进行蜕变

 

在寻找实习机会时,我发现内推渠道(如校友群、辅导员建的微信群、学长学姐的继任推荐)的应答率远高于海投像Boss直聘这样的平台。

 

我的实习就是通过这个渠道找到的,并且在面试前,我会询问前任实习生来获取“面经”,了解面试流程和可能的问题。

 

除此之外,我在实习中也收获了不少教训。有一次在券商实习,因为WPS和Word文档格式兼容性问题导致提交的文件格式错乱,受到了带教老师的严厉批评。那一刻我深刻意识到,职场的错误成本远高于校园,细节至关重要。

通过几段实习,我也逐步明确了职业方向的“下限”。比如,我排除了投行方向,因为其高压力和我认为的性价比不高。

 

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在职场中摆脱“学生思维”,不能总是等待别人安排或指望他人兜底,建议多向带教老师请教,不要害怕“脱下孔乙己的长衫”,坦然接受自己在经验和能力上的不足,通过多问、多做来快速成长。

 

当然,也要正视实习中不可避免的“Dirty Work”——大部分实习工作确实重复性、基础性较强(毕竟核心重任也很难完全交给实习生)。

 

No.3 背景提升的“巧劲”

 

在竞赛方面,我参与得相对较少,但我认为可以用“巧劲”在有限时间内有效丰富简历。

 

个人感觉,纯粹的商赛(如案例分析大赛等)获奖难度大,投入产出比可能不是最高。其实,我认为背景提升不止竞赛一条路。

 

你可以充分挖掘学生活动、社团组织经历中的亮点。例如,如何在这些活动中体现你的**领导力、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商学院非常看重的软性特质。不需要拘泥于形式,也不必过分焦虑于比赛的名次结果,关键在于你如何提炼和讲述这些经历背后的能力和洞察。

 

No.4 雅思备考突破

 

虽然我很早就考出了7.5(6.5)的雅思成绩,但其实这个分数并没有达到剑桥的入读要求,所以我在今年整个上半年,都在跟雅思“较劲”。

 

尤其是写作上,从6.5分提到7,我是下了狠功夫的。

 

关于写作,我的关键感悟是:逻辑远比语言华丽更重要。不要刻意追求复杂生僻的词汇,如果你不能像母语者那样自然准确地使用某个“高级”词汇,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出不协调,反而扣分。

 

雅思写作(尤其是英式审美)非常看重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衔接和论证的严密性。要想冲击7分及以上,我强烈建议精读《经济学人》这类外刊。

 

学习的重点不是记几个好词好句,而是分析母语写作者如何构建论证框架,如何用清晰的逻辑链条来支持观点,要避免中文里常见的“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确保行文逻辑直截了当、环环相扣。

口语方面,我自认为基础不错,但第一次考试却只得了6.5分。

 

我向雅思官方申请了成绩复议,发现各项分数分布不太合理(特别是发音部分,我自认为是标准英音,却只得了6分)。

 

我怀疑可能存在一定的“压分”现象。

 

于是,在十天后的下一次考试中,我更换了考试城市和考场,最终口语拿到了7.5分。虽然不能绝对说是考场原因,但如果你对自己的口语水平有信心但分数不理想,且小分分布蹊跷,不妨可以考虑换个环境试试。

 

我的申请季感悟

 

最后,想分享一些肺腑之言给即将踏上这条路的你们:

 

欧美的学校(尤其是商学院)不会单纯地因为死板的标化成绩定夺你的去留,他们会关注你文书中呈现的个人特质、潜力以及与项目匹配度;请大家在和文书老师brainstorm的时候不断向自我发问:“why me”、“why program”、“why school”,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关于申请策略,广撒网、勇敢投递!从概率的角度来看,只要你投递,最低也会有0.1%的机会,但如果选择放弃,可能性直接为0;申请是一场实力与运气并存的持久战,请学弟学妹们一定要敢于尝试,相信命运会把自己送到该去的地方~

 

申请季的本质是一场自我的解构和重塑!我们在动态的发展中理性剖析自身的pros and cons,感性面对失败或惊喜,直面未来的方向。我的申请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第一个申请的项目ic第一个被拒的不解,也经历了大四下阴暗爬行许久考出的雅思8(7)有太多的不确定和纠结。

 

我觉得申请季的心态是“aim high, but be prepared to compromise”,希望大家学会在这一路上不断打破自己期待的同时又拥抱新的可能,命运终将会送你至你应去的彼岸~

 
 
 
 
 
 
 
 
 
 
 
 
老师
我是 的搭档
联系我
已为您分配留学咨询顾问老师 ,请等待顾问老师和您联系。
如需更换老师进行咨询,请联系客服
400-183-1832
预约咨询
电话咨询
您的会员等级不足
前往指南者留学App查看等级详情
取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