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遇到问题
Q:长时间接收不到验证码怎么办?
A:您可以拨打我们的客服热线400-183-1832进行语音辅助
没找到相关问题?点此联系客服
选择国家地区
指南者留学logo
指南者留学
选校/定位/规划 必备工具
打开App
“0 offer竟敢拒保研?”211学姐孤注一掷冲港校,直接赌赢港大!
指南者留学 2025年11月19日
阅读量:1028

 

学员背景
W同学
本科背景
华南师范大学
财务管理(中澳联合培养、中美联合培养)
GPA:
3.99/5.00
语言成绩:
雅思7.5(6.5)
录取院校
香港大学经济学硕士
申请时间:
2025-09-25
录取时间:
2025-11-17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理学硕士
申请时间:
2025-09-27
录取时间:
2025-11-06
主要经历
 
实习经历:

XX房产财务部财务实习生

XX会计师事务所咨询部咨询助理

XX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部审计实习生

 
课程设计:

课程论文《XX并购XX的动因与绩效研究》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

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录取学校

香港大学经济学硕士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理学硕士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留学起初只是我的备选项,是我错置在人生路口角落、布着薄尘的一个箱子。

 

雅思首考7.5,点燃了我的留学梦 

 

大学生活伊始,我就暗暗决心本科毕业后要读研。这份执念,一半源于高考失利的心结,一半是想暂缓就业的幼稚想法。

 

保研、申研、考研三条路径中,我最初锚定的是保研,申研则作为plan B。这当中的考量很简单:两者所需的高绩点和排名、英语水平、科研竞赛经历、实习积累高度重合,循序渐进地打磨这些能力,无论最终选哪条赛道都不会吃亏。

 

于是我从大一开始便养成了“当日事当日毕,当周课当周清”的习惯:

 

课上没跟上的知识点,课后一定会翻课本、查资料补回来;每次作业都认真琢磨,绝不敷衍;哪怕遇到难度大的课程,就算熬夜也要在当周吃透所有内容;定期整理笔记、梳理知识框架。

 

正是这种近乎强迫症的坚持,让我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

 

但对于学业完成后的职业方向、细分领域、目标单位等问题,或许是逃避、拖延心理作祟,于当时的我而言还是一片迷雾重重的未曾涉足之境。直到大三下学期中期——保研与申研的关键冲刺阶段,转折才真正来临。

 

 

一次学院组织的申研经验分享会,像一盆冷水浇醒了沉浸在课内学业的我。我后知后觉地发现,许多有申研意向的同学早在大一大二便有所布局,步入大三就考出了合格雅思,更有甚者先人一步,锁定提前批。

 

而彼时的我连考试流程都还一无所知。我突然意识到,要使Plan B高效衔接Plan A,雅思不能再拖了。

 

然而,拖延症和期末考的负担再一次推迟了我原定的计划,备考直到七月初才开始。为逼自己专注,我报了七月底的考试,只给自己一个月的时间集中自学。

 

 

鉴于自身一直以来英语水平尚可,我给自己设定了7-7.5的目标。整个七月里,我主要分模块针对性突破:

 

前期放慢节奏,熟悉考法和题型,琢磨真题背后的逻辑而不必刻意追求速度(尤其阅读部分),归纳出每一类题的tips(可适当参考他人的总结,但须自己理解到位);

 

中期把控时间,根据学习进度灵活调整每日练习的量,保持题感,并整理高频错题;

 

后期专攻薄弱项,加强训练,套卷模拟,找到适合自己的做题节奏(例如我发现自己先写大作文更稳妥)。

 

针对难度较大的口语部分,我从后半个月开始用手机录音把part 1、2过了一遍,这个举动不在于死记硬背,而是养成开口的习惯,自查流利度与表达生硬之处,积累地道的表达以替换,多用、多说便能将其内化。最后碍于时间不足,没能练习part 3便上了考场。

 

在考场上我告诉自己,把考官当成朋友闲谈,真诚松弛地表达就好。得益于这个想法,紧张感得到了极大的化解,我的回答充满了个性,考官频频点头和微笑的反馈也让我感觉整体氛围轻松。

 

三天后,7.5的总分出现在屏幕上,口语小分6.5虽不算突出,但足以让我欢欣,这也验证了我当时的心理暗示。

 

 

这次雅思首考的成功,意外激活了我对留学的兴趣:既然语言学习能给我带来获得感,那我是否可以挑战下全英的教学环境呢?

 

我又想到,自己所处的广东附近就是作为国际化金融中心的香港,港校本身就是英语教学,其商科又享誉各地,若是在香港读研,也能给我带来就业资源等各方面的优势。

 

0 offer,但我选择放弃保研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当天我便迅速和父母沟通签约留学机构的事宜。

 

这一沟通才发现,原来母亲早在四月就通过邻居学姐的推荐,联系过指南者的刘心颖老师并进行初步的咨询。学姐当年在指南者的帮助下拿到梦校offer,尽管后来因考公上岸而未选择留学,但这份经历与我的Plan B定位不谋而合。

 

 

八月初的深入咨询中,刘老师通过线上会议,详细评估我的情况,结合我的院校偏好与发展意向,拟定了港三的申请方案,还根据我的本科经历分析方向与专业布局。

 

我本身就倾向于申请会计与经济学,核心是其与本科财管专业衔接紧密,本科修习的各类课程已为我筑牢基础,能让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更顺畅,不用承受过大的课业压力。

 

而刘老师也指出,我的竞争力在于本科专业课成绩、竞赛和实习的实操经历,和这两个方向紧密呼应;再加上稳定靠前的绩点排名与不错的语言水平,多维度的综合支撑让我多了几分申请的把握。

 

这次沟通让我我切实感受到老师从业多年的经验果然非同一般,对这份定制的方案也十分满意。

 

值得一提的是,评估过程中老师向我展示了指南者丰富的真实案例库,其中不乏与我背景相似的往届学员,其结果也十分可喜,这无疑增添了我的信心和对平台的信赖。很快,我便顺利签约,相信指南者能为我的留学道路保驾护航。

 

文书打磨

 

签约后,负责申请主要流程的韩老师迅速与我明确时间线,文书打磨正式提上日程。

 

韩老师根据我的意向项目,整理了一份包含项目特色与目标的个人陈述提纲指导,还帮我梳理了与项目契合的经历亮点,搭建了严密的逻辑框架。

 

待我完成初稿后,她从专业匹配度出发,进一步挖掘亮点,对我的初稿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批注。

 

例如,我的一篇论文运用了ESG框架,韩老师则将其与行业趋势紧密联系,凸显出我对热点议题的关注。再经过文书老师的润色,最后呈现出来的,是一份份兼具个人思考与专业性的高质量文书。

 

 

说来惭愧,在我拟稿构思的过程中,我其实才第一次仔细权衡自己的长短期职业规划,也正是那时我心中的天平已悄然倾向留学——港校较短的学制、全英授课形式、就业指导资源,都与我的就业意向高度契合。

 

“弃保”

 

九月初大四开学,保研工作如期开展,两周后,我曾经梦寐以求的推免资格真的来到了我的手中。

 

但我并没有预想中的欣喜若狂,有的只是淡淡的释然:“看来这三年的付出不是自我感动,这就足够了”,我知道我已心不在此。

 

经过慎重的考虑,和家人商量过后,我做出了曾经的自己绝对无法理解的决定:弃保。

 

 

每年弃保留学的同学中,有许多是提早一两年规划甚至已拿到提前批offer的,因此拥有十足的底气,像我这样抉择晚、0 offer的极限选手是少数,弃保可以称得上是孤注一掷的高风险决策。

 

父母、辅导员、朋友都曾问我:“万一颗粒无收怎么办?到时候你不会后悔吗?” 我总是回答,也不断告诉自己:“就算如此,我也认了,至少我尝试过。” 比起看似平坦却缺乏吸引力的道路,我更想为心之所向放手一搏。

 

拨开云雾,我迎来了自己的幸运日。

 

模拟面试

 

投递完几个项目后,我继续忙于日复一日的实习生活,暂时忘却了焦虑。

 

十月中旬,我突然收到来自港大两个项目的VI面邀,即便网上充斥着“海面”的声音,我仍将这次机会视为宝贵的积极信号,请假两天专注准备。从写稿到脱稿反复打磨,才终于提交上满意的视频。

 

两周后,港中文的面试通知接踵而至,我一时有些措手不及,但反应过来后还是迅速切换“战斗状态”。指南者平台提供的面试流程介绍、常规问题解析与学员面经,均帮我高效锁定了重点。

 

 

在模拟面试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面对陌生问题容易卡壳,无法灵活应对,部分经济学模型本科的学习中并未覆盖。

基于我的表现,老师在模拟结束后立即进行复盘,指出了我的缺陷并给出了实用的建议,让我能够在剩下的几天中有的放矢地备面。

 

我接下来便按简历面-数学题-经济学题的顺序深挖,站在面试官的角度列出了自己所能想到的所有问题,复习以及补充了大量专业理论和模型。

 

 

“这次稳了”

 

正式面试的那天,说完全不紧张是假的,但我总会有意地让自己回想起当初考雅思口语时的情景,鼓励自己将每一次面试平常心看待,自然真诚地应答,并期待能有一样的好结果。

 

而实际面试也正是如此:教授们亲切友好,没有刁钻的提问,专业问题若卡住也会耐心地往正确的思路引导,反问环节我们甚至有说有笑地交流。

 

总的来讲,这是一次愉快的面试体验。面试结束后,我莫名有种 “这次稳了”的预感。而这份积极的心理暗示,果然再次奏效。

 

幸运日

 

心情轻松地度过了两天,在一个平常的早上,我先是发现几天前参与的抽奖活动选中了我,自那一刻起我有种特殊的预感:这天我的运气会很好。

 

 

一小时后,手机弹出了新邮件,还没仔细看正文内容,瞥到“CUHK”的瞬间,我心里冒出了一个声音在说“啊,终于”

 

我立马把这个港中文推研的好消息同步给指南者申请群的老师们,感慨这份共同努力的结果。

 

就在我还沉浸于好事成双的喜悦中时,港大给我带来了这天的第三个惊喜——经济学推研,让我直呼这天必须载入我的人生史册,妥妥的幸运日。

 

如果人生是一部电影,我想这里一定会闪回过往种种迷惘、纠结与毅然,而我在这一刻得偿所愿,尘埃落定,“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写下这些文字的过程,我发觉自己像一个观众一般从头至尾回顾了一遍这几年的转变历程,真是感慨无限。

 

过去无法回溯,我不后悔自己的大多数决定,但如果非要说有什么遗憾,我想,便是曾因太多无谓的焦虑和恐惧而没能好好享受生活。

 

我曾因为听闻别人说雅思难而一直畏于直面,真正尝试过才发现根本不必要魔化它;曾害怕“首选”的失败而错过“备选”的魅力,直至亲手拂去尘埃,才发现另一条路藏着意外的光芒;也曾因为各类纷杂信息和他人动向而备受压力,但认清自己的道路后便不再慌张。

 

如果我更早些思考出自己想要什么,也许可以更加从容——但没有如果。而学弟学妹们,你们还有大把的将来与“如果”,希望你们不必在迷雾中盲目追赶,不因他人节奏乱了阵脚,少些内耗,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

 

END

 
 
 
 
 
 
 
 
 
 
 
 
 
 
 
 
 
老师
我是 的搭档
联系我
已为您分配留学咨询顾问老师 ,请等待顾问老师和您联系。
如需更换老师进行咨询,请联系客服
400-183-1832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您的会员等级不足
前往指南者留学App查看等级详情
取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