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QS50名之后的院校了,就连QS前50的王爱曼华,申请门槛都肉眼可见地降低,好申了不止一点点。
QS50之后的学校更夸张,25fall后半程直接开启疯狂“捞人”模式,有些前期被拒的,后面居然被重新“捞”回来,再发一波offer!

到了26fall这场抢人战还在升级!尤其是QS50-100的学校,简直快“点击即送”了。只要条件达标,基本很快就能拿到offer,求生欲直接拉满。
纵观26fall圣诞前的第一波申请,英国只做一件事,就是疯狂发offer抢人!
list,明年还会存在吗?
五年前的英国申请,“list”是双非学生的“天堑”。G5、王曼爱华都有严格的中国院校名单,不在list上的申请者,哪怕均分90+也只能“望校兴叹”。
但26fall的list早已“名存实亡”,甚至成为“扩生源”的工具!

2020年的谢菲尔德大学管理学院,那可是妥妥的“名校控”,基本只向985/211院校的学生敞开大门。
再看今年的形势,录取门槛直接大放水!

第一档院校的学生,最低均分65分就能申请;就算是第四档院校,最高也只卡85分的均分线。
更重磅的是,谢菲今年还有个大变动,取消文书!所有授课型硕士申请,都不用再提交个人陈述,申请流程大大简化,只要提交成绩单、语言成绩和推荐信这些核心材料,就有机会拿offer。

再看2020年的利兹大学,T1B都不怎么收的,T1A基本是985/211的学校。

到了今年,新增100多所认可院校,南京邮电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双非院校均在列,取消Tier1A/1B分级,统一为“Tier1”。
商学院首次向Tier2学生开放,Tier1院校学生均分75%即可申请,Tier2学生80%也有机会。除计算机学院外,所有工科都向Tier3敞开,均分80%就能申。
再看QS前50的院校也不再高傲!
✅UCL包容度拉满,像教育、建筑这类专业,就算不在list上,双非学生只需要85分就能申。
✅曼大今年的list也在新增,上海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都上榜了,最低80分就能冲!
✅KCL除了商学院、法学、数据科学这些少数硬核专业有门槛,工程学院、信息学院,还有人文社科、教育这类热门方向,全部向双非学生敞开大门!
而且,今天不少学校对“非list”态度都很宽容,有的双非院校,即便不在list中,只要均分达85%、有相关实习或科研,也能成功拿到QS前百院校的offer。

说到这,大家还记得list被设立的初心吗?
2020年前后,英国留学火的一塌糊涂,英国大学为了减轻审核压力,就搞出了“选校list”。参考软科这类国内院校排名,把内地院校分个三六九等,再对应设置不一样的申请要求。
说白了,list是筛选工具,行情高涨时可以过滤掉无效的生源,但现在这低迷的行情下,list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不久前指南者写了一篇文章:英国list名存实亡?UCL、曼大不再严卡list!英国一年硕,真的越来越水了!
没错,指南君真心认为,如果英国生源持续低迷,27fall或许就不存在list这东西了!
英国为了“捞人”也是拼了
26fall的英国留学申请,早已不是个别院校的零星放水,而是全英范围内的“集体行动”。
诺丁汉宣布停招48个专业
就这前不久,QS排名97位的诺丁汉大学突然抛出重磅消息:暂停15个学科领域下的48门课程招生,直接影响26fall新生。

停招名单覆盖面极广,既有现代语言、音乐等人文社科类专业,也有电子工程、建筑等工科专业,甚至包括公共卫生保健、儿童护理等曾被视为“刚需”的医学相关课程。
校方直言不讳:这些专业“财务可持续性不足”,无法支撑后续的招生和教学运营。
不难看出,诺丁汉早已陷入财政困境,前几年就宣布有1700万英镑的财政赤字,如今自能“断臂求生”!
诺丁汉只是英国高校财务危机的一个缩影。英国高等教育监管机构OfS的报告显示,72%的英国大学将面临赤字,整个行业总赤字额将达16亿英镑,40%的院校现金流仅够支付一个月的账单,包括教职工工资。
停招非盈利专业、削减行政开支固然是一种手段,但解决困境的核心一定是“增收”,是扩大国际学生招生规模,用学费收入弥补财政缺口。
对于英国高校而言,每多招收一名国际生,就多一笔稳定收入,这也是为什么今年总多院校“疯狂捞人”的原因。
在生存压力面前,“先把生源抢到手”比“严格筛选”更重要!
4小时下offer,材料不齐也能录
如果说诺丁汉的停招是“节流”,更多高校则在“开源”上卯足了劲,直白的说:用最快速度、最低门槛把生源抢到手。
利兹大学堪称26fall“降bar标杆”。先是商学院、传媒学院等热门学院录取均分整体下降5分,部分专业取消申请费。又重磅宣布:今年不再强制要求文书,最大程度提升申请效率。
现在的利兹有多快,指南者留学平台上,26fall已经拿到96封录取了。随便翻看几个申请案例,都是当天申请当天下的offer!



前几天还有双非背景,GPA83的同学和我聊天,说自己递交利兹申请,10点交的申请,2点就收到了offer,4个小时就上岸了,真的是“秒录”天花板了!
而且这种“提速降标”的趋势正在蔓延全英。211申请谢菲商科,推荐信尚未齐全,仅提交了成绩单、在读证明,学校就直接发offer了。
“王曼爱华”的审核速度也大幅提升,往年4-6周的审核周期,如今大多压缩至2周内,热门专业甚至一周内就能出结果。

牛剑拒收托福,雅思吃了“定心丸”
在抢生源的“组合拳”中,语言政策调整同样值得关注。今年牛津、剑桥明确表示,不再接受新版托福成绩。
表面上看,是新版托福题型、评分标准变化较大,牛剑为“保持录取标准稳定性”暂时不接受。但更深层的原因,或许与英国教育产业布局有关。
雅思作为英国文化协会参与主办的考试,其市场份额直接关系到英国留学产业的收益。近年来托福、多邻国等考试竞争力提升,尤其是新版托福的推出,难度下降,会直接分流部分考生。
牛剑作为英国高等教育的“风向标”,看似是语言要求调整,实则是为英国留学产业“保驾护航”了。通过稳定语言考试体系,确保招生流程顺畅,同时维护英国留学的品牌一致性。
开闸防水的英硕还能读吗?
面对英国高校的“疯狂降bar”,很多人困惑:“这么好申,是不是更水了?”
其实,这是对英国留学的典型误解!用申请难易度来衡量学历含金量,肯定是不科学的。
英国好申了并不代表英国水平下降了,只是短暂的窗口期出现了,英国QS前百的院校实力不一定低于985院校的。

从QS排名来看,2026QS世界排名中,英国有17所院校进入前百,中国内地进入前百的仅有5所,分别是清北复交浙,都是响当当的名校。

而英国名校方面,UCL排名第9,爱丁堡大学排名第34,曼彻斯特大学排名第35,这些院校排名均高于国内多数985院校。
最重要的是,毕业回国教育部对英国名校学历完全认可,毕业生可正常参加公务员考试、国企招聘,学历优势在就业市场依然明显。
看每年国网的录取名单就不难看出,英国留学的优势是一直在的。

指南君认为:26fall英国留学的“降bar潮”,是难得的“窗口期”。对于多数群体而言,这不是“要不要申请”的选择题,而是“怎么抓住机会”的必答题。
往年,双非学生申请QS前百英国名校难如登天,今年KCL、利兹、谢菲等QS前百名校纷纷向双非敞开大门。
对于双非学生而言,抓住这波机会的核心的是,瞄准“降bar幅度大”的院校和专业,保持85%以上均分,补充1-2段相关实习或科研经历,弥补院校背景不足。
对于211背景学生而言,26fall的英国留学堪称“天堂模式”。一方面,可冲刺G5、王曼爱华等顶尖名校,录取概率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很多QS前百名校可作为“保底”,无需担心“无学可上”。211学生的优势在于,院校背景已得到英国高校认可,在“降bar潮”中,均分优势被进一步放大。
当下已经到了11月底,对于考研党来说,一旦成绩不理想,英国绝对是“二战”之外的首选。学制短,快速拿学历,而申请截止日期相对宽松,即使考研复试后才决定申请,也有机会赶上26fall申请。
跨专业申请者同样能受益。今年很多英国高校放宽了专业限制,如利兹的社会学、谢菲的教育学等专业,都接受跨专业申请,只要学生能通过实习、课程等方式证明相关能力,就能被录取。

在今年的“抢生源”大战中,早申请的学生更容易拿到offer。建议申请者在11-12月完成申请材料准备,1月前提交申请,避开后期申请高峰,提高录取概率。
如果部分材料尚未齐全,可先提交核心材料,后续再补充,但要注意学校的补充材料截止日期,避免影响录取。
雅思备考周期通常为3-6个月,建议提前规划,如果雅思成绩暂时未达标,还能选择“语言班。
多数英国高校都开设了语言班,学生可先拿到conditional offer,再根据雅思成绩申请相应时长的语言班,完成语言班学习后即可入学。
总之,窗口期不等人,该出手时就出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