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遇到问题
Q:长时间接收不到验证码怎么办?
A:您可以拨打我们的客服热线400-183-1832进行语音辅助
没找到相关问题?点此联系客服
选择国家地区
指南者留学logo
指南者留学
选校/定位/规划 必备工具
打开App
双 G5 offer学姐: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申请自然水到渠成!
指南者留学 2019年03月19日
阅读量:1846

指南者学员投稿

 

M同学

中国海洋大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GPA87 雅思6.5

帝国理工学院 高级化学工程理学硕士

伦敦大学学院 生物化学工程理学硕士

爱丁堡大学 高级化学工程理学硕士

曼彻斯特大学 高级化学工程理学硕士

 

在这个高速度快节奏的社会,什么都追求一个“速成”,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供不应求追求高产因而要“快”,二是源于一种几乎人人都有的心态“还早着呢,到时候再说”——先享受“岁月静好”,把事情拖到不能再拖,再突然奋起,以120的心跳拼命去追赶deadline。于是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标题“四六级倒计时最后15天救命复习包!”,如此的宣传更让我们对“速成”的神效深信不疑。

 

 

然而,反思自己大学几年的经历,不禁想对“速成”呵呵一笑。初入大学时玩心重,两个学期都是考前用几周的期末复习时间啃完了一个学期的课程,靠着临时记忆救了命,出了考场就清空了内存。那些在复习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最终的意义只是一个分数而已,应试的复习不可避免混合着生搬硬套,对自身长远的发展毫无用处。就这样,大学第一年我的平均分是85分,虽不算差,但是不论从保研还是出国的角度考虑,这都不是一个优势分数。尽管第二年我的平均分达到了90,可还是不得不为第一年的“速成”买单:第一学年基础课学分比重大,导致我两年的平均分仅为86.7;第一学年期末速成的知识到大三时已经忘了干净,然而理工科的课程一年比一年加深,很多专业课需要依靠之前的基础;大三课程学分比重小难度又较大,再想要提升均分非常不容易。

 

再者,那些所谓的短时间速成也未必是真的耗时少,熬夜甚至通宵,这些用身体成本换来的低效率时间都应该被计算在内。回想一下那段疯狂赶deadline的时光,掂量一下自己的付出和收获,用一时的拼搏换来一时的成就,我觉得这样的努力不值得。

 

所有临阵磨枪都能打一场胜仗吗?未必

 

我身边也有一些同学到大二下学期结束才意识到自己的成绩离保研相差甚远,准备考研也一直下不了决心,三三两两地买了考研复习书,等到考期将近,又对自己散漫的复习成果毫无信心,转身又动起了出国的念头,而详细了解后又发现自己的绩点和经历都没有优势。我相信只有很少比例的人是真正靠临时抱佛脚而取得一次次成功的。这些人中,一部分是真的天资聪颖而且运气上佳,还有一部分人看似是临时抱佛脚,其实不经意中早已默默准备许久。

 

我是从刚上大学起就有出国留学的打算,但当时意志不坚定,所以大一大二没有什么行动。大二结束后发现自己的成绩处于保研边缘(我们专业往届保前三,我第三,第四第五均分和我基本没有差别),我才开始真正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首先我很清楚的一点是,无论出国还是保研,只有均分才是王牌。所以我第一个决定就是用尽一切努力去提高均分(为此我专门去刷分了我最讨厌的高数)。其次,英语的学习有利无害,所以我决定利用大二升大三的暑假准备雅思,同时刷分六级。

 

但是可能因为后面的时间安排不太合理,在担任团支书的同时还要同时兼顾刷分和雅思,手忙脚乱的我一直没有好好规划雅思的学习,基本上都是临考10天才进入状态,因此最终雅思止步于6.5,没能达到自己7分的目标。

 

好在最终雅思分数并没有成为我留学申请的绊脚石,但是仔细反省,大概就是因为临时抱佛脚,才留下了雅思没能达到7分的遗憾。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老生长谈却是真理

 

提早规划这个习惯,其实是积极自律的一种体现。从前我一直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直到自己大学经历了积极-颓废-积极几个阶段的转变才真正理解——如果我们一直处于一种积极进行提前规划的状态并且形成一种习惯,那么那些在别人眼中很难做到的“成果”,可能就是你不经意中在脑海里出现的一个想法。换一种说法,那些朋友圈、公众号文章里你十分膜拜的大牛学霸,他们身上所闪耀的光辉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是取得这些成就也并非你想象的那么难。

 

 

我们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一般会在大三学期末有各种竞赛,获得相应奖项便可获得保研资格。我有一个同学大一时成绩排名在保研名额之外,在大二下学期决定要走保研这条路后,就开始选择学分较大难度较小的科目刷分;为了给保研竞赛积累经验,大三上学期就跟着学长学姐参加规模较小的竞赛。在积累经验的同时,从小型竞赛中获得的奖项也帮助她通过了各个高校夏令营的申请。虽然同时安排的事情很多,但是从来不觉得她有任何的忙乱,因为她的每一步都是提前规划好的。当其他同学还在焦急地准备保研面试时,她已经在夏令营中获得了优秀营员的称号,导师也十分看重她,积极为她提供直博的机会。其实,论智商大家都差不多,但是如果能把事情提前安排好,从容不迫地去做每一件事,很多事情便能事半功倍。

 

好的状态一旦被打破,想要重新找回谈何容易。让自己从积极自律的状态中放松下来容易,要想再紧绷起来,不知又要经过多长时间的过渡和反复,而在这期间,我们又会损失多少时间精力,甚至错过千载难逢的机会。况且如果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比较“颓废”的话,可能“脑力”就不太好,甚至记性也会变差。“脑力”跟体力一样,只有经常锻炼才能保持在最佳状态。想想八块腹肌或是马甲线,练起来不易,维持起来却相对简单,可是一旦停止锻炼,时间久了不管多深厚的腹肌都会无影无踪。想再重新练起,不禁扼腕叹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回到我自己身上,大一结束后,看到自己那毫无竞争力的均分,我很不甘心,心中暗自下决心大二要门门90,于是我开始调整自己的状态。大二的时候我担任班级团支书和社团副部长,也积极参加了各类科研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小到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大到准备小组展示,组织班级活动,我都以最高标准去要求自己。最初从散漫状态到规律有序的状态很累很不适应,途中多次想要放弃,但渐渐我就从一件件高标准完成的小事中获得了成就感,从而慢慢养成了习惯。终于我在大二这一学年顺利拿到了国奖,并获得了各项荣誉,这些无疑为我在留学申请中增添了底气和优势。

 

我的整个申请过程算是比较顺利的,因为该重视的比如绩点和科研经历我一直在努力完善,我原本欠缺的部分比如实习经历,也在指南者老师的建议下早早完成。甚至每个学校拿到offer的概率,我也都心中有数。我反感短时间内在巨大压力下完成一个目标,而享受从容不迫的规划和准备,这样的习惯也使我有了灵活应对变化的资本,最终收获了满意的结果。

 

写在最后

 

跟长者或智者谈话,总有那么一两句简单的话却能点醒我们。之前有一位老师曾对我说“有些特别小的事我们单独把它拿出来看,好像无关紧要做不做没什么意义,但是你不做,渐渐地你就发现自己无事可做了”。尤其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科研能力或学术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学习上的“小事”如果我们不尽力去做,尽早规划,养成追求卓越的习惯,那我们就是盖房子不打地基的建筑师,一时奋起和泥堆瓦,盖出来的楼宇又怎能雄伟宏大呢?

指南者留学老师
您正在预约联系老师
简单填写基本信息,完成导师预约
以下信息仅供导师提供定制服务,我们承诺保护您的隐私安全
*手机号码
*目前学历
本科大四
本科大三
本科大二
本科大一
硕士在读
博士在读
其他
*留学意向地区
提交
预约成功
顾问老师将尽快联系您,请保持手机畅通
返回首页
下载指南者留学App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您的会员等级不足
前往指南者留学App查看等级详情
取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