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遇到问题
Q:长时间接收不到验证码怎么办?
A:您可以拨打我们的客服热线400-183-1832进行语音辅助
没找到相关问题?点此联系客服
选择国家地区
指南者留学logo
指南者留学
选校/定位/规划 必备工具
打开App
申请季横扫港新英等5所Top名校offer!大牛学长的重磅申请秘籍!
指南者留学 2018年07月15日
阅读量:1941

指南者学员投稿

 

申请经验分享

 

Z学长

 

本科:

 

某985高校 海洋工程& 工业设计

 

GPA:86.6 雅思:7.0

 

录取院校:

 

帝国理工学院 工程流体力学

 

香港大学 机械工程

 

香港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

 

新加坡国立大学 机械工程

 

新加坡国立大学 海洋技术

 

南洋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

 

南洋理工大学 微智能产品设计

 

我的经验分享更多侧重于如何进行个人背景提升,我在指南者留学的帮助下拿到了帝国理工、港大、港科大、新国立和南洋理工5所学校共计7个录取,对于英港新联申还有相关的申请准备工作我都会为大家一一分享,也希望我的申请经验能对部分同学有所借鉴与帮助。

 

  • 时间规划

 

我在大二暑假开始初步选校,把想去的学校大概定了下来。大三上把雅思一次性地考了出来,大三暑假进行了暑研。GPA的提升和参与科研项目,基本从大一横跨到大四。

 

大四上是申请期,尤其是想申请英国的同学,大三暑假就可以开始准备了,因为英国、香港的一些学校开放的比较早,大概大四上,也就是9月份、10月份已经开放第一批了,很多学校采取先到先得的方式。大家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建议从大三暑假开始准备申请材料。

 

  • 国家/地区选择

 

在这我以我个人的经验简单分析一下亚洲、美国和英国留学的优劣势,因为我曾经亲身体验并且考察研究过,同时身边申请美国、英国的同学比较多,我也经常和他们交流一手信息,可以供大家参考。

 

  • 美国留学的优劣势

 

首先是美国,它的优势是名校很多,选择余地较大,教育质量在全球也是数一数二的。申请美国一般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而且学校之间的梯度分明,从冲刺校到保底校基本都有较多的选择。

 

美国留学也有明显的劣势,首先花费比较高,除了部分专业,比如像CS,可能在美国念完后可以很快找到工作,挣回本钱,但其他传统工科专业并没有那么快能挣回本钱了。另外,去美国的准备成本也比较高,去美国需要考GRE,比较耗时。

 

  • 新加坡留学的优劣势

 

新加坡的优势在于它的学制短,只有一年,而且工作机会比较多。因为新加坡这个国家比较小,跟我们的一个城市差不多大,所以比较缺乏人才。

 

据我在新加坡留过学的同学说,想留在新加坡工作并不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如果在那里读一年制硕士,特别是新国立或者南洋理工,留下来工作基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所以对于职业导向性的同学来说,新加坡会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

 

同时,新加坡的生活和国内比较相近,那里的文化冲突也不是很大,所以新加坡留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英国留学的优劣势

 

我曾经参加过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交流项目,为期一个月。不仅是曼彻斯特,我将英国全境基本都游玩了一遍。大学时我也做了一些调研,关于英国的优势:第一,也是学制短、效率高,而且名校很多,比如牛津、剑桥、帝国理工、曼大等等,教育质量都很优良。

 

第二,英国的文化体验很好。我曾经在加拿大进行暑研,所以我将北美和英国进行对比,会明显地发现,北美的生活较为粗放。我在多伦多待得比较久,我觉得加拿大到处看起来都差不多。但在英国,去了不一样的城市甚至是不知名的小镇,都会感觉到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

 

另外,很多同学喜欢看英剧、体验英国文化,如果去英国留学的话都可以体验到。总得来说,英国留学对于喜欢艺术或者英国文化的同学是非常适合的。

 

  • 学校选择

 

对于学校选择最重要的是选择的标准,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就业导向型,一类是研究导向型。

 

  • 就业导向型如何选校?

 

工作导向选校的时候,需要关注两方面。

 

第一,是课程设置。工作导向的目的主要是学习技能,所以要重点关注课程设置,特别是对于理工科的同学,一技之长是最重要的。对于工作而言,能不能在硕士课程中学到一些比较实用的技能是比较关键的因素。

 

第二,是实习机会。实习机会是和所在城市紧密相连的。以工作为导向不要去太村的地方念书,如果是英国,最好是伦敦这样的大城市,实习机会会比较多。

 

  • 研究导向型如何选校?

 

研究导向型选校的时候,学校选择的首要标准就是相关专业科研实力,也就是专排。

 

第二是这个项目的tutor或者教授的水平在学术界如何。

 

第三,是奖学金制度。读博士的同学可能比较关注奖学金制度,因为博士如果自费,费用可能过高,这时候学校的奖学金制度就比较重要。另外,中国学生有一个秘密武器CSC(国家留学基金委),如果要申请研究型方向的同学可以关注一下CSC。

 

  • 申请信息怎么找?

 

关于申请信息,一是自己去找,二是询问别人。自己找也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但是效率会很低,所以我还是推荐去询问比较有经验的人,比如联系与咨询我们指南者教育的老师。

 

咨询老师的优势当然在于他们有很丰富的经验,因为他们之前指导过非常多的同学,所以和咨询老师沟通自己的情况、选校标准是工作还是研究导向,这些都和老师讲清楚,再一起商量选择什么学校,我认为这是效率最高的方式。

 

其次可以询问前辈的经验,这里的前辈是指在你的目标学校留过学的学长学姐,他们的经验都是第一手经验、可信度很高,所以非常有价值。但同时这个方式也有弊端,个人主观性会比较强,所以我推荐机构老师的建议和前辈的经验结合起来考虑会更好。

 

  • 了解额外信息

 

我认为比较需要关注的额外信息是就读项目学生未来的去向,特别是毕业后工作的去向基本能够看出一个项目的上限和下限。这类信息一方面可以从官网上搜寻,一方面可以到领英上搜寻。

 

比如在领英搜索就读项目以后,会搜到同一个项目毕业的前辈,以及他们现在在哪里工作、什么职位、毕业多少年等信息,这样就对项目质量或者毕业生的质量有一个大概的评估。

 

  • 科研&竞赛

 

科研竞赛对于理工科同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科研竞赛所体现的能力是理工科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在申请过程中,招生方也会非常看重这一点,大家一定要重视科研竞赛。

 

  • 何时参加?

 

关于科研竞赛的时间安排,我建议从大二开始就可以准备参加。主要有两个标准,一个是纵向比横向重要,一个是长线作战。

 

纵向比横向重要指的是对一个项目做深入的研究,比同时做很多项目更重要, 因为同时做很多项目可能比较难出成果。

 

我身边有一个同学,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但是他对统计学比较感兴趣,所以从大二开始,找到导师去实验室干活,刚开始是小白打杂阶段,后来他积累经验,慢慢去参与到导师的核心项目,之后不管是学校组织的一些科研训练项目,还是一些课程大作业,这位同学始终围绕着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最后发表了一篇高级别论文。像这样高级别的文章,对于留学申请来说是“大规模杀伤武器”,这位同学最后也获得了美国全奖PhD。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一个方向,深入地做下去。

 

第二点,要有长线作战的意识。科研和竞赛不太一样,竞赛可能几个月能做出点结果。而科研的时间不一定,一般来说可能是以半年、一年为单位研究下去,所以大家如果要做科研,一定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 选择科研方向与导师

 

我们需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是科研的研究方向,我觉得大家一定要以自己的兴趣为主。因为做科研有时候会比较无聊,所以对于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还尚可,如果是反感的方向是根本做不下去的。所以选方向一定是以兴趣为优先,而不是抱着跟风的心态,看到哪个热门选哪个。

 

第二,是如何选择导师,导师的选择基本决定大学两年科研生活的上限和下限。

 

一般同学们在开始选导师的时候可能想选择特别大牛、title看起来很耀眼的老师,但是这样的导师事业期可能已经到了或者过了巅峰期了,或是已经处于瓶颈期,所以选择这样的导师可能会对学生采取放养的状态,可能一个月见一次或者两个月见一次,甚至都见不到,这样的导师对我们实际有效的指导是很少的。

 

我们可以寻找一个事业处于上升期,水平又比较优秀的年轻导师,因为这样的导师普遍需要出学术成果,但是研究生人手又不太充足,他们就会把部分研究内容交给本科生来做,会对学生进行阶段性培养,所以我认为选择这样的导师对于本科生来说是比较好的。

 

  • 成果和往届学生

 

我们可以通过导师的研究成果和往届学生的意见来评估这个老师是否适合你选择。所以我建议去看看导师的主页和文章,还有在专利中署名的机会是不是会给到本科生,也可以询问在实验室呆过的往届学生,这样可以对之后在这个老师手下做科研的产出有一个预期估计;也能够尽量地少走弯路。

 

  • Social Capital

 

Social Capital直译过来就是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指老师自己的学术圈和人际圈。我身边有几个同学,他们的导师是耶鲁的博士和博士后,他们申请美国的时候,导师写了推荐信给耶鲁,最后他们都被耶鲁的CS录取。

 

所以导师如果有过硬的人脉,这对之后的申请是很有帮助的。如果有导师在你的目标学校念过博士、博后,或者有一些人脉,就可以考虑去参与他手下的实验室工作,因为申请的时候他为你写的推荐信将会很有分量。

 

  • 结合科研去参加竞赛

 

关于竞赛,第一,建议大家做一些名气较大的竞赛,比如挑战杯、美赛国赛等竞赛。第二,建议大家结合科研项目去参加竞赛。项目一般是研究理论,所以在理论的基础上增加实际的应用,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会很有含金量,技术含量也很高,所以用这样的项目参加比赛比较容易获奖。

 

再结合到前面纵向比横向重要的建议,有些同学会参加很多竞赛,但如果每个竞赛做的东西都不一样就很难做的深入。如果在科研方面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研究成果,可以用这个成果进行不同的运用、参加不同的竞赛,就可能获得比较好的参赛结果。

 

我身边有个同学在大一的时候进了实验室,凭借实验室学习的技术,并增加了相关的创新运用,在各种竞赛都有获奖。所以结合科研去参加竞赛,是一个事半功倍的事情。

 

  • 交流和暑研

 

交流和暑研一方面可以证明自己有在海外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证明你能够独立完成研究项目的能力。我大三寒假去了曼彻斯特大学进行交流,大三暑假去了加拿大安大略理工大学进行了暑研。

 

  • 信息渠道

 

很多时候我身边有些同学在错过了机会以后才懊悔自己当时没有报名,所以推荐几个大家日常可以浏览这类信息的渠道。

 

第一个是学校的对外交流网,这是每个学校一般都会有的网站。比如一些院级、校级交流项目,它的优势在于学校大概率会和海外学校签定协议,对我们来说就事半功倍,不用太花心思准备,筛选条件能通过基本都能去,所以这是一个效率很高的方式

 

第二个渠道是指南者留学,我之前也看到指南者留学发布过帮助学员拿到暑研项目的成功案例,所以如果是大二、大三暑研项目还没有定下来的同学,可以多去咨询指南者的老师们,让老师一起帮忙看一看有哪些比较合适自己的暑研项目。

 

之前有同学拿到UCLA- SST暑研项目,含金量非常高,之后去UCLA留学甚至读博的概率就会很大了。 所以指南者留学也是一个很好的资源途径,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利用。

 

第三个就是前辈的经验。我们知道有些暑研项目是有传统的,一代接一代,学长推荐学弟,学弟再推荐学孙的。我之前有学长在加拿大项目的暑研,我的暑研项目就是学长推荐给我的。在暑研的尾声,他的导师问他有没有认识比较优秀的学弟学妹推荐给他,于是经过学长的推荐,第二年我就参加了这个暑研项目。

 

这种推荐方式是很靠谱的,一般对于暑研老师来说会比较信任自己自己带过的学生的推荐。所以前辈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大家可以多去向有经验的前辈交流。

 

我建议大家在本科阶段最好能有一次交换、一次暑研的经历。因为对理工科同学而言,课程一般安排得比较紧。如果交换次数太多的话,后面补课会很麻烦。大家如果有时间的话,我建议还是参加一些比较高质量的交换项目。

 

  • 交流和暑研做什么?

 

交流项目基本是以上课和体验当地生活为主,所以如果选择一个高质量的学校进行交流将会带给你不一样的体验,遇到的同学的水平也会比较高,与他们交流也会对你之后的规划或者申请上有些帮助。

 

如果是对于暑研项目,策略则是不同的。首先因为暑研主要是跟着老师做科研项目,所以侧重在评估老师在这个领域内是否属于比较权威的人,还要看这个项目是否和自己的兴趣相符。因为暑研主要是提升自己的研究背景以及为套磁做准备,甚至拿到推荐信,所以重点还是在老师研究的项目本身。

 

我认为交流和暑研应当有一定的目的性。如果是为了申请留学,第一重要的事情就是玩。毕竟去到国外,当然要好好体验一下当地的生活、文化和学习。玩不光是让自己这段时间过得开心,另一方面也是帮助判断自己是否真的想来这里留学。

 

我曾经遇到过同学出国后觉得与自己想象中不符而后悔,觉得自己生活在那里很不舒服。 所以玩可以帮助我们去体验当地生活,判断这个地方和自我想象的差距有多大,来确定自己是否要选择这个地区留学。

 

其次,暑研的主要内容就是进实验室和套磁,当然交流也可以进实验室。我之前身边有个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大学期间也是一次交流、一次暑研。在交换期间去了新国立一个老师的实验室,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科研,最后拿到老师的推荐信。暑研的项目则是在美国的UIUC,也拿到一份推荐信。最终是一共有三封推荐信,海外老师两封,国内老师一封,像这样的推荐信说服力非常强,所以最后申请的结果都很好。他拿了很多藤校的OFFER,最后选择加州伯克利。所以交流的时候也可以进入实验室套磁,争取能够拿到一封老师的推荐信。

 

最后,是收集信息。比如在海外交流的时候,你算是当地的学生,那么就可以去诸如学生服务中心、招生部门这样的地方,咨询他们读研的情况,一般当地行政人员都会比较热情地告诉你流程是怎么样、有哪些项目可以选择。可以把自己想申请的方向与他们交流,他们会给出相应的推荐。这种沟通方式属于面对面交流,交流一个小时比自己在网上搜寻一两天得到信息多很多,准确度也比较高。

 

 

  • 个人心得分享

 

我在决定留学和申请的阶段,也遇到了很多的困惑,比如怎么转专业申请?怎样兼顾软硬背景的提升?相信大家或多或少会和我有一样的困惑。

 

  • 转专业申请?

 

关于转专业,都大概需要考虑三个方向。

 

第一,课程的选择。转专业同学的劣势和本专业同学相比,基本在于课程的匹配度。所以可以通过查阅目标专业的培养计划,把比较核心的课程选上课表,在准备申请文书与材料的时候这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如果成绩单上的这门课成绩很好,那么在申请的时候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二,可以进行相关科研。因为科研相对于上课的自由度大很多,所以在这个方面,可以在项目里选一些与目标专业相关的研究。如果想转到CS,可以去找你们学院做这个方向的老师,跟着他做一段时间就会对学科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不管是申请、面试还是写文书,都可以加入这段经历补充自己的背景。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前两点,但是很多同学会忽略第三点,叫做“选项目——曲线救国”。比如我,其实严格来说我申的专业和海洋工程并不是完全靠边的,所以我会去找不同学院里面有类似学习方向的项目。很多同学可能看到正宗学院下的专业申请基本是百万大军过独木桥,大家挤破头都想进去,如果你还是转专业申请,情况更加不乐观。

 

但大家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一些方向可能很多学科、很多学院都有涉及,比如对于机器人这个方向,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都会做,它可能会设置在医学院下面,所以大家多去留意你的目标申请方向的相关学院。有些专业表面看上去不一样,其实所学的课程差别不大,这样选择专业可以避免去和那些背景相关性很强的同学硬碰硬。

 

我身边就有这样曲线救国的同学,他想申请计算机类的方向,但他申请了环境类学院,虽然名字不同,但所学的课程都是计算相关的,所以不管是上课还是学习,都是学计算、写代码这些相关内容。

 

  • 留学信息收集

 

虽然自己信息收集的效率可能比较低,但我始终觉得申请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信息收集是比任何人都要上心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掌握收集信息这项技能。

 

除了上文提到过的咨询指南者留学的老师和前辈等,还可以查找院校官网上的项目信息、课程信息,还有指南者官网的院校库,关于院校库,我之前对比过,它基本是把国外高校官网上的信息给摘录下来了,所以大家如果不愿上官网直接查信息,直接在指南者的院校库搜索也可以。

 

最后,大家要判断这个项目是不是能够达到自己以后职业规划的期待,以及这个项目的毕业生质量如何等项目效益。如果有相关校友群最好,另外可以到领英这种求职平台上去寻找有相同项目经历的前辈信息。

 

  • 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

 

我结合自己情况以及身边很多同学的经验得出,比较重要的是本科学校背景,如果大家学校背景不够好也不用太气馁,因为我们还可以用很多东西弥补。

 

第二,是GPA。 GPA是非常重要的,在硕士申请里面基本除了学校档次是属于第一位,所以一定要将GPA尽量刷高。

 

科研、竞赛对硕士申请可能没有GPA那么重要。但是也很重要,它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最后是语言,前文中没有分享语言经验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自己考语言的经验不是很丰富,只有一次,所以也没有很多经验分享给大家;另一方面我也觉得语言只要过了就可以,一般来说只要达到了申请学校的要求就不会被刷,所以我个人认为语言在申请中并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 写在最后

 

其实关于申请,大家如果没有经历过可能会感觉到很恐惧或者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做。但其实经历之后会发现,它其实像拼拼图,你只要把需要的每一块东西,比如像GPA、科研、语言等,把它们拼好以后,就可以申到想去的学校了。

 

所以我想告诉大家,不用太过焦虑和紧张,留学申请还是有章可循的,只要大家脚踏实地“完成这幅拼图”,最后都会收获心仪的offer!

指南者留学老师
您正在预约联系老师
简单填写基本信息,完成导师预约
以下信息仅供导师提供定制服务,我们承诺保护您的隐私安全
*手机号码
*目前学历
本科大四
本科大三
本科大二
本科大一
硕士在读
博士在读
其他
*留学意向地区
提交
预约成功
顾问老师将尽快联系您,请保持手机畅通
返回首页
下载指南者留学App
预约咨询
电话咨询
您的会员等级不足
前往指南者留学App查看等级详情
取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