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背景
Z同学
本科背景
东华大学 工业设计
GPA:85 雅思:7
录取学校(2022年秋季入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 工程设计与创新理学硕士
申请时间:2022.08.27
录取时间:2022.10.17
01
毕业被毁三方,“无业”选择留学
和大部分一进大学就准备出国的小伙伴不太一样,也可能是因为本科的课程大多比较“枯燥”,我总觉得将设计落地的最好方式是工作,早早放弃了保研、考研和留学,坚定地准备毕业就投身工作,课余时间也更多的放在实习上,成功拿到一份薪资不错的大厂设计师offer。
可是封在家里的几个月,hc没了,临时被毁约撤了三方,拿了5000块的赔偿。已经失去应届生身份的我再去看招聘网站,不是降薪一半就是要三年以上经验,没过几天,我对象也喜提n+1毕业了。
在艰巨的就业形势下,两个无业游民突然发现还可以一起留学深造,一拍脑袋的想法结果现在真的一起拿了NUS的offer。
02
“有机会一定要试试春季”
当时八月初和指南者老师初步沟通时,就建议我们一定要尝试NUS的春季项目,ddl8.31还能够赶上,NTU的ddl是8.15确实有点太赶了。
作为刚刚接触申请的萌新来说,春季入学是一个很陌生的名词,会担心是不是在认可度上和课程设置上与秋季有所差异,进一步了解之后发现虽然秋季入学仍是主流,但春季和秋季只有毕业时间的不同,认可度和课程设置都是完全一样的。并且春季入学减少半年gap时间,竞争也相对较小,事实上在春季项目出结果的时候,确实看到不少同一个项目、同样的材料,22fall被拒,但23spring被录取的案例。
当然,这里不是建议大家都要gap半年去申请春季,但如果秋季没有申请到理想的结果完全可以尝试一下春季的申请,说不定就能接到梦校的offer。
对于我来说,春季入学便是当时的最优解,但春季适合的项目只有NUS新开的工程设计与创新(engineering design&innovation),第一届申请对bar和录取偏好都无从参考,于是还在23fall申请了七个项目来做备选。
03
“以项目管理的思维准备申请”
可能是实习中担任过项目管理相关工作,和申请老师沟通完我便默默排了个计划,在这里仅供参考。
“申请学校”这个项目参与的人员有申请人本人、申请老师、文书老师还有其他参与人员(推荐信老师、学术材料提供方等)。
各阶段工期可能是:准备学术材料3天;联系推荐信老师2天;写推荐信、ps、cv提纲初稿2天,修改3天;准备雅思14天;推荐信、ps、cv写作10天;文书迭代修改5天;申请2天。如果单纯的将工期叠加的话肯定远超20天,赶不上春季申请的末班车了。并且还要在排计划的初期识别出风险点,例如:假期联系老师困难、文书创作有延期可能、申请官网可能出现各种bug等。
在外部风险不可控的情况下,只能将有关自己这部分的效率尽可能提高,为其他项目相关方提供更充裕的时间。于是我将与老师合作部分的优先级提到最高,最先完成,这样在我准备雅思时,老师就可以并行地为我准备其他材料,而我在备考雅思时也会抽出时间快速反馈修改意见。
最终两周之内所有申请材料都准备完毕并且完成多次迭代,8.31这个看似很紧的ddl结果还能提前五六天完成。
很多同学在申请时都会陷入无限的焦虑之中,并且离ddl越近越焦虑,有的时候甚至情绪还会直接影响工作效率陷入死循环中。但将所有材料稍微提前几天完成准备、留有更充裕的调整、修改时间便能有效缓解焦虑情绪。
申请时间线:
8.6 和申请老师初步沟通,确定推荐信老师
8.9 完成推荐信、cv、ps提纲初稿
8.11雅思报名
8.12 中文推荐信、cv、ps提纲定稿
8.15 英文推荐信反馈修改定稿
8.17 雅思初考
8.18 英文cv反馈修改定稿、学术材料齐
8.22-23 英文ps反馈修改定稿
8.24 雅思二考
8.26 完成春季项目申请
04
“像追求爱人一样申请学校”
这个可能说的有点夸张,但是某种角度上确实十分相似。
之前在哪里看到过本科学校就像是家境条件,GPA就像是身高,语言成绩就像是长相,而文书就像是一封情书。而追求爱人最重要的可能并不是长得多高多帅条件多好,而是是要了解ta,并且你们很适合。
初步的了解可以直接在指南者选校助手进行筛选,具体的课程设置和招生偏好很多都会在官网详细罗列。比如NUS的Engineering Design&Innovation就写了不限专业背景,但会偏爱商业分析、计算机和工业设计专业,录取中也是商科、计算机和工设的同学占了大头,对于传统机械专业则没表现出明确的偏好。
同时,Engineering Design&Innovation在官网中还明确表示有原型设计经验者优先,因此在ps中我也着重强调了设计相关经历。也有别的专业会写有GRE/GMAT优先,可能确实不是必要的,但在其他背景差不多的情况下,项目罗列的偏好会被着重考量。
而且在对课程设置仔细阅读后,我发现这个专业不仅涉及我本科阶段所学习的内容,还和我未来想转变的工作方向相关,因此我在ps写作过程中也按照“过去”、“现在”、“未来”三个阶段阐述,就如一篇同情书中的“我默默观察你很久了,我很了解你;我所掌握的技能和我的经历与你很匹配;我的未来需要通过你才能更好的实现。”虽然之后还写了剩余七篇其他项目的ps,但Engineering Design&Innovation的这篇是我写的最顺畅的,可能这也符合了“吸引力法则”。
05
“做好最坏的打算,等待最好的结果”
申请的时候都会将学校分为三档:冲刺的彩票校、主申校和保底校。
我因为和我对象一起申请并且我们也不想异国,于是在最初定校的时候便拉了张表格,分别有各个项目的成功概率和都去新二、都去港三、一个新二一个港三等排列组合的概率进行统计。
对我们而言的最优解便是都去新二,最坏的可能是港三新二一个都没中,虽然最坏的结果概率较小,但如果真的发生了我们又该怎么面对。一旦最开始将最坏的结果考虑明白后,之后的比起来便都是好消息。
在考雅思的时候我也是这么想的,因为时间紧急考位也很紧张,我便直接连报了两场,中间间隔一周。虽然雅思分数的要求不高6.5/5.5,但因为第一次考试担心各种意外发生,再报一场的组合成功概率就会大大提升,如果等到成绩出来再报名的话可能考位也没了,时间也赶不及。
事实上我第一次考雅思的时候真的发挥失常,不仅是初考的紧张还有对windows设备的不适应还有考场嘈杂的键盘声等等,不幸中的万幸还是贴边过了分数要求。但回去的一个礼拜我立刻调整,用和考场接近的设备、进行整套卷子的练习,第二次考试的总分和小分都高了0.5,其实一周能提升的语言水平十分有限,但心态的调整和应试技巧的掌握对于短时间提分是十分有效的。
06
“适当获取信息很重要”
比如我申请的专业是第一年新开的春季项目,它的bar也有可能是最低的一届。在和指南者签约前也和别的中介沟通过,他们纷纷表示没有听说过这个专业,而指南者的老师可以及时收集各种“一线情报”,并且给我们看了很多背景相似的案例给予我们信心。
港新英申请中大家都很沉迷对比bg,可能有的人认为bg差不多所以对方录取了自己也应该能稳稳拿下,也有人觉得自己bg太弱毫无希望,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不是几个数字就能比出优劣的。适当获取申请相关信息可以踏准每一个申请的时间节点,不会错失良机,但沉溺其中的话很容易每天反复查看自己的申请状态,无心投入别的事务当中,便失去了信息的正面价值。
其实申请就如同前文中所说的一般,本科院校、GPA和语言成绩确实很重要,但是申请也会有点“玄学”在里面,就如同爱情有的时候说不出理由一般,可能你自认为的一条普通经历在招生官眼中熠熠生辉。面对“玄学”的最好办法我觉得可能是“尽人事,听天命”,做好自己能做的,放平心态即可。
有的时候感慨自己运气很好,虽然大学四年不曾想过留学,但均分正好过85,不算高但勉强够用。虽然没考过语言,但在外企实习过,雅思抱抱佛脚也能很快出分。为了找工作试了好几个不同方向的实习,让我的背景更加多元化,工程、设计和创新每个方向都有所涉及,正好适合新开的春季项目。
好像冥冥之中一切都那么顺其自然,我也可以将一切都归结于运气,只是“运气”也是在每一天日常的积累中孕育的,即便可能当下对未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但不要闲下来,做些什么让自己充实起来,日后这些不荒废的日子都会成为运气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