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背景
W同学
本科背景
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 GPA:75.17 语言:7.0
录取学校
申请时间:2022-10-25
录取时间:2022-12-24
申请时间:2022-11-24
录取时间:2023-02-14
申请时间:2022-10-21
录取时间:2022-11-10
科研经历
基坑设计、地铁站设计、SITP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暑期社会实践调研项目
实习经历
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上海建工隧道实习
时至今日,我的2023申请季基本已经告一段落了。其实在指南者留学的老师邀请我分享留学申请经验之前,我还尚未留学申请做出一个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总结。既然有此机会,我也能够得以仔细审视这段经历。头顶着国内第一土木工程院系的光环,却又面临着行业发展颓势和自身兴趣缺乏的双重问题,在留学申请时又进行着低均绩跨专业申请的尝试,希望我的经验能够给予后面申请的学弟学妹一些参考。
一、前奏:选择申学路
01 因素一:对本科专业缺乏兴趣
先说点什么呢?就从我自己本科阶段的经历谈起吧。我是2018年通过地狱模式的河北省高考考取同济大学的。高中期间,我的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如何取得分数上,对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行业发展的走向并没有在意,对各专业未来需要学习的大致内容和就业去向也缺乏了解。所以在报志愿时候,稀里糊涂的就根据合适的分数段和专业排名选择了土木专业。
同济土木自然是实力强劲底蕴深厚的院系,学科实力国内首屈一指,在行业内部的认可度也是天花板级别的。然而,从大二开始我还是产生了跨专业脱离土木行业的念头。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方面:
其一是因为我本身是属于非典型的理工学生,人文情怀较重,进入大学学习以来,我发现其实我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诸多课程缺乏兴趣,相信了解过结构力学、钢结构基本原理、混凝土基本原理这些课程的同学都应该深有体会。这些课程即使在理工学科当中也算得上枯燥硬核的,同济授课的难度也较高,硬着头皮学的后果就是大一大二专业课一塌糊涂(也是造成绩点偏低的主要原因),直到大三细分课群进入地下系后才有所好转。
其二是因为从19年开始明显的可以感觉到建筑行业陷入了下滑期,我国基建工作进程迅猛,工程数目逐渐减少,四万亿基建投资的过度催化导致行业黄金期终止,此时施工单位工作环境差强度高的弊端就暴露出来;地产领域也随着住宅房供过于求,投资属性下降,开发空间缩水而大幅衰退,众多大型地产公司背负巨额债务,陷入经营危机,员工待遇下滑且竞争优化激烈;设计行业也伴随着工程需求的减少而缺乏收入来源。
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自身的职业规划尚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但如何脱离土木行业还是成了优先考虑的问题。首先我尝试了跨专业考研,结合我自身的兴趣和行业发展情况,我尝试去跨考来转行商科,但众所周知考研是越来越卷的,商科考研更是卷中之卷,加之大三大四繁重的专业课程压力和零基础,不出意外,一战考研以失败告终。
02 因素二:专业机构的鼎力相助
痛定思痛,一战失败要么应届签工作,要么就要考虑如何继续升学。身边的同学虽然都能凭借同济土木的身份找到还不错的公司签约,但是本科就业基本上都是土木行业内对口就业,而且很多是一线现场岗位,工作性质差强人意。我的目标还是谋求脱离土木行业,在当今社会,硕士学历才能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的可能性。
虽然在大四下学期一开始我就开始为二战考研做准备,但我也深知二战继续跨考的风险极高,作为跨考生我并无优势可言,几十比一的报录比意味着二战就是一场豪赌,一旦失利,不仅付出一年时间,还失去了宝贵的应届生身份,巨大的沉没成本面前我还是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这时我关注到一些身边的同学朋友,并没有选择考研,而是通过申请拿到了海外高校的录取,这不禁让我也考虑到这条路径,之前未曾设想,但此时发现申请海外硕士项目,不仅可以规避掉考研的内卷,还能更早地毕业节约时间成本,海外名校在就业市场的认可度也毋庸置疑。
说做就做,为了保证能顺利的有个学上,留学申请的计划就该提上日程。都说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计划留学的时间太晚,对留学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了解甚少,为了提高申请的成功率,我还是决定不DIY而签约留学机构。通过同院系成功拿到香港科技大学录取的好朋友的推荐,我开始关注指南者留学,朋友反馈的不错的服务体验和指南者留学内容丰富的App让我好感倍增。进一步沟通后,也为指南者老师真诚的态度和针对我个人情况进行的分析指导所打动,选择了签约。
二、间奏:走上申学路
01 择校历程:
选校选项目是留学申请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了增加能够投递的院校和项目,我选择了英港新多地区联申。在院校选择上,我了解到英国高校都是均分控,以我的情况G5是指定没戏了,王爱曼三校对985,211 学生的均分要求也基本在80分以上,因此英国院校我选择申请排名QS 50-100的四所院校。
港新地区当中,新两所排名挺高,按照过去的案例成功概率不大,而港校并没有硬性规定均分要求,而是择优录取,并且对内地985高校更为了解与偏爱,对我这样的985低均分选手来说不失为优势,港校在内地尤其是大湾区认可度也足够,我还是将主申目标放在了香港地区。
基于我的均分背景,我将港城港理作为较为稳妥的选项,主要尝试申请港科,港大作为冲刺。在项目选择上,虽然我最理想的目标是转向商科或者新工科,但我并没有相关的经历,而且低均分在跨专业申请中没有竞争力,申请与本科专业相关的项目,成功的可能性和院校的排名都会更高。
因此在和指南者老师商议后,我将申请的目标项目分为两类,一类是继续申请土木工程项目,另一类则选择与其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外延项目,包括属于泛商科的工程管理类项目和与新工科相关联的智能建筑项目,以此在背景足够匹配的情况下谋求转换专业类型。
02 申请复盘
在指南者留学老师的指导下,我按部就班地准备好了所需的申请材料,在去年九月底考出合格的语言成绩后,就赶在第一批在十月和十一月递交了申请。投递的几个项目,虽然也吃到了几封拒信,但所幸也拿到了几份offer。
复盘这个申请季,我认为作为低均分选手,最重要的是合理的选择院校和项目,既不要好高骛远,不顾自身情况只冲刺,也要大胆尝试,投递高排名学校当中竞争压力较小的项目。其次,低均分选手需要在其他方面突出优势,以弱化均分劣势,提升自己在申请当中的竞争力。可以借鉴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是积极参与实习工作来丰富简历。本科期间我自己参与和学校安排的实习工作有三四段,且与申请的项目联系紧密,能够代表我具备一定的行业经验储备;
二是发掘本科期间与科研项目相关的经历。由于我并没有参与专门的科研项目,我就将本科阶段开展的多个工程项目课程设计经历体现在文书当中,以体现自身具备项目研究能力;
三是尽早准备尽早投递。港校采取的是先到先得的录取策略,在本身条件并不突出的情况下,迅速准备好申请所需的材料和合格的语言成绩,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被录取的机会。
另一方面,我的跨专业目标虽然没能和跨考一样一步到位,但被多个不同于纯土木的其他类型项目录取可以说也实现了跑路的第一步。我想说的是,如果打定主意希望在留学申请时跨专业,就应该在本科期间早做准备,通过修读其他专业的课程、参与跨学科科研项目、投递其他行业的实习实现行业背景提升,跨申时可以尝试较大的跨度。
而在没有来得及储备跨专业经历或者自身条件稍弱的情况下,尝试与本科专业有所关联的小幅度跨专业成功的概率会大一些,未尝不是一种曲线救国策略。小幅度跨专业申请时,可以在文书中突出原专业与所跨专业之间的关联性,尽力寻找本科阶段与所跨专业相关的经历,并强调跨专业的强烈意愿和兴趣,阐述自己对跨专业学习的理解,相信招生官会有所考量。
三、尾声:成功申学后的一点心语
每个人可能都会有一段迷茫无措的日子,每个人也无法保证自己做出的决定都是对的。本科阶段对我来说应该算是沉重的,我无比庆幸自己选择了尝试留学这条路径,不至于陷入考研的高风险和反复自我否定的窘境,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如果真的缺乏在原先所处的领域继续发展的内驱力,敢于换一条赛道,真的是一种可能突破现状的尝试。
对于申请本身,我认为认真的态度和高效的执行力是保证申请季顺利推进的前提,理性分析扬长避短和丰富的个人经历是博取offer的基础,明智合理的选校定项和大胆投递是低均分冲击高排名的关键。当然我更希望学弟学妹们本科阶段还是努力刷高绩点,毕竟其他因素都只是辅助作用,一个漂亮的均分足以减少诸多难题。
希望在接下来一年的求学当中,我能收获到新知识新体会,进一步充实自身,进入有发展前景且符合兴趣的领域,为职业发展打好基础。与诸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