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背景
H同学
本科背景
中山大学 金融学
GPA:89 雅思:7.0
录取学校
申请时间:2022.09.21
录取时间:2022.12.02
申请时间:2022.09.20
录取时间:2022.12.02
申请时间:2022.09.20
录取时间:2022.11.04
申请时间:2022.09.20
录取时间:2022.12.01
申请时间:2022.09.21
录取时间:2023.02.15
主要经历
证券公司实习*2
会计事务所实习
作为gap了一年的申请选手,我的申请经历可谓是一波三折,幸好最后收获了一个自己满意的结果。回首这两年的申请经历,虽然前期有迷茫和焦虑,但最终也算破茧成蝶。
一申失败总结
去年的申请失利,一是因为错失时机,但更多的是我过于保守的申请态度。由于一直考不出满意GMAT成绩,认为GMAT成绩是申请成功重要因素的我一直没有提交申请,直到1月底。这时,很多港校已经陆陆续续进入最后一轮申请,名额已所剩无几。结果可想而知,我的申请全被拒绝了。在这次的申请中,我通过与指南者留学的中介老师交流,并且深入各大申请群交流中,才发现我之前的认知都是错误的,被困在了条条框框里。
在申请季期间,最重要的就是把握申请时间,硬实力(gpa,雅思成绩等)固然重要,但到了申请季,能做的提升已经有限,硬实力的提升应当在申请季前就完成。一旦到了申请季,就不要想着考出来再申请了,可以边考边申请,根据自己的目标和情况定好申请时间。第一轮名额最多,但是由于申请季刚开始,申请者数量也多,如果自己的院校背景较好,是推荐第一轮就投递的,即使有些标化成绩还没有考出,这个是可以之后再递补的。第二轮投递也是可以的,总之不要等到最后一轮(亲身经历都是泪啊~)。
标化成绩的重要性没有到可以左右申请成功决定性的地步,但是一定要达标。以我最终选择的项目为例,申请的时候没有语言成绩没有关系,只要在开学前考出来即可,另外还有一些院校会发con offer对雅思成绩提出要求,入学时满足即可。所以,即使对标化成绩不是很满意,也没有必要因此延后申请时间。
二申如何提高成功率?
那么在申请季之前,如何提升自己的背景,提高自己申请成功的概率呢?除了硬实力软实力那些,我想额外强调一下匹配度。毕竟再多的活动和实习,再高级的title,不匹配就没法在申请的时候发挥作用,所以在写简历和文书的时候,要格外注意突显自己的经历与申请专业和院校匹配的地方。
比如申请数据分析类专业,成绩单尽量要有高数,统计之类的课程,且尽量分数要高;参加过的活动或者比赛,要着重体现自己数据分析的能力;实习的岗位最好和数据分析相关,比如用了什么工具,分析了什么数据,最后结果怎么样(所以实习的时候可以写写实习日记、实习周记,方便后面复盘)。如果实习工作比较笼统的话,那就着重强调一下数据分析相关的工作任务。
所以文书和简历撰写在申请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专业文书老师能提炼你的匹配经历之间的联通点,在写作中相互呼应,形成一篇贴合项目要求又结构完整的文书,这在申请中将大大加分,我这里要特别感谢一下我的文书老师。
我本科是纯金融专业,最后申请的方向基本上都和数据分析或者计算机有关,算是半个转专业申请吧。我本科在课程设置上金融部分较多,但数学与计算机类的课程较少,为了提升自己背景的匹配度,我在学校额外选修了机器学习的课程(如果学有余力且本专业设置确实不符合升学方向的,可以辅修或者修双学位,但一定要注意学分课时要求);在比赛上,我参加了建模类的比赛以及一些商业模拟比赛,锻炼了我编程的技能;还有一项有帮助的但是容易被忽略的,就是课程作业。如果课程作业是自己独立完成了一个项目的建设并且有一定产出的,也可以在简历和文书叙述中加分。
当然,在提升背景匹配度的同时,硬实力也很重要,平时在学校要好好学习,争取尽量高的绩点;标化成绩则尽量早考,不然等到申请季会非常慌乱,影响申请的心态。
选校建议
选校也是一门学问。除了QS排名、学校声誉等大家常关注的方面外,课程设计,班级规模,行业声誉,历届学长学姐毕业去向也推荐大家纳入选校的指标范围。
有些项目很多学校都开展,但仔细看课程设计,其实他们的侧重点并不一样,此时最好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自己的对应的方向。班级规模也是一个可能会被忽略却很重要的点,招生规模较大很可能影响就学体验。行业声誉和学长学姐去向则是关于未来就业要考虑重要指标。另外,关于商科项目,我还想强调一下实习自由度,有些项目课程安排较满,或者老师对考勤要求严格,这会导致学生损失一定的实习时间,而实习对于商科求职来说非常重要,本科缺乏实习经历的同学要认真考虑。
关于gap year,我真的很感谢这一年,虽然一开始我面对它有一些忐忑。虽然gap并不是我本意,但是这一年的gap生活却让我对生活,对职业发展有了全新的认知。
跳出大学忙忙碌碌的节奏,我才开始有充足的时间思考自己的未来方向:我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厌恶什么,不能忍受什么。这些组成了我,也是我在职业规划时应该要考虑的。我从前没有怎么细想过这个问题,也觉得大家能忍受的我一定能忍受,大家都喜欢的,我或许不会厌恶。但人与人之间是那么不同,我这么对自己很难说是不是有些残忍和鲁莽。
Gap算是给了我重新思考的一次机会,而深入思考的答案和浅表的认知完全不同:我不喜欢纯文案类工作,对完全的理论学习会有疲惫感,却不排斥坐在电脑前写一天代码。慢慢认识到自己的特征,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路径,也对行业和岗位有了更多的认识。
当然,这些改变并不是单纯呆在家里想出来的,gap带给我的不仅是思考的时间,也是实践的时间。我在这期间参加了两段实习,在一天天的实习工作中,我慢慢感受到一个行业的框架,摸清楚一个岗位的要求,当然最重要的是适不适合我。看起来很困难很累的工作,上手了却没那么复杂;看起来简单轻松的内容,执行起来却并不容易。实实在在参与到一项工作中的感受和收获,是阅读再多经验、科普文都没法得到的。如果你对某个方向,某个行业或者某个具体的岗位感兴趣,可以去找找实习或者相近的项目感受一下。多体验,多感受,多总结,申请研究生只是一个起点,一个贴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才能帮助自己的研究生生涯走的更远。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我这段时间心态上的沉淀。在这段空出来的时间里,除了实习,我多了很多体验生活的时间:逛菜市场,带小孩,和家人聊天……这些事情和我的学业相比,曾经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但现在我逐渐认识到它们的价值,一个更真实更复杂的世界逐渐展现在我眼前,我日常的时间似乎也被拉长,不再因为不完美而急躁,我想这是我很重要的一次成长。所以,如果大家因为申请不顺而失意焦虑,那么我的回答是,每一段经历都是有意义的,他们都会在日后某一天突然成为你的助力,即使你没有意识到。你只需要做你应该做的事情,有一天你回头会发现,原来这就是你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