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背景
幺幺猫(指南者留学特邀作者)
本科背景
宁波诺丁汉大学 国际商务与管理
录取学校
大家好,我是幺幺猫,一名纽约大学的研究生。我在高中和大学本科的时候都非常想去美国读书,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最后没有去成,所以研究生就打定主意一定要去美国,没有再考虑其他国家。
在进入宁诺开始本科生活时,心里有大概的本科生活规划,包括课外活动,实习,比赛等。其实并不完全为了研究生申请才做的这些事,而是希望自己真的能通过不同的途径既提高自己的人生丰富度,同时探索出未来的方向。幸运的是我最终不仅在每一件事上都有所成就,还成功收获了梦校offer!如果你也跟我一样有很多兴趣,那不妨一起看看怎么将兴趣转变为申请依据。
一、用兴趣敲开申请之门
我刚迈入大学的时候就希望在大学里除了获得学术相关进步之外,可以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大一大二的时候积极参与了很多课外活动。
因为喜欢主持,所以我努力争取到了2019年和2021年的宁诺迎新晚会“Show Night”的主持人,并在这段经历中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和信心,让我不再畏惧发言。大一刚开始的时候,我加入了宁诺校园大使,这让我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有很多机会接触外宾,给我的出国路奠定一定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校园大使的身份,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交心的好朋友,这也是我在大学时光中最宝贵的收获之一。
另外,在大一和大二的课余时间里,我一直在学校的全球交流办公室(Global Engagement Office)实习。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支持各类活动的组织与举办,这是大学生活中不可多得的机会,能接触到更多优秀而有趣的人。
此外,我还参与了学校的朋辈导师项目,并在新生周担任领导,我希望通过朋辈导师项目能够帮助大一的学妹学弟们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通过新生周,我认识了很多不同届的同学们,并与他们保持了紧密的联系,扩大了我的社交圈子。
在宁诺的这些丰富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社会技能和能力,还让我结交了许多珍贵的友谊。这些经历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有趣,也为我未来的申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和比赛为申请添砖加瓦
因为宁诺的放假时间(尤其暑假)相对其他国内大学长很多,所以合理安排每个假期甚至学期内的实习对商科生来说都是蛮重要的。尤其是我最开始就计划申请美国,而美国地区除开GPA之外最关注的就是构建自己的实习经历和摸索以后的职业方向,所以我选择在漫长的暑假里去做实习和打比赛。
我个人对于实习的态度是:在保证学习时间和自由时间的情况下,尽可能在感兴趣的行业尝试1-2段实习,在大三结束前基本确定自己想做的方向,之后就着重找这个行业的实习。
我为大家梳理了一下我的实习时间线:
如图所示,我的本科四年进行的实习还是不少的,我基于自己的实习经历总结了一些小要领,我认为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01在低年级(大一大二时期)
1.在能维持均分的前提下,每学期有一个三个月左右的实习经历;
2.不强求实习公司一定要大,但在面试过程中衡量好 leader 是否愿意教,learning curve 是否达到预期;
3.不要抗拒初创公司,因为表现好的话可能会接触到不止本岗位的工作内容,可以拓宽眼界。但注意甄别是否是被白嫖劳动力,作为低廉劳动力过度压榨;
4.选择感兴趣的行业,不喜欢的话能够尽早转换方向。
02在高年级(大三大四时期)
1.均分一定是前提,我的大三基本没有再做实习了,因为希望好好把申研匹配的相关专业成绩能刷多高刷多高;
2. care 公司 Title ,在积累了实习经验后尽量投名气大平台大的公司;
3.更注重在实习同时了解作为 Full-time Job 是否符合自己60%的理想职业。理想已经很丰满,所以不应该再对 Match 程度做不切实际的要求。
但是在各个阶段,也会下面的一些个人认为的共通点:
1.一定一定保持“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的心态面对每一份实习;
2.和每一位带过的 leader 保持联系,他们会更愿意写强推;
3.不合适的行业及时pass,后续实习不再花精力在已经觉得不符合的行业;
4.实习期间每天结束我都会复盘今天的内容,遇到的困难,解决方法还有自己的感悟,这也是我觉得最最重要,对申请写文书非常有帮助的一点。等到申请季再回头想每段实习的内容和感悟真的很难具体到细节,我在捋自己的文书逻辑时候就会顺着自己写过的复盘串起来。
另提一下打比赛,商赛对于商科生的申请也很重要,这是一个很直观量化我们能力的指标。但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来看,我觉得打比赛有两个关键点不能太强求:一是比赛的行业赛道是否感兴趣,二是组队的队友是否能合作顺利。
我本人对比赛心态其实比较佛系:要求只是每一年至少有一个Title比较大的全国或全球范围的比赛拿到靠前名次就可以了。相比一直不断刷比赛,着重“精”打每一场感兴趣的比赛更好。个人来说比赛就是有更好,没有不强求。努力很重要,合适的队友和比赛内容也很重要。
我大一打的比赛都比较小,主要积累经验,但是选的赛道都是自己感兴趣的,大二拿了沃尔玛的新零售比赛的华东区前四,大三拿了美团商分的全国前四十(40/2000)。
三、选校和项目申请tips
因为自己是不太想大四学业比较忙的时候还需要去做很繁琐机械的资料填写,所以在选的时候就准备签全包。但是在得到签约中介的方案之前需要自己心里大概有个底:我是什么水平,之前我差不多的BG能够到哪些项目,冲稳保的项目大概能选个什么情况。
01项目准备
初步选校想法:必须是 STEM +项目带 Tech/BA/DA/IS 内容+学校 QS 排名优先。满足以上条件不 care 是否是 SPS(本科提供的量化课都有点软,所以最开始顾虑申请的本科先修课会被卡,如果研究生的项目就算是 SPS 但是课程满足需求即可)。
个人并不认同唯 bar 录取判断项目值得与否,对于非顶尖商学院学生而言我觉得学校地段和整体学校平台更重要, 不能靠商学院title吃饭的一律需要自己去攒够经验,不是说顶级商学院title就完全够人家躺平,而是别人可以花30%的力气做到非顶级商学院学生百分之七八十的力气才做到的事。例如:在纽约的哥大和纽大找实习相对就比同在纽约州的康奈尔方便点(Cornell Tech除外)。
02历史录取案例搜索
1.微博美研大V:美研老阿姨Eva;
2.本校已去目标项目的亲学姐学长;
3.论坛:ChaseDream,一亩三分地。
03搜索关注点
1.报offer人的标化:GPA 范围,G和T的分数;
2.报offer人的软背景:尤其是相对录取历史低一些的 GPA 配了非常强的软背景(实习/比赛/夏校/RA/创业等);
3.重点关注报 rej 的人:横向对比报offer同等 GPA ,如果没有面试的话无外乎 rej 是因为这三个:GPA 太低,motivation 及学习经历不匹配申请的项目,再不然就是文书拉了。
比如,有同学分享今年申了很硬核的 tech 项目,但是收到了 AO 的 rej ,他发邮件去询问为什么被拒,AO 回复是成绩本身和软背景都没有问题,但是本科课程不匹配,有量化和编程但不足够cover他们对于研究生这个项目的要求。
所以,其实研究一下 rej 有时候比研究收offer的 BG 反而更有效一点,成功的案例大都相似, rej 的理由各有各的不同。
回顾我的申请季,当然会对收到拒信的项目有点遗憾,但是更多的是对于踏踏实实完成每一个阶段后水到渠成收获offer和奖学金的喜悦。从计划到落实,申请是对自己付出的交代。不做不切实际的美梦,只力所能及地完成自己可以做到的所有然后欣然面对一切结果。
在此,祝愿学弟学妹们在接下来即将开始的24fall也能收获自己想要的offer,无悔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