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互联网
两段券商
01 留学选择,稳住绩点
港新地区学校排名高,回大陆认可度高,离大陆近,学制灵活。从确定留学开始,我的目标便定在了港新地区,新二的申请难度高于港校,为冲刺更好院校,在专业选择方面做出一定的让步。
留学申请,成绩是最重要的,实习也好、竞赛也好,这些都是加分项,成绩才是最根本的保障。因此本科期间,我保持绩点在85+以上,以保证申请的可行性,并尤其关注专业课成绩不拖后腿。
对于本科最主要的专业课,有的项目在审核成绩单的时候除了总的GPA可能还会看某一些课程的分数。比如经济学就会看重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课程成绩。
02 留学准备,雅思备考
关于雅思的备考,我从报班到自学,练习了纸笔考试和机考,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
报班or自学?
大二上学期我报了学校的雅思校内培训班,每周六上课。但是在这两个月的学习中我感觉收获不大,并且一天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的紧密课程安排其实学习效率并不高,不如自学。
在上培训班时最大的收获就是系统了解了雅思听说读写的各类题型,并获得了很多复习资料。但我自我感觉英语能力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因此利用寒假继续在家自学,在大二下学期开学报考。
写作
雅思写作是比较难提分的科目,所以我并没有花很多时间在这一项上,只是在考前熟悉了大作文小作文的常考题型和主题并准备了一些模板,我主要参考的是Simon老师的写作课。
我复习的重点是阅读和听力,这两项比较好提分。
阅读
阅读需要找到做题方法,我个人的经验是先看题目,带着对题目关键词的印象去读文章,方便定位答案。不要只顾着找同义替换,要把握文章整体内容,先判断主旨和作者的态度再做题。
听力
要多背听力场景词汇,保证题干中不会有不认识的单词,因为听力的题干单词一般不会特别难,如果有单词不认识,想做对下面的题就很困难了。
此外,如果要机考的话,听力需要提前养成不做笔记练听力的习惯,机考的时候一边操作电脑一边用笔记录会很匆忙。
口语
我口语比较差,虽然背了题库,但实际考试时会紧张,发挥也并不好。口语还是需要长期练习和积累的,只以应付考试的态度面对它并不能取得很好的分数。
雅思考试整理的资料素材
纸笔考or机考
雅思可以选择纸笔考试和机考,有的同学可能会纠结选择哪一种考试类型。
我自己写字速度较慢,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发现我手写的话时间非常紧张,很有可能写不完。如果写作内容没有完成的话扣分会比较严重,所以机考对我来说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而且机考考位多、三天就可以出分,这也是它的优势所在。但是要注意备考机考必须多用考试系统练习,熟悉页面操作,不然真正考试的时候会手忙脚乱。
03 选择GMAT还是GRE?
考完雅思后,我开始备考GMAT。
GMAT是经管类专业的统一标准,如果是申请商学院或者是泛商科的同学可以抉择考GMAT或者GRE,非商科的同学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当然还是建议考GRE。
我最开始对GRE的第一印象就是存在大量专有名词,早早就听学长学姐和在备考的同学吐槽过GRE考试的词汇量之大。
在考虑这两个考试应该考哪个的时候也查阅了很多帖子,据我所了解,GRE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背单词,但是积累到一定量后出分比较稳定;GMAT需要逻辑能力强,对词汇量要求没有那么高。
我申请的是港新地区,递交申请时间较早,所以想快速出分。而且GMAT对写作要求也不高,旧版考试写作不计入总分,新版考试直接取消了写作,对于写作水平一般的我来说考GMAT是更好的选择。
但是,在考虑个人实际学习情况的同时,还要看想申请的项目有没有特殊要求,比如只接受GMAT或者只接受GRE成绩的。
我在申请新国立的时候发现新国立的企业商业分析只能提交GRE,但是当时我已经考了GMAT,基本不可能再转考GRE了,所以比较可惜没能申请这个项目。
指南者留学官网新国立商业分析对于GRE的要求
04 实习:提前明确方向很重要
我大二时就确定了留学,了解到港新对实习比较看重,所以比较早就开始找实习。
其实实习内容最好跟想申请的专业相关度较高,但刚开始找实习时还没有确认具体申请的方向,第一份实习是内推进的互联网大厂做项目管理工作。现在回过头看,其实这一份实习中我实际学到的东西并不多,主要是提前感受了工作的氛围。
现在看来最好还是要在找实习前就大概确认一下自己未来想申请什么,而不是盲目地去海投实习。毕竟拿到实习证明一般需要三个月以上的实习工作,时间是很宝贵的,如果对自己能力提升和申请帮助不大的话,这段时间就有点浪费掉了。
后两段实习都是在证券公司做行研。在行研实习中,我收获颇多。
细心和严谨非常重要,证券公司的合规质控很严格。刚开始的时候写一篇报告底稿缺三少四,经常被打回来要改很多版,在不断锻炼下我逐渐可以做到对写下的每一句话负责、内容确保信息可用并且可溯源。
行研需要逻辑加表达双重驱动,对于一个公司,写报告的时候不能只会堆砌信息,而是要清晰地阐述观点,要把所搜集到的信息转化成顺畅且逻辑清晰地表达出来。
在行研实习过程中拍摄
不得不说行研的工作强度确实很高,有时甚至晚上9点、10点还有新的任务布置过来并且要求第二天上午就要交,工作到半夜都是很正常的事。
我很幸运遇到了很好的带教老师和小伙伴,老师们的抗压能力、专业能力都非常强,值得我好好学习。有时工作内容比较多,或者临时接到任务时,压力很大,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逐渐学会了稳定自己的情绪、客观看待工作。
05 申请中老师们的帮助
大三暑假期间申请老师跟我确认了我的所有经历素材、如何写文书,从个人简历开始梳理,课程项目、实习经历、参赛经历、个人职业发展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沟通,之后的文书撰写也很顺利。
文书老师帮忙写好文书初稿,我在个人陈述中加入了更多体现我学术能力的细节,并按照自己的思考调整了文章结构,以motivation-academic-research/competition-internship-why school-career的行文顺序完成个人陈述。
除了基本的递交申请工作外,在我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老师也指导我如何跟校方邮件沟通。比如港大要求交留位费的时间很早,我当时还没考虑好要不要交留位费,老师帮我写了邮件申请延期并且申请成功了,这给我了更多的时间去准备。
在老师的指导下与校方进行邮件沟通
06 我的offer选择
我未来还是打算回大陆工作,而现在经济金融行业招人很看重实习经历。
拿港大经济学硕士举例,正常毕业时间是1年,但是可以选择延期至1年半或者2年毕业,这样中间就可以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找实习,通过实习留用的方法找到心仪的工作。因此,港大的录取非常符合我的期待。
商业分析VS经济学
我本科专业是国贸,但是大部分想申请的学校并没有完全对口的研究生专业,最相关的专业就是经济学一类。我本科学习期间也学习了很多编程方面的知识,在申请经济学的同时也选择了近年很热门的商业分析。
在11月中旬,我同时收到了港大经济学和商业分析的推研信,港大需要在收到offer后两周之内交留位费,所以我在这段时间纠结了很久。
我一开始是倾向于商业分析的,因为整体上来说各个学校的商业分析申请难度会更大一些,在我的认知中,商业分析更注重数据的实际应用,可能更能帮助我参与未来工作的实践项目。
但是在了解港大商业分析的就读体验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长学姐反映商业分析的课程关于“分析”方面的内容一般不会讲得很深入,但是考试难度大,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完成课程任务。
我个人是就业导向的,港大的经济学课程设置中也有数据分析的教学,可以帮助我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同时,经济学课程考试难度相比商业分析低,能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习,对未来的就业更有利。所以综合考虑下,我最终选择了经济学专业。
整个申请的过程给了我契机,去梳理总结回顾自己上大学以来的成长过程,思考自己的爱好、追求、以后发展的方向。在申请时我进一步认识自己,也认识到了自己在同龄人中大概处于什么样的水平,无论结果如何,都应该肯定自己的付出和这个过程中潜在的收获。
最后,希望所有已经拿到offer的同学在人生的新起点上继续发光,希望正在为申请而努力的同学都得到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