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应指南者邀约,我写了一篇《为了留学,我的这三年….》,在21fall即将拉开序幕的三月,寄托自己的期待和远方。那个时候还有看到文章的学弟学妹留言问我最后的录取结果。
现在整整一年过去了,我回来了,带着圆满的录取结果。从双非财经完成G5的蜕变,感谢伦敦大学学院给我的机会,更要感谢一路上奋战前行的自己。
关于申请季的一切酸甜苦辣,现在缓缓道来,感谢你认真听。
- 1. 个人背景和录取概括
我的背景其实蛮一般的,双非财经院校会计学专业,在曼大商学院的listT3和华威大学的listT4里。GPA接近91分,雅思成绩在递交申请时是6.5(6)的一个成绩(本人实在是菜,属实没法和动辄7+的大神们比),这个是硬件背景。不过我的软件背景还算丰富,有五段实习,涵盖了审计、咨询、投行和风险投资,有四段科研经历(其中有一段参与导师基金课题)并且发表了一篇CSSCI期刊核心论文,然后还有一段LSE的暑期学校,以及若干大创和商赛经历。
个人感觉丰富的软实力给文书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也为我多专业跨申创造了基础和条件,不至于在PS里无话可说。
最后的录取结果也还算满意,一共收到了三封录取:
伦敦大学学院 东欧与斯拉夫学院
爱丁堡大学 社会研究专业
曼彻斯特大学 创新与创业管理专业
- 2. 关于申请的一些个人感悟
第一点我想说的是,对于非round模式的申请,一定要尽早提交。尤其是曼大环发学院和社科学院的一些专业,早点投递申请出结果一般会早一些,我是在12月补申了曼大这两个学院的几个专业,有一个到现在3月了还没出结果(曼大就是这么慢)。所以只要你准备好了申请材料,项目一开放就立马投递吧。
第二点,申请季心态很重要,心态为王。其实我的申请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不同于很多同学在12月左右就斩获了心仪的offer结束申请季,我一直到2021年的1月底才拿到第一封offer!而在此之前则是喜迎五连拒(捂脸)。我最记忆深刻的是从12.5号早上起床收到国王学院拒信的那天起,整个12月都过得很压抑,每天都在怀疑自己要失学以及到底要不要加申的纠结心态中度过。那段时间里,是我的室友和几个一同申请季的朋友不分白天黑夜陪我聊天,给我鼓励和安慰,陪伴我走出了最黑暗的日子,我甚至一度做了gap的心态准备。
现在想来,正是经过了那一段黑暗时光的磨砺,即使是在收到UCL录取之后,我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惊喜,更多的是一份波澜不惊。
第三点,选择项目要谨慎,结合list和去年的录取情况综合判断。很多同学往往会根据去年的录取情况来确定自己的申请组合,但我想说去年的情况只能一定程度参考。比如我今年很不幸被国王的PE和IPE专业双杀了(政治经济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而在去年这两个专业的录取难度并不大,今年则直接成了爆款。类似走霉运的还有曼大的IPE专业和SRMS专业。因此,数据只能反映过去的事实,难免会出现羊群效应,大家看去年好申请今年一窝蜂都跑去申请。
另外学校LIST也要充分引起关注,众所周知英国大学很多都有自己的list,不在list上的大概率都是秒拒。而华威大学今年因为申请量过于庞大(今年的英国申请应该算史上最卷),即使是在list上,但是在第四档T4的学校也难逃秒拒命运,我申请的华威ipe专业一个礼拜就被拒了……。不过也有一些学校卡list不是很严格,比如布里斯托大学的社科专业相对还是比较友好的,也看到不在list上的同学拿offer。
- 3. 关于留学的申请进度规划
我大概是四年里把GPA放在首位,GPA对于申请英国留学是最重要的。虽然说我们没法改变自己的学校出身背景,但是一个90+的GPA还是可以让自己和985/211的同学们回到同一个起跑线上。GPA怎么强调重要都不为过。
我在大一的下学期去LSE参加了summer school,在之后的每个寒暑假都参加了实习,在进行申请的时候已经积累了五段实习经历。四大和八大审计让我得以对口传统的会计和金融专业,两段券商行研的经历又让我可以申请和经济类相关的专业,最后是风险投资的实习使我拥有了管理学和创业学的匹配经历。实习其实不在于多在于精,最好在2个月及以上比较有含金量。
大二和大三这两年的假期都是用来实习,所以科研和各类项目经历的积累我放在了平时的正常上课学期里,但因为又要兼顾GPA和雅思考试,所以过的还是蛮累的,不过不经历风雨,又怎么见彩虹呢。
关于语言,我一共参加了两场语言考试,头一回裸考,结果也很感人,直接口语写作双5.5挂彩,虽然总分上了6.5,这个分数肯定是没法用来申请的。无奈我在大三上学期参加了第二次雅思考试,奈何又赶上期中考试,突击了20天侥幸考了6.5(6)的成绩,虽然没到7分,但是对于曼大商学院的申请门槛也合格了。本想后面再考,结果20年又遇到疫情以及一系列事情导致一直没考成,现在UCL来了录取以后直接转多邻国了,还是建议学弟学妹们趁早把雅思托福考出来,不然属实拖延症越拖越晚。
- 4. 与指南者留学结缘
我算得上是最早一批与指南者留学结缘的学员。早在大一的时候,参加了一场指南者来我们学校的经验分享,当时是一个本校金融系的学姐做的分享,学姐顺利录取香港中文大学,那时的我尚在留学和保送的规划之间纠结,但在分享结束后也添加了指南者留学顾问们的微信。从那以后,指南者就成为我三年留学准备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8年的秋天,在结束LSE的暑期学校之旅后,正式确立出国留学的我便开始了中介考察之行,兜兜转转,综合比较了价格、服务态度、以往案例和透明度的基础上还是和指南者合作。毫无疑问,指南者的留学app是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因素,市面上找不到对标的竞品app,并且实时更新数据,堪称留学一大利器。此外,我和我的顾问刘甫军老师十分聊得来,对我所有的问题有问必答,而不是像市面上一些机构“签约之前你是大爷,签约之后顾问是大爷”。
指南者的整个申请流程是很透明的,所有的申请账号都会给到你,申请邮箱也是用你自己的邮箱,不存在有些中介不透明的操作。
并且,指南者提供的背景提升服务也值得一试。我在大二报名了一个基本面选股的项目,大概是使用python进行多因子选股的一个训练营,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我的量化背景。虽然最后没有申请量化项目,但无疑加深了我对量化和python的认识,在此之前我完全一窍不通。(感兴趣的可以在文末咨询指南者)
最后,在等待录取的漫长煎熬里,班主任和刘老师也一直给我信心,在合适的时机与我沟通申请策略的调整和补充,最终顺利迎来录取。
以上大概就是我的申请经验总结,祝愿学弟学妹们都能收获满意的录取!出身双非既然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更好。我很喜欢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上帝已经明目张胆的不公平,但凡人保留偏执的权力。”
我在伦敦大学学院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