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换
某科技公司风控算法部数据分析实习生
基于某技术的员工离职倾向研究
基于某技术的幸福指数影响因素研究
泰迪杯数据分析技能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走出考场,终于从一年以来的紧绷中松一口气,但紧随而来的是估分后的忐忑,等待至成绩公布又感觉尚存一线希望,在漫长的煎熬之后复试线最终还是击碎了我的考研梦,长达一年多的准备以失败告终。
虽然留有遗憾,但我也慢慢从悲伤和焦虑中走出来,开始准备planB,转战出国留学。
考研失利选择gap一年
大一刚进入大学,我将保研设为目标,但身边都是成绩优异的同学,无形之中给我带来许多压力,而面对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大学基础课,我一时无法适应学习节奏,数分、高代、大物像三座大山一般压向我,即使认真听课记笔记,还是学得很吃力,最后成绩一落千丈。
毕竟还是期待着能够保研,经过一年的适应,大二我痛定思痛想要争一口气,在很多门专业课中名列前茅,同时也发现我更擅长计算机类课程。大三主要学习统计类专业课,我也如鱼得水保持了良好的成绩,但还是无法弥补大一时基础课的差距,沦为“保研边缘人”,与保研失之交臂。
在发现无法保研之后,摆在我面前的是三条道路:考研、留学和就业,比起本科毕业直接就业,我还是想要追求研究生学历,而复旦大学一直是我高考以来的执念,综合考虑专业契合度和未来职业规划,我选择报考复旦应用统计专硕,将全身心投入考研之中,想趁着在学校学习的机会考上梦校。
考研冲刺期学校里贴的标语
然而我还是低估了考研的难度,平时擅长的数学和英语也没发挥好,最终遗憾落榜,而应统又是不好调剂的专业,我只能另谋出路,这时我又面临选择,二战、春招还是留学。考研这段时间对我的身体和精神都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创伤,再考一年在面临更大压力的同时还无法保证能够上岸,所以我首先排除二战。
在赶毕设进度期间,我为了体验工作的感觉来到一家信贷公司实习,发现自己还没做好工作的准备,并且春招投递了一些理想岗位但是没有回音,和父母沟通后,我把目光转向留学。
因为之前没有考虑过留学,没有提前考出合格的语言成绩,在我做出留学决定时很多想去的项目也早已截止,而经过大学期间的努力我又取得了较高的GPA,如果在申请季初投递我的竞争力较强,所以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gap一年申请25fall。
首次参加竞赛就拿省一
从大二开始,我和室友组队参加了很多数据类竞赛,印象最深刻的是数学建模国赛,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参加的竞赛。
我们在b站大学自学了一个暑假,啃了几百页的教材,研究优秀论文的写作,比赛过程中也几经波折,没有借到教室的我们从茶水间到讨论区再到自习室辗转五个地点,鏖战三天三夜,终于完成了我们的论文。
论文提交前最后的照片
后续也很抓马,国庆假期我和室友还在大梅沙海边吃潮汕牛肉火锅,突然群里发来消息,获奖名单公布了,没想到首次参加竞赛的我们居然拿到了省级一等奖,我们坐牢三天熬的三夜也有了回报。
后来随着专业知识的积累,学院组织的每个竞赛我们都会报名试试水,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在数学建模美赛、泰迪杯等比赛中我们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竞赛经历。
成为一个月限定NUSer
毕业之后我报名参加了新国立的暑校,一方面是想体验在NUS上学的感觉并丰富软背景,另一方面是想出国旅游放松一下。我所参加的项目课程压力不大,不过我也短暂成为一个月限定NUSer,坐了比过山车还刺激的校巴,吃了食堂各式各样的美食,经历了熬夜赶小组项目的充实。
Utown的NUS标志
在上课和做项目之外,我还造访了新加坡的大街小巷,领略到热带国家的浪漫和独特的南洋风情。坡坡不愧是“花园城市”,常年盛夏,到处都是绿色,整洁漂亮又充满活力。
短短一个月内已三刷的鱼尾狮公园
我很喜欢坡坡风格迥异的奇妙建筑,园林艺术与摩天大楼完美交融,多巴胺配色的街道奇特又治愈,我还喜欢微风吹过的傍晚,树缝间绚烂的晚霞,泛着微光倒映着日落的海面,当然坡坡的多元美食也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永远怀念Mr.coconut…)。
拿港中文offer保底等来IC
四月,经同学推荐我感觉指南者的老师非常负责,体系更完善,遂与指南者签约。咨询老师多次通过腾讯会议与我沟通,根据我的兴趣与需求详细介绍适合我的项目,初步确定数据科学和统计两大方向以及具体学校项目。我还打听周围同学录取情况,在网上搜索往年录取信息,询问网友意见,对申请项目略微进行修改。
接下来的一两个月主要是准备文书材料,申请主导师和文书老师都很负责且效率高,对我提供的文字材料进行润色修改,再使用英文进行创作。需要注意的是,在离校前我得把必要的学术材料准备齐全,毕业后再办理这些会比较麻烦。
七月底暑校结束后,我开始准备雅思,在九月初一次通过取得了合格的语言成绩。然后就是完善cv,上传电子材料等,一切准备就绪,只待申请开放啦。
定校的时候,考虑到实习机会,我优先选择港三新二,英国则是抱着抽奖的心态申请了IC和UCL两个数据科学相关项目。我最喜欢的是NUS的DSML项目,课程设置完善,还自带实习课,录上的同学反馈体感很好。所以十月份申请开放后,我先投递了新国立、港中、港科、IC和UCL,后面港大和南洋则是等待开放后第一时间投递。
11月18日,CUHK的ASDS项目发来面邀邮件,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全英面试,我选择了最晚的一场可以多准备一下。根据指南者老师提供的面经,每个常问问题我都准备了英文回答,再次熟悉ps和cv做到心里有数,在正式面试前两天预约了模拟面试辅导课程。
然而正式面试还是出乎我的意料,自我介绍完教授直接打开一个word让我当场写题(听到我蹩脚的英语口语还很贴心地告诉我可以用中文…),一时间所有准备毫无用武之地,虽然面试官很温和也有指引我思考,但是由于时间原因我并没有答完,也感觉自己没有发挥好。
更出乎意料的是,12月2日港中大竟然给我发了推研信,我也算是收到了保底offer。
港中大推研信
11月25日,HKUstat和ds发来笔邀,给了一周多的时间准备,听说笔试会刷很多人,准备过程中我也会比较焦虑。考试涉及到高数线代和统计,都是考研期间学过的内容,但有些遗忘了,我又把考研书拿出来重新过了一遍。
经典考研教材
此外,指南者老师整理的往年真题特别有用,我可以根据真题针对性复习遗忘的知识点,有的放矢效率更高。stat是在ds前一天考,我遇到了公式乱码的问题,还有一些比较难的概率和计量题,已经默默把它当成ds模拟考了。
第二天ds笔试题都做的很顺手,做完还有时间回去检查一遍。果然12月11日我只收到了ds的面试,是视频录制式面试,只有一个问题给了90秒回答时间类似于雅思part2,目前还在等待结果。
IC的offer更是意外之喜。我的其中一位推荐信老师一直没有完成网推,多次联系后直到12月9日才完成全部系统提交,没想到前一天刚提交推荐信,12月10日傍晚IC就发来con offer,确实是十分意外又惊喜。
抽奖成功的惊喜
我的申请还是比较顺利的,因为是参考往年门槛来选择申请项目,申请之前都心中有数,感受下来港校的申请难度没有太大变化,IC统计今年会多录陆本的小道消息好像也属实,后续我还在等待NUS的结果,如果NUS没有结果就优先考虑IC了。
最后想对学弟学妹们说,如果确定选择留学这条路,尽可能早地做准备,GPA+语言+软背景都是重要因素,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去提升。
项目选择方面,可以多在网络上搜索录取情况就读体验等相关信息,多了解各项目,确保申请的每个项目都是自己愿意读的。
推荐信的话尽量联系消息回复及时的老师,可以向本专业的学长学姐取取经。预祝大家申请顺利,收到心仪的offer。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