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nfo.compassedu.hk/article_article_pic/8934-1735021294109.gif)
文 |指南者特邀作者 Alice学姐
本科:浙江财经大学 会计
谢菲尔德大学新闻学文学硕士 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大家好,我是Alice,我的本科背景是国内一所重点大学的金融会计专业。当时因为不是很喜欢这个专业和行业,所以决定在硕士转专业。
考虑到国内硕士,需要修专业课,参加专业课的考试等原因,这对于当时想要跨专业的我来说,整体的成本和门槛都有点高。因为我本人比较喜欢写作,所以最后选择了新闻传媒这个方向作为我的硕士的申请专业。
当时我申请的学校比较少,大概一共就6所,主申的是香港的学校,英国的学校是在最后已经拿到了香港的offer之后,临时补的申请。
最后的结果,是拿到了3个offer,英国谢菲尔德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其实一开始是打算去香港就读,因为比较近,也没有什么时差,留位费也交了几万,但是当时香港发生了一些不可抗力因素,所以最后放弃了去香港的想法。
当时时间比较紧张,已经处于申请季的末尾,于是临时补了英国的学校申请,最后拿到了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offer,就立马去就读了。比较可惜的是,因为不可抗力的因素,香港几万的留位费也没有拿回来,白白打水漂了。
“在谢菲,有拿不到毕业证的风险”
谢菲尔德大学在英国是比较古老的大学了,属于英国“红砖大学”之一,为世界大学联盟、罗素大学集团、白玫瑰大学联盟、N8大学联盟等组织成员。谢菲尔德大学的新闻学院,在英国本地的排名是非常靠前的,也有一些排名甚至说是全英国第一的的新闻学院。
我们新闻专业课程的老师,有的是BBC的资深工作人员,有的是学术方面耕耘很深的大教授,两个方面都兼顾到了。可能是为了针对全球化的传播背景,学院的教授也来自于世界不同的国家,有英国教授,德国教授,俄罗斯教授,以及中东背景的教授等等。
我的个人感觉,谢菲尔德大学的新闻学院的就读体验,以及学科的课程设置都是比较专业的,我们还会经常举办一些论坛讲座,邀请到全世界著名的新闻传媒人物,比如战地摄影师,普利策奖获得者等等,为我们讲述一些真实发生的故事,告诉我们未来职业有可能遇到的事情。
谢菲尔德大学位于英格兰南约克郡谢菲尔德市,不是伦敦那样的大城市,更像一座古老的英国小镇,当时我是自己租房子住的,住的距离图书馆很近。因为听说学校的宿舍距离市中心比较远,生活不是很方便,于是就选择自己租了学生公寓。
当时的租金折合人民币大概是5500一个月,因为在小镇房屋租金不是特别高,并且也不是整租的一个大house,是和其他人合租公用厨房活动室的小单间。
因为就读的是非研究型的硕士,所以学业压力并不高,尤其是文科专业,相对来说没有理工科那么严谨,需要很多实验数据等等。最后的大论文阶段,非常看运气,有一些老师可能自己比较忙,没有时间多管,当时我的大论文老师是一位非常严谨的老教授,严格规定了你的论文步骤,论文的meeting时间和次数,并且打分标准也比较严格。班上有一些学生面临被挂科补考,挂科过多,就会有拿不到毕业证书的风险。
当时我们班上的同学,中国人属于比较多的。而且这个状况在其他的英国大学,我也听同学说也有。当时我学习的学科正好是一个更针对国际化,外国学生的项目,所以课后,大家都会用中文交流作业,老师上课说的重点等等。相对而言,我们的专业课和班级氛围,融入的难度还是比较少的,因为中国学生比较多。但是在图书馆里,还是可以看到外国学生的比例会更多一些。
英国学校的毕业设置会和中国的不太一样,在所有课程结束之后,会有很长的一段时间用来准备毕业的大论文。我记得我就读的时候,谢菲尔德大学在QS的排名是七八十,但是毕业之后,今年好像已经掉出了前100。
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真的是什么都会贬值,房子会贬值,钱会贬值,没想到,学历也会贬值......
“大部分同学选择了回国。”
毕业了之后,身边的同学大部分选择了回国。因为当时国内的形式一片大好,尤其是各种互联网大厂招人的广告和薪水,都让人非常心动。考虑到了身份问题,在异国他乡求职的难度还是比极高的,所以最后我也和其他同学一样,选择了回国找工作。
在综合考虑了一些因素之后,我最终选择了北京作为我的回国地点,一方面是北京的机会确实比较多,另一方面是我的专业属于新闻类,媒体大部分也集中在北京。
当时,因为一直没有拿到毕业证书,但是其实人已经在国内,办理手续就比较麻烦,经常会被人力资源叫去提供资料,之后正式入职的时间,又跟大家错开了。尤其是体制内的工作,在计算的时候会更加麻烦一些,都需要单独办理,和其他应届生的时间都错开了。
关于留学之后,学历是否有加成这个问题,就像我刚才说到的,我属于就读的时候处于QS排名高位,读完之后一直在下跌......学历一直面临贬值的情况下,我其实感觉学历对于你找工作的作用,真的不是特别很大,还是得靠自己的能力去补足。我甚至认识一些高中、本科就去英国就读的学生,学校的排名都很靠前,但是每一次求职简历透出,都全军覆没的情况。
所以学历可能真的没有那么大的加成,我身边毕业了的同学的求职方向,更多地是靠自身,也有一些同学,也选择了毕业之后去考老师,去考公务员,入事业编制,入体制内。这些都是需要再重新考试的,其实学历和他们的就业选择的关系就没有那么大了。
而且,文科专业求职确实会比理工科更难一些,因为有一个巨大的bug在,就是你的英语再好,也不是你的母语,英语文化也不是你的天然主场,当你的工作涉及到很多文化类、交流类的时候,你的求职履历就会比同类型的本地人,在英国当地更加吃亏。
当然,如果是土豪,家里有矿,可以完全不用考虑,因为资产移民这条路,在哪里都畅通无阻,当然,这也不是普通人可以走的路。
“nice的电影感小城镇”
在英国的生活体验,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的,首先是英国的气候非常湿润,即使冬日也不会很干。另外,我们学校所在的谢菲尔德的环境是我很喜欢的!我也去过一些欧洲的大城市,我更偏爱小城市小镇一些。而我们学校恰恰就是一座非常友善nice的小城镇。
更值得推荐的是,就在谢菲尔德附近有一片英国很大的自然保护区——峰区公园,公园的环境和风景都很好,很适合周末徒步,或是节假日度假休闲。它也是非常著名的,由凯拉·奈特利和马修·麦克费登主演的电影《傲慢与偏见》(Pride & Prejudice)的取经和拍摄地。
峰区公园里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景点,那就是男主角达西居住的“达西庄园”——查茨沃斯庄园(Chatsworth House)。这座庄园是世袭德文郡公爵(Dukes of Devonshire)的豪宅,位于英格兰的北部峰区国家公园内,离谢菲尔德只需要半个小时的车程,只要坐公交车就可以到了。
只能说这种英国贵族,old money的贵气,靠想象或者电影都是很难直观感受的,当你身临其境的时候,你才会赞叹一声,什么叫做英国贵族,真的很不一样。
参观当天还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就是我们在庄园附近散步,看到有一处饲养者小马,于是过去拍照,偶然遇到了两位散步的英国绅士,虽然在泥泞的小路上,但是他们穿的仍然是十分得体的西装三件套,他们拄着拐杖,白发苍苍,带着帽子。在看到我们一行人(都是女孩)的时候,他们脱下了帽子,和我们打招呼说good afternoon,还喊我们miss。那一刻,关于英国文学中的骑士,贵族,绅士,gentleman忽然都具像化了!直到今天依然记忆犹新!
除了日常在谢菲尔德的学习生活之外,假期同学们都会一起去欧洲各个国家自由行。因为往返欧洲的机票非常便宜,只要几百元人民币,就能轻松拥有一个“罗马假日”。有一些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出门会选择在欧洲自己租车,因为这样可以一路开车玩欧洲,但是由于欧洲的治安越来越差,租的车不是被砸了被抢了,就是被撞了被磕了。报警一般没有什么用,警方有太多这类的案子,金额小的甚至只是简单记录一下。
因为我不会开车,自然就从根源上避免了租车可能带来的问题,但是第一次去伦敦的时候,还是出了一点问题,由于我当时穿了满身的logo,于是我的钱包在做地铁的时候,由于人群拥堵被偷走了,里面有200英镑,还有我的一些信用卡。于是我当即就打电话,停了我的信用卡。比较幸运的是,我把证件放在了我的卡包里挂在脖子上,因此免过一劫。
后来,我就有了经验,背着破布袋子,蓬头垢面的,穿着一身睡衣,但是因为穿的又过于穷困了一点......每当经过白人身旁时,他们都会非常刻意的捂住自己的包包,生怕我要对他们做些什么,造成他们的财务损失......以貌取人啊,在世界上各个国家,看起来都是这样啊!
总之,在欧洲,尤其是大城市!人群非常混杂,被偷窃被抢劫的概率还是不小的,不管是出去旅游的朋友,还是出国留学的朋友,都要做好自我保护措施!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还有财产安全。
不过,说到这里,我又要夸一波谢菲尔德,我们同学都叫它“谢村”,因为它真的很小,也许因为过小了,所以治安环境我都觉得更好一些,而且当地的居民人都很nice,看到你有迷路了或者需要帮助的时候,都会来问“你怎么了,是否需要帮助”。
END
出国留学的经历,对于我个人而言,真的是一次非常好的人生体验!它让你在还比较年轻,还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愿意改变自己三观的时候,看到了世界的更多面,和人的更多面!你会发现,很多对于外国和外国人的刻板印象有多么荒谬!
你也会发现,原来在这个世界上,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活法,每一种都值得过的幸福,过的快乐,过得精彩!如果在家庭经济情况允许的状态下,我个人还是比较倾向于可以在年轻的时候,出国走走看看,哪怕是短期交流也是可以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