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为指南者美国留学学员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上海某私募助理投资研究元实习
某会计事务所审计实习
以Bilibili为例暑期本科生研究奖学金(SURF)计划
“如果你说你是真喜欢会计,那你大概是疯了。”——from我的本科会计教授。
不管他是不是开玩笑,这句话在我这真得不能再真了。
社会优选or苯人心选
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申请季就是打开QS或者U.S.News,从上往下数,锁定那些声誉最好、排名最高的学校,目标明确,狠狠申它!
起初我也是这么想的。可后来才发现,这样的做法只适合那些对自己未来职业方向非常清晰的人,而我并不是其中一员。
出国留学、走出去看看的世界,是一早就有的想法,家人也一直给予我无条件的支持。但相比之下,我对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却始终感到迷茫:不了解、不确定、不敢说。
所以,本科专业选择时,怀揣着对未来的不确定,我最终还是听从了家长的建议,选择了大家眼里“稳定且好找工作的”专业——会计。
然而,在四年的学习中,我逐渐意识到,会计完全不适合我。从枯燥的账务流程到一成不变的职业前景,每一步都让我感觉离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远。
与此同时,我对传媒的兴趣却一直没消失。这种兴趣源于我高中时对视频制作和写作的热爱,也源于我对观察人与人之间沟通方式的好奇。但家人和长辈们都普遍认为,“文科类专业”就业难,传媒和营销更是“看起来很浪漫,实际上很没用”。
更让我犹豫的是,转专业意味着要放弃本科四年学习的沉没成本,而这种代价让我迟迟下不了决心。
为此,我多次预约了专业老师的office hour,深入交流,逐步厘清自己的困惑。在老师们看来,转专业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如果未来我要选择走学术道路,兴趣更将会是坚持下去的唯一动力。
同时,我还积极利用学校的资源,找到机会向传媒和营销领域的从业者请教。从他们的分享中,我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见解和建议,也看到了这个行业丰富而多面的真实模样。
我越来越清楚,转专业后,我可能会遇到新的挑战,但如果继续在会计的道路上走下去,我会后悔一辈子。我逐渐坚定了一个想法:这次我得听从自己的心声。
我说Multitask很爽,你信吗
做出转专业的决定后,我的申请之路就变得特别紧凑,时间线被压缩到了极致。于是我的申请季,是由一个紧张刺激的暑假开启的。
2023年的夏天,我一边准备雅思考试,一边接下了一份实习和科研项目,同时还留意着联系留学机构。那时,每一天都像在打仗,日程表排得密不透风。
雅思备考是第一个大挑战。我此前从没系统准备过语言考试,但好在本科阶段在中外合作学校,全英教学,英语基础还算不错。6月初,我开始集中备考,并给自己破釜沉舟报了一个半月后的考试。幸运的是,我一次性就摸到了7.0,解决了一个心头大患。这对后续的申请进程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我在一家私募公司实习,主要助理投后分析,同时负责公众号的内容管理。这段经历虽然不算和传媒或营销领域直接关联,却能培养我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内容创作的敏感度。
我还申请并参与了一项与传媒相关的科研项目,这是学校老师牵头的一个关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研究。这个项目是我第一次深入接触传媒相关的学术研究,学习了整个调查、分析和形成研究结论的过程。
尽管工作量巨大,但回想起来,这两段经历的意义非凡。它们不仅让我初步探索了传媒、营销领域的学术和职业前景,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跨专业申请的信心。
更实在一些:这些经历为我的文书写作提供了宝贵素材。
择校策略&文书撰写
择校是整个申请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为了找到既符合兴趣又具备职业发展潜力的项目,我花了大量时间研究课程设置和社媒评价。
这个过程中【指南者留学app】帮了很大忙,毕竟很多学校的官网是既难加载又难搜索。可以先在这个app上了解一些项目的基础信息,再上官网仔细阅读详细介绍。
传媒领域的学校选择既多样又复杂。因为本科是会计背景,我偏向选择传媒与商科结合的跨学科项目,比如marketing、communication data science等。
由于本科是西浦,我此前一直将重点放在英国,而指南者的老师则建议我将重点放在美国的项目上,因为比起英国,美国的传媒与商科领域专业众多,对跨专业申请者也相对友好。
最终,我选择了一些符合兴趣且排名靠前的项目。而在保底则选择了比较硬核的专业,罗切斯特大学的商业分析。
文书上,跨专业申请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解释转专业的理由。我的文书需要既合理地解释放弃会计的原因,又要通过过往经历突出自己对传媒的热情。
在撰写过程中,我和指南者的老师密切合作,从我的经历中提炼亮点。比如,在科研项目中,我负责过采访和文本分析,在实习中负责过选题策划和传播策略分析;而本科期间参加的商业比赛则体现了我的数据分析能力,这是很多纯传媒背景的学生所缺少的。
是谁被GRE搞心态了?
申请季里最让我头疼的一部分,非GRE莫属。推荐信在校内老师和指南者老师的帮助下顺利搞定,背景文件的准备也没出什么岔子,唯独GRE,把我虐得体无完肤。
由于决定申请美国的项目比较晚,我开启GRE的准备已经是2023年9月,而那时又正巧赶上GRE考试模式改革。嗯,真可是buff叠满了。
新的考试模式对我来说完全是个未知数,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备考策略还没研究明白,紧迫的备考时间更是让我喘不过气。
另外,GRE的考试模式对我这种心态不够强大的人非常不友好。一个接一个的section里一个接一个的倒计时像是永不停歇的警报器,一边是:死手,快答啊!一边又紧张慌乱得完全无法集中精力去思考。
好的以上都是理由。
从九月到十一月,我考了几次GRE,但连320都没能突破。这段时间里,我看着身边的小伙伴们递交申请,逐渐进入等待offer的阶段,而我依然在和GRE较劲。
终于ok fine我接受事实:我菜,GRE不适合我,我也不适合GRE。
此时,我已华丽丽地化身为了晚申选手。
这真是一个考验心态的过程,但我不甘心,也不想就此放弃整个申请计划。
在和指南者的老师们一番沟通、调整后,我放弃了一些对GRE要求较高的项目,转而关注那些optional或recommended but not required GRE的学校。让我惊喜的是,这样的项目比我想象中多得多,有些甚至完全不需要GRE。
事实上也是,在没有提交GRE的情况下,我收到了UR BA带奖学金的offer。尽管这是我的保底项目,我仍然感到如释重负:量化要求如此高的项目都没纠结我的GRE,我还纠结个什么劲儿。
但我心里仍有不甘,因为这份offer并没有达成我转专业的目标。我期盼着,期盼着自己最想要的机会。
当波士顿大学传媒学院的Marketing Communication Research项目的offer到来时,那一刻,我的所有挣扎和努力,这不仅是我的梦想项目,更是对我最初坚持的最大肯定。
写在最后
回顾整个申请季,我最大的收获不仅是拿到了心仪学校的offer,更是学会了如何与自己和解,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给未来想转专业申请的家人们几点建议:
早早早做规划
尽早明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目标。如果不确定,也可以通过实习实践和与从业人员交流寻找答案。一旦决定转专业,就要尽快丰富自己的相关背景,多尝试、多积累,哪怕只是小项目或短期实习,都会让你在申请中更有底气。
心态维稳TIP
申几个本专业学校。这里又有我踩的雷。既然选择了转专业,那么就要接受申请院校可能降档的后果。但我显然没吃过这个亏,所以不懂这个理。
一开始,我一心想冲传媒方向的名校,结果很多项目投递后石沉大海,反扑上岸的浪潮是失落和焦虑。于是某日我急得不行,一气之下申了曼大的会计、我的本科对口专业,两周就收到了offer。
懂了吧家人们!绝对不是你不行!!申几个本专业的项目既能稳住心态,也让你知道自己有退路,不至于完全陷入迷茫。
勇敢尝试,不要妥协
申请季其实是一个探索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失败,但每一次尝试都会让你更清楚自己的能力和方向。最差的结果也就是gap一年,但gap难道是什么很不得了的事儿吗?
只要心有所向,就竭尽全力放手一搏吧。毕竟,当你最终拿到心仪 offer 的那一刻,你会觉得这一切努力都值得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