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遇到问题
Q:长时间接收不到验证码怎么办?
A:您可以拨打我们的客服热线400-183-1832进行语音辅助
没找到相关问题?点此联系客服
选择国家地区
手机快捷登录
+86
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
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登录遇到问题
网站导航
指南者留学logo
指南者留学
选校/定位/规划 必备工具
打开App
按下职场暂停键,携手逐梦新国大:医学CP的1年职业重启计划
指南者留学 2025年03月20日
阅读量:1083

新加坡国立大学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本期嘉宾

毕佳琦

新加坡国立大学2024级应用生物医学硕士校友

李艺松 

新加坡国立大学2024级应用生物医学硕士校友

本科毕业在上海某医院输血科工作三年后,毕佳琦和李艺松同时陷入一种“学历焦虑”。为突破职业发展瓶颈,这对伴侣毅然重返校园,成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应用生物医学硕士项目首届学生。经过1年高强度的学术训练与科研探索,他们的收获远远超越一张学位证书:从专业知识沉淀,到应用前沿展望,从创新能力提升,到科研思维培养——他们正成长为医学行业转型浪潮中不可或缺的复合型人才

以下内容整理自毕佳琦和李艺松的访谈。

破局职场困境,从医院重返校园

李艺松和毕佳琦在南方医科大学获得检验技术专业学士学位后,进入同一家医院输血科工作。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职业发展的瓶颈逐渐显现。李艺松感慨:“学历已经成为晋升与跳槽的重要‘敲门砖’。”

偶然间,毕佳琦在社交媒体获知新加坡国立大学应用生物医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 in Applied Biomedicine,简称ABM)正在招生。“新国大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很高声誉,医学院更是亚洲第一,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一年制’的设定同样让我眼前一亮,时间投入更具性价比。”

▲ 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Yong Loo Lin School of Medicine)凭借卓越的学术声誉与面向未来的1年制硕士项目,成为毕佳琦的深造首选。

深入了解ABM的课程体系后,他们发现项目与自身的专业背景、职业目标高度匹配:ABM提供通识性学习与三个专业可选,其中,疫苗技术和免疫疗法专业既延续了他们本科的知识体系,又拓展了新的职业发展维度。“免疫检验是本科专业的分支,此前工作也是基于免疫学原理,我们希望能在这一方向继续精进。免疫疗法与疫苗开发领域潜力巨大,毕业生有望从事研发或研究工作。”毕佳琦解释道。

区位优势也成为他们的考量因素——4小时航程、与国内的无时差衔接、高度包容的多元文化环境,一系列加分项最终推动他们在一个月内完成申请,成为ABM的首届学生。

聚焦应用前沿,赋能未来发展

“所有关于免疫学的课程都非常有意思!”ABM的专业课程精准契合二人对免疫学的求知热情,“相比本科阶段的学习,ABM强调应用转化,不仅教授最新的免疫学技术,还帮助我们理解多种疫苗和疗法的局限性,并探索突破方法。”

▲ABM5101“应用免疫学”提供一系列实验课,传授免疫学实验技术,并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高级生物信息学(BMI5101)是ABM核心课程之一。李艺松认为,这门课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科技手段”与“研究视角”: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高性能计算,从基因层面破解疾病“密码”。“例如通过计算机程序分析感染病毒后的体内基因数量变化,揭示基因与病毒的相互关联。”

毕佳琦则对疫苗开发与现代应用(ABM5102)免疫治疗技术的高级应用(ABM5103)两门选修课评价颇高。“授课老师不仅深入讲解免疫反应机制和最新研发动态,还会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背景调整授课内容,并邀请医院医生和客座教授分享前沿经验,让我们大开眼界。”

李艺松对课上介绍的一种新型接种方法印象深刻——将指甲大小、布满微针的贴片贴在皮肤,即可完成接种。极具创新性的新技术让李艺松十分兴奋。“医学从业者必须具备持续学习能力,新知识的注入意味着未来能给患者更多选择,甚至能为开发新产品提供灵感。

▲ 二人在NUS的学习生活。

跨学科能力构建,培养复合人才

医疗健康行业的智能化变革需要既懂技术、又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回应行业需求,ABM项目覆盖创新创业和领导力课程

毕佳琦回忆道,生物医学创新创业课程(ABM5003)由一位来自德国的资深教授授课。课程邀请默克等国际医药巨头的专业人士担任客座讲师,分享医疗行业前沿的真实案例。“这门课教会我们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涉及专利IP、企业孵化、市场分析等。课程作业相当有趣,教授要求提交一份与生物医药相关的商业计划书。”毕佳琦分享课上所获,“科研不只是实验室研究,还要考虑将成果转化为实际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

▲ABM5001“生物医学领导力”最后一次线下课程圆满结束。学生们围绕 “危机管理中的领导力失误”主题展开剖析,展现了卓越的批判性思维与逻辑分析能力。

生物医学领导力课程(ABM5001)由NUS商学院的Audrey Chia副教授主讲。虽然仅在Special term集中授课三天,但课程内容相当丰富充实。教授结合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际演练,传授团队协作、效率提升和领导力培养的核心理念。“这门课很有价值。”李艺松介绍,“临床科研工作常常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上可以学到如何与团队成员高效合作。”

讲好科研故事”也是二人在ABM的一大收获。李艺松特别提及自己学术沟通能力的提升,“不少课程包含Presentation环节,训练我们如何用学术语言将研究项目整合成故事,更好呈现工作成果,这在未来职场至关重要。”

精进实验技术,淬炼科研思维

作为核心课程之一,历时8个月的毕业项目(Capstone project)系统培养学生提出假设与设计科研方案的能力。入学不久,毕佳琦和李艺松根据各自兴趣和研究方向选定导师,通过面试后进入实验室。“前两个月侧重于学习基础技术,在实验室研究助理的指导下练习操作,直到能够独立实验。”毕佳琦介绍道。

从医学院到医院输血科,实验几乎贯穿他们的学习工作轨迹。“此前接触的多是大规模应用的成熟技术,试剂用量、样本大小甚至预测结果都已写入说明书中。”而在NUS,李艺松和毕佳琦真正进入科研探索模式:根据技术原理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对其不断调整优化,并分析应对每一次未知的结果。

▲ 上图:毕佳琦与实验室成员参加国际会议,了解ANXA1蛋白与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下图:李艺松参加亚太医学病毒学大会(APCMV2024),听取病毒学领域专家的前沿知识分享。

“项目期间,导师会在研究思路上给予引导,并帮助我们突破瓶颈。”毕佳琦的研究方向是探索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机体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机制。每周周会上,她的导师会听取进度汇报,并给出指导意见。“当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时,导师往往能凭借深厚的经验和广阔的知识面,帮助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李艺松的毕业项目专注于病毒研究,聚焦呼吸道病毒在体内突破屏障、进入血液的机制。为此,他解锁了多项实验技术,从PCR、细胞培养,到空斑实验、跨内皮电阻测量,甚至对病毒学相关实验也有所涉猎。“失败是实验的日常,遇到无法解释的情况也是常态。”李艺松笑着说,“但这正是考察我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时候,科研思维也由此形成。在医学领域,发文章的压力始终存在。掌握实验技术与科研能力会让自己更有竞争力。

重启职业蓝图,拥抱更多可能

尽管不少同学选择继续深造,毕佳琦和李艺松已决定毕业后回国发展。NUS的求学经历带来的不只是学历提升,更重塑了他们的职业认知与发展视野,并赋予他们多元发展的必备工具

“我在医院从事的交叉配血本质上是免疫系统抗原抗体反应的具体应用,随着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我对检验工作的实质把握得会更加透彻。”但让毕佳琦最有感触的,是从执行者到创新者的思维跃迁,“此前在工作中更多是按部就班完成任务。但这段学习经历让我学会了独立思考,主动探寻更有价值的事情。”

▲ 毕佳琦和李艺松被新加坡的整洁有序、文化多元深深吸引。这里不仅出行便利、国际化氛围浓厚,还能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交流。

二人对免疫学充满热忱,并在求学过程中看到疫苗开发与免疫疗法的广阔前景,“随着后疫情时代流行病疫苗研发的高速发展,以及临床免疫疾病机制研究的深入,我们的职业发展路径也有更多可能,既可以进入医院工作,又能在药企从事研发,或担任高校实验室的研究助理。

▲李艺松、毕佳琦与老师、同学在NUS的留影,在追求学术精进的同时,二人也在NUS收获到友谊,拓展了自己的社交网络。

李艺松和毕佳琦也为新的职业道路做好了全面准备。“我在跨文化沟通上的能力得到质的飞跃,建立起自己的学术人脉网络,并通过跨学科课程,在项目管理与团队领导方面收获了实战经验……”毕佳琦列举道。专业储备、科研思维、沟通技能、前沿视野,都将成为他们破除职场瓶颈的利器,帮助他们在所热爱的应用生物医学领域重启新的旅程

*文中部分配图来自毕佳琦与李艺松供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NUS Masters Programmes,由指南者留学编辑发布
已为您分配留学咨询顾问老师 ,请等待顾问老师和您联系。
如需更换老师进行咨询,请联系客服
400-183-1832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您的会员等级不足
前往指南者留学App查看等级详情
取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