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中大)香港亚太研究所近期每年进行市民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意见调查。本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三成四(34.1%)受访市民认为「大湾区规划」是香港的发展机遇。在香港最具有潜力的金融产业、创新及科技产业和运输物流产业中,较多受访市民(44.1%)认为「大湾区规划」有助发展运输物流产业。
是次调查显示,三成四(34.1%)受访市民认为「大湾区规划」是香港的发展机遇,而两成一(20.6%)受访市民持反对意见,三成六(36.0%)受访市民则回答「一半半」,另有9.2%受访者以不知道或很难说作答。相比2021年7月的调查结果,百分比分布没有统计上的显著差异(p≥0.05)。(见附表一)。
在香港最有实力和潜力的产业中,四成二(41.6%)受访市民认为「大湾区规划」有助香港发展金融产业,不同意的有两成(20.2%),三成半(34.9%)受访市民回答「一半半」,另有3.3%受访市民以不知道或很难说作答。相比2021年7月的调查结果,百分比分布没有统计上的显著差异(p≥0.05)(见附表二)。
三成六(35.9%)受访市民认为「大湾区规划」有助香港发展创新及科技产业,不同意的有19.3%,回答「一半半」的有三成六(35.5%),另有9.3%受访市民以不知道或很难说作答。相比2021年7月的调查结果,百分比分布不呈统计上的显著差异(p≥0.05)(见附表二)。
四成四(44.1%)受访市民认为「大湾区规划」有助香港发展运输物流产业,不同意的比例为一成六(16.3%),回答「一半半」的有三成四(34.0%),另有5.6%受访者以不知道或很难说作答。相比2021年7月的调查结果,百分比分布有统计上的显著差异(p<0.05)(见附表二)。
有关「大湾区规划」对香港带来机遇和挑战,四成九(49.2%)受访市民认为香港参与「大湾区规划」对香港发展「好坏参半」,两成二(22.1%)受访市民认为参与「规划」的好处多些,一成五(15.3%)的受访市民则认为坏处多些。另有13.4%受访市民以不知道或很难说作答。相比2021年7月的调查结果,百分比分布没有统计上的显著差异(p≥0.05)(见附表三)。
至于港人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的优势,调查显示,近六成(57.9%)受访市民认为香港人在湾区内发展优势「很小」(37.2%)或「没有优势」(20.7%),二成六(26.4%)受访市民则认为香港人在区内发展优势「颇大」(22.5%)或「很大」(3.9%)。其余的一成六(15.8%)以不知道或很难说作答。相比2021年7月的一条相近题目的调查结果,百分比分布没有统计上的显著差异(p≥0.05)(见附表四)。
有关港人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或生活的意愿,调查显示七成九(79.0%)受访市民没有去大湾区内地城市生活或工作的意愿,而有意愿的受访市民则有一成(10.1%),另有11.0%以不知道或很难说作答。相比2021年7月的调查结果,百分比分布有统计上的显著差异(p<0.05)(见附表五)。
对是否会鼓励香港青年人去大湾区的内地城市发展,六成三(62.7%)的受访者表示不会鼓励,有约两成(19.1%)表示会鼓励,有4.2%受访者认为要视乎情况而定,另有14.0%受访者以不知道或很难说作答。相比2021年7月的调查结果,百分比分布有统计上的显著差异(p<0.05)(见附表六)。
在香港对海外创科人才的吸引力方面,调查发现六成六(65.8%)受访者认为香港的吸引力「颇小」(53.7%)或者「非常小」(12.1%),而一成五(15.4%)受访者则认为香港的吸引力「颇大」(14.3%)或「非常大」(1.1%)。另有18.8%受访者以不知道或很难说作答(见附表七)。
在香港对内地创科人才的吸引力方面,调查发现三成八(38.4%)受访者认为香港的吸引力「颇小」(33.9%)或者「非常小」(4.5%),而四成三(42.9%)受访者则认为香港的吸引力「颇大」(35.4%)或「非常大」(7.5%)。另有18.6%受访者以不知道或很难说作答(见附表七)。
如果香港和深圳在创科方面进行合作,比较双方的获益情况,两成六(25.7%)受访者认为香港获益多些,一成三(13.3%)受访者认为深圳获益多些,而有两成五(25.0%)受访者则认为两者获益一样多。另有三成六(36.1%)受访者以不知道或很难说作答(见附表八)。
是次电话访问于2022年11月23日至12月9日晚上进行,共成功访问703位18岁或以上的市民(家居固网电话:337名;手提电话:366名),家居固网电话及手提电话样本的成功回应率分别为22.8%和22.7%。以703个成功样本推算,百分比变项的抽样误差在正或负3.70个百分点以内(可信度设于95%)。调查数据先后以双框电话号码样本被抽中的机会率和政府统计处最新公布的性别及年龄分布作加权处理。
注:本文由院校官方新闻直译,仅供参考,不代表指南者留学态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