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港大医学院)中医药学院沉剑刚教授研究团队发现,经典中药方剂安宫牛黄丸可以将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治疗黄金期延长半小时,减低溶栓治疗所致的脑出血风险和死亡率。相关研究结果已在科学杂志《中国医学》发表(按此浏览期刊文章)。
研究背景
中风是人类疾病中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香港每年平均约有三千多人死于中风,目前是本港第四号“致命杀手”。1 大约 85%的中风患者是缺血性中风,2 主要由血栓造成,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大脑中每一分钟便有190万个神经元死亡。
要有效改善患者出现并发症和减低死亡率,患者必需于病发后4.5小时内到达医院接受溶栓治疗3(t-PA,又称溶血针),4 否则成效会随时间降低,增加脑出血的机会及死亡风险。令中风后果恶化的关键原因是血脑屏障破坏,5 因此分秒必争,把握黄金4.5小时非常重要。可是,目前只有不到 10% 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可以受惠于溶栓治疗。此前,研究团队针对延迟治疗引起脑出血的情况进行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发现缺血性中风后脑内产生一种与炎症相关的关键分子过氧亚硝酸盐,6 将其清除可以保护血脑屏障。而安宫牛黄丸当中含有的黄芩甘成分,亦发现有助抑制此分子的产生。
研究方法及发现
研究人员首先进行了安宫牛黄丸的品质控制及化学鉴定研究。然后在大鼠模型实验中,模拟了缺血性中风发作后 5 小时延迟 t-PA 治疗的情况。大鼠模型在脑缺血两小时内口服安宫牛黄丸 (257 mg/kg) ——这个用于动物的剂量相当于病人服用每天1 粒安宫牛黄丸的常规剂量——研究团队先前的研究已经证实此剂量(每天 1 粒,持续一周)是安全的,相当于正常成人的服用量,不会伤害肝脏及肾脏,也没有观察到重金属残留超标的现象。研究人员亦测量了脑出血情况,采用改良的神经严重程度评分测试来评估神经功能及血脑屏障损伤的严重程度。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使用体外培养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研究了作用机制,发现安宫牛黄丸所含的六种活性化合物7能清除引致炎症及血脑屏障损伤的关键分子。
研究团队发现,安宫牛黄丸有助争取多半小时的治疗黄金期,显著降低了大鼠模型于脑缺血5小时后,延迟注射t-PA对血脑屏障的破坏,减少脑水肿、神经缺损及神经元凋亡,减低脑出血风险并降低死亡率。安宫牛黄丸更可启动神经保护机制,预防与炎症相关的关键分子出现,从而减低延迟 t-PA 治疗引致的血脑屏障损伤、脑水肿、缺血性脑出血等并发症。
研究结果显示了安宫牛黄丸可以作为溶栓治疗的辅助疗法,提升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及存活率,大大减低因延迟治疗引起脑出血的副作用。
研究意义
溶栓治疗t-PA是缺血性中风黄金治疗4.5 小时的关键,奈何此治疗有时间限制,许多患者在发现有中风症状时无法在4.5小时内到达医院并接受治疗。与其他处方药不同,安宫牛黄丸已经成为华人社区紧急情况下的看家急救药。
港大医学院中医药学院沉剑刚教授指出:“以往的研究证实短期使用常规剂量的安宫牛黄丸对缺血性中风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最近的一项统合分析也表明,安宫牛黄丸可以改善急性脑梗塞和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我们为在是次研究的动物实验中获得的数据感到鼓舞,现正准备进入临床测试。若在临床试验观察中证实安宫牛黄丸对缺血性中风病人延长 t-PA 的黄金治疗时间窗的作用,将有助争分夺秒地挽救缺血性中风患者。由于安宫牛黄丸是一种含有多种成分的中药配方,建议先咨询中医,勿胡乱服用。”
注:本文由院校官方新闻直译,仅供参考,不代表指南者留学态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