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福尼亚州斯托克顿市政府在两年时间里,随机挑选了一组低收入社区的居民,每月给他们500美元——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其影响超出了受惠者的钱袋。
研究斯托克顿试点项目的人员发现,从2019年开始的定期支付稳定了家庭的财务状况,刺激了更多的全职就业。但他们也发现,150名参与者中的许多人也表现出了改善的心理健康结果,包括减少抑郁和焦虑,增加了精力和情绪健康。研究人员发现,在两年的项目中,参与者从“可能有轻微心理健康障碍”到“可能心理健康”,这是衡量心理压力的标准。一些接受者表示,他们感觉良好,可以停止服用抗焦虑药物。
随着越来越多的社区尝试将有保障的收入作为一种反贫困政策,流行病学家对这种项目可能对经常折磨贫困人口的持久健康问题产生的影响特别感兴趣。
“我认为保证收入是解决结构性种族主义和经济不平等问题的政策解决方案,但在像美国这样的高收入国家,它与健康的联系还不清楚,”流行病学副教授洛林·t·迪安(Lorraine T. Dean)说,她希望从今年秋天在巴尔的摩启动的保证收入试点项目中收集更多与健康相关的知识。
有保障的收入建立在这样一种信念的基础上:人们最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来改善他们的生活。与政府规定的生活必需品的抵用券不同,参与者得到的是定期的、无条件的现金转移,可以用于他们想要的任何东西:房租、汽车付款、保险自付等。但也可以用于舞会礼服或生日蛋糕,与Dean一起工作的流行病学博士生Sevly Snguon解释道,他帮助推动了加州保障收入试点项目,这是一个新项目,将为全州范围内的试点项目分配资金。
Snguon说:“有保障的收入为政府和公共卫生机构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重新思考我们的系统如何更好地为人们服务,而不是他们认为的对人们更好的方式。”“这是一个关键的范式转变,对公共卫生价值观来说并不新鲜,即优先考虑生活体验,并提供工具,让社区可以为自己做出最好的决定。”
Snguon补充说,这项政策挑战了那些认为贫困人口太“懒惰”而不愿工作,或者认为他们会花钱买酒的假设。
相反,早期的研究发现,全职就业在有保障的收入接受者中增加了,参与者绝大多数将钱花在食品、公用事业、交通需求和家庭用品上。
Snguon和Dean解释说,大多数保障收入项目都是针对特定人群的,这可能使其成为解决收入不平等和系统性差异的有力工具。
研究人员说,正因为如此,由于红线和其他歧视性政策造成的根深蒂固的贫富差距,巴尔的摩是保障收入项目的成熟候选者。
巴尔的摩市长斯科特(Brandon Scott)的办公室去年开始探索保障性收入项目,并与“保障性收入市长”(Mayors for a guaranteed income)合作,与推出类似试点的80多个城市合作。
最终,该团队决定为在大流行期间受到特别严重打击的群体设计巴尔的摩的试点项目:年龄在18-24岁、生活水平在联邦贫困线的300%或以下的年轻父母——一个三口之家的贫困水平约为6.9万美元。
巴尔的摩青年家庭成功基金(Baltimore Young Families Success Fund)将由200名申请者管理,这些申请者通过美国救援计划(American Rescue Plan)和私人捐赠者的抽签方式获得资金。斯科特的办公室称该项目是“对我们城市未来的600万美元投资”,并表示,这笔钱将通过促进经济和减少其他安全网服务的支出而产生红利。
巴尔的摩负责公平、健康和公众服务的助理副市长亚历山德拉·史密斯(Alexandra Smith)说:“这些家庭通常都有非常年轻的孩子,所以这样的事情可能会改变孩子的整个人生轨迹。”“有一笔24个月的收入来源可以让父母有信心制定计划。他们可以请半天假,冒着风险去面试一份可能对家庭更有利的工作。”
在该项目的入职过程中,家长们分享了他们的一些梦想。一位母亲说,每月1000美元可以让她有足够的时间参加空乘培训,开始新的职业生涯。还有一些人说,这笔钱可以让他们不必在给孩子买衣服和付电费之间做出选择。
许多家庭说,这笔钱可以让他们自由地搬出避难所或亲戚家,搬到自己的地方去。大约14%的试点申请人没有住房。通过试点,市政府官员和布隆伯格学院的研究人员(以及他们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和Abt Associates的合作伙伴)将研究有保障的收入对年轻家庭经济地位的影响,以及他们的整体健康和福祉。通过自我报告调查中收集的数据,研究人员将测量参与者在住房、就业、债务和食物不安全方面的变化,以及压力、睡眠、能量、希望和自尊。
巴尔的摩项目还将阐明在托儿服务、与孩子相处的优质时间以及任何未得到满足的健康需求方面所反映的整个家庭福祉的任何变化。研究人员说,希望这些新的数据点能帮助重塑关于安全网项目的全国对话。
Snguon说:“有保障的收入使人们有资源为他们的快乐投资或为他们的未来储蓄。”“它使人们变得人性化,是建立更富有同情心的安全网络系统的一部分,该系统认识到人们的需求是我们无法总是确定的。”
注:本文由院校官方新闻直译,仅供参考,不代表指南者留学态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