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正在推动全球潮汐湿地——潮汐沼泽、红树林和滩涂——的迅速变化。然而,生态系统恢复和自然过程在减少总损失方面发挥了作用。
但是,由于潮汐湿地如何应对变化驱动因素的不确定性,估计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当前和未来的地位仍然非常不明确。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对大量历史卫星图像档案的机器学习分析,以检测1999年至2019年期间全球潮汐湿地的变化程度、时间和类型。
他们发现,在全球范围内,13700平方公里的潮汐湿地被增加的9700平方公里所抵消,导致在20年期间净损失4000平方公里。
这项研究今天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我们发现,27%的损失和收益与直接的人类活动有关,如转向农业和恢复失去的湿地,”詹姆斯库克大学全球生态实验室高级讲师兼主任尼古拉斯·默里博士说,他领导了这项研究。
所有其他变化都归因于间接驱动因素,如人类对河流集水区的影响、海岸带的广泛开发、海岸沉降、自然海岸过程和气候变化。
全球潮汐湿地净减少的约四分之三发生在亚洲,其中近70%集中在印度尼西亚、中国和缅甸。
“亚洲是全球因直接人类活动而损失的潮汐湿地中心。这些活动在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潮汐湿地的损失中扮演的角色较小,这些地区的滨海湿地动态是由湿地迁移、海岸改造和集水区变化等间接因素驱动的,”Murray说。
科学家们发现,全球近四分之三的潮汐湿地损失已经被在以前没有潮汐湿地的地区建立新的潮汐湿地所抵消——恒河和亚马逊三角洲的显著扩张。
潮汐湿地的大部分新区域是间接驱动的结果,突出了大规模沿海过程在维持潮汐湿地范围和促进自然更新方面的突出作用。
默里说:“这一结果表明,我们需要考虑到沿海湿地的移动和迁移,以适应快速的全球变化。”
他补充说:“如果我们要有效地管理沿海环境的变化,全球范围的监测现在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全球有超过10亿人生活在低海拔沿海地区。
潮汐湿地对人类极为重要,可提供碳储存和封存、海岸保护和渔业发展等好处。
“保护我们的沿海湿地对支持沿海社区和更广泛的地球健康至关重要。这些地区是许多动植物最后的避难所,”剑桥大学动物学系高级研究员、该研究的合著者托马斯·沃辛顿博士说。
他补充说:“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确定受影响最严重的沿海地区——因此需要保护的地区,或者我们可以优先恢复的地区。”
注:本文由院校官方新闻直译,仅供参考,不代表指南者留学态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