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研究指出,现有的原生蚝礁约有85%已受城市发展及过度捕捞等活动摧毁。近几十年间,世界各国均不遗馀力地修复蚝礁;然而,科学界对蚝礁生态功能的复原过程仍是一知半解,修复工作所需的时间和成效尚为未知之数。
香港大学(港大)太古海洋科学研究所及生物科学学院Bayden RUSSELL博士、Ashley HEMRAJ博士及其合作伙伴(见备注)采用生态学概念“复原债务”评估各地蚝礁修复工作的成效,巨细无遗地检视世界各地逾七十个蚝礁的修复案例,并从中归纳出修复蚝礁之要领,同时筛选出最有效的修复方法。研究结果最近已被刊登于科学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
现存蚝礁所承载之生物多样性仅为原生蚝礁的65%。研究发现修复蚝礁能立竿见影地提升蚝礁生物量及多样性;虽然提升率在开始修复后两年逐渐放缓,但随著生态系统的複杂性提升,经修复的蚝礁之生态价值将能逐渐赶上原生蚝礁。有见及此,修复后的蚝礁须要受长期保护,方能令原生蚝礁的周遭生态回复原貌。
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Ashley Hemraj博士表示:“修复蚝礁对周遭生态系统大有裨益,投资报酬极佳;但本研究亦发现新修复的蚝礁需时数年才能达致生态平衡。”她续説:“帮助蚝礁恢复原有面貌的最佳方法是减少干扰,应尽量避免在蚝礁范围采蚝或建设。”
是次研究更发现某些价格相宜的修复方法(如使用石灰岩作基础)亦卓有成效,与其他较为昂贵的方法不相伯仲。
带领研究团队的Bayden Russell博士补充道:“他山之石可以为厝,本研究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提纲挈领,总结出修复蚝礁当中要义。经修复的蚝礁有如枯木逢春,生物多样性快速回复;鱼类数量与日俱增,修复成效历历可见。不少地区的蚝礁修复工作刚刚起步,可借镜别国的成功经验。”
修复沿岸生境兹事体大,对保护地球生态举足轻重;是次研究有如一场及时雨,阐示了各种修复蚝礁方法的优劣,可为未来保育工作提供参考。
备注:研究伙伴 - 大自然保育协会Dr Boze HANCOCK、 麦觉理大学Dr Melanie BISHOP、香港城市大学Dr Jay MINUTI (前港大生物科学学院博士后研究员)、爱丁堡大学Dr Philine zu ERMGASSEN及艾希特大学Dr Ruth THURSTAN。
注:本文由院校官方新闻直译,仅供参考,不代表指南者留学态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