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遇到问题
Q:长时间接收不到验证码怎么办?
A:您可以拨打我们的客服热线400-183-1832进行语音辅助
没找到相关问题?点此联系客服
选择国家地区
指南者留学logo
指南者留学
选校/定位/规划 必备工具
打开App
本科人大,GPA86,为何还是竞争力不足?学妹一度陷入“0录取”,惊险NTU录取
指南者留学 2025年08月26日
阅读量:1088

 

学员背景
Y同学
本科背景
GPA:
3.57
语言成绩:
7.5
录取院校
曼彻斯特大学会计学理学硕士
申请时间:
2019-10-31
录取时间:
2019-12-03
主要经历
 
实习经历:

国泰君安行研实习生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实习生

 
竞赛:

北京市大学生创业设计竞赛公益类创业项目三等奖

中国人民大学第十八届“创新杯”创业类二等奖

 
科研:

2019届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二等奖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项目结项良好

 
     

       

收到第一份港中文经济学offer时,因为担心高数的压力,我大胆选择了放弃。

 

没想到接下来的几个月,却是颗粒无收

好不容易拿到了曼大录取,却又因为英镑暴涨、雅思小分不达标而变得异常纠结……

 

作为一名文科选手,我一共拿下了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会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应用经济学)三封offer,如果只看结果,似乎很顺利。

 

但只有我自己知道,认清自己的短板与需求,比刷offer更加重要——我曾在图书馆因为收到录取结果而兴奋,也曾在凌晨刷邮箱刷到怀疑人生。所以这篇文章,我想详细记录下我的申请故事,也将我的经历分享给你。

                       

转向留学的起点

                    

我本科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学专业。商学院在很多高校都是“大卷院”,尤其在人大这样的全国顶尖财经类高校,竞争更是激烈。这里的同学大多是各地的高分学生,不仅学习能力强,还在各类竞赛、科研和实习中早早布局。

 

得益于本科王牌专业的优质教育资源和一群优秀、上进的同学,我在这里获得了非常扎实的商科训练。本科课程不仅覆盖了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等核心科目,还融入了大量案例分析和实务模拟,这也使我的申请履历更加丰富。

 

第一次认真想“出国读书”是在大二上学期。最初想要留学只是因为偶然,或许只是刷到某个留学博主的vlog分享,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当时的我认为,留学可以让我感觉到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教育氛围。

     

1、文科生的数学困境

 

另一个让我动心的现实原因是——保研希望渺茫。在人大商学院的课程体系里,数学类课程占了不少权重,虽然仅仅是分类为c级的微积分,但对我这样这个纯正的文科生,偏偏被这些课程卡住了脖子。

 

大一那年的微积分直接把我的专业排名往后拉了一大截。虽然可能也有不够努力的因素在,但数学的三门课程对我来说确实没那么简单。其实这种情况在商科文科生里并不少见。我们可能更擅长案例分析、写作、演讲,但在计算公式、推导模型上不够敏感。于是,哪怕我在会计、管理等课程上表现不错,数学依旧是GPA的一块“短板”。

 

痛苦地学数学

 

所以,当我意识到保研无望时,留学成了一个更有吸引力的选择——它给了我另一条赛道。

      

2、大二寒假:开始自学雅思

 

有了留学的念头后,父母开始劝我早日准备雅思。早在2022年,我就开始尝试自学雅思试水。当时从小红书上收藏了几十个雅思经验贴,甚至建了一个文件夹,把所有口语素材、写作范文按题型分类。

 

听力部分,我用的资源是一个免费机考网站,每天固定做两套题,听完还要自己总结错题原因。口语部分,我在B站找了几位口语老师的视频,模仿他们的语音语调,还会自己录音回放。

 

自学的效率稍慢,直到2023下半年才真正考了雅思,但也算提前熟悉了考试的套路,第一次雅思的分数就达到了7.5,还记得当时查分数的时间是凌晨,我为了等待出分熬了个大夜,查到后甚至不敢相信。 

 

熬夜查的雅思成绩

           

3、GMAT的备考

 

后来我开始考虑申请英国的商科项目。由于很多英国名校都会参考GMAT成绩,于是我决定加考GMAT。

为什么不考GRE?原因很现实——商科申请里,GMAT更主流,尤其是会计、金融等方向。虽然有人说GRE数学更简单,但我不想走一条“不那么常见”的路线。

 

在图书馆备考gmat

 

备考GMAT的那一个多月,我每天泡在图书馆刷各种方向的题。GMAT的逻辑题刚开始让我崩溃,尤其是CR(Critical Reasoning),感觉自己像是在读绕口令。但慢慢地,我学会了用“找漏洞”的思维去做题。

 

最终,我考了665分,也是一个出乎我意料的分数,这也许不算很高,但是对于申请来说,已经够用。

                                       

申请季前的准备

             

确定要申请留学后,我开始找中介。那段时间,我几乎把小红书上能找到的留学机构笔记都翻完了,还去学校的小喇叭搜了很多中介对比帖。最后,我锁定了几家口碑不错的,分别约了线下面谈,我父母也在2024年劳动节来北京陪同我线下考察了很多家中介。

          

1、为什么选了指南者

 

最终,我在2024年5月和指南者签了约。主要的原因有:

 

数据优势:指南者有自己的APP,可以查到很多和我同背景(同学校、同专业、相似GPA)的同学申请到哪些学校,定位非常直观。APP的功能完善也是我父母比较满意指南者的原因。

 

服务细节:老师会帮我分析每个项目的申请难度、录取率,让我少走弯路。

 

文书效率:我写文书很慢,而指南者的老师可以帮我把材料改得简洁有力,还会根据项目要求调整内容重点。 

       

2、专业选择的思路

 

商科的申请方向有很多,比如金融、市场、管理、会计、经济学,还有现在比较流行的泛商科专业。

但对我来说,我不想读“泛商科”,还是希望专业更聚焦,即使传统商科可能对于gpa的要求更高,最终我选择主申会计和经济学。

 

选会计是因为这个专业与我的本科背景相同,也比较符合就业方向明确;经济学则是因为人大商院的本科开设有基础的经济学课程,因此,我对于经济学的课程内容不是很陌生,并且经济学的就业方向也比较广。

       

3、实习经历复盘

 

在正式进入申请季前,我一共做过两段实习:第一段是在安永的审计实习,第二段是在国泰君安的行业研究实习。

 

第一段实习的时间并不长,仅是在年审期间实习了两个月左右,第二段实习则是三个月的标准实习时长。我认为有效实习可能时长还是在三个月以上,这个时候才会开始接触一些实习工作中比较深入的方面。

 

这两个title在简历上看起来都很“硬核”。安永是四大之一,国泰君安在券商里也是头部机构——无论是在校招还是留学申请的简历上,这些名字都能起到“亮眼”的作用。

 

但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两段经历对我申请会计方向,以及未来在会计方向的就业帮助,其实有限。原因很简单:它们的垂直度不够。

 

实习门卡

 

安永的审计实习虽然和财务、会计有一定关联,但我的工作内容更多集中在审计底稿整理、样本抽查、数据核对等事务性任务。虽然学到了审计流程,也算初步接触了财务报表,但这和硕士阶段想要深入学习的“财务分析”“管理会计”等专业内容,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至于国泰君安的行业研究实习,虽然是投行部的热门岗位,但本质上是偏宏观、偏市场研究的工作。我花了大量时间去跟踪行业动态、收集数据、写研究报告——这对提升信息处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有帮助,但和会计专业的深度关联度并不高。

 

所以如果重来,我会一开始就锁定了会计方向。其实更明智的做法是尽早进入企业的财务部,或者是大厂的财务分析类的岗位实习。

 

而财务实习面试时其实都很注重以前的相关实习经历,我认为大二时就可以开始进行相关方面的海投,不一定是要title很大,而是业务的贴合。

 

这样的经历不仅和申请材料里的专业方向更贴合,还能在面试中更有话可说——比如你熟悉了成本核算、资产负债表分析、预算管理等具体内容,这些会让招生官觉得你的学术规划和职业规划更加清晰。而且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也更加有帮助。 

                           

三次Offer的跌宕起伏

                       

1、 港中文经济:第一封Offer与第一次放弃

 

我的第一封offer来自港中文经济。

 

港中文经济对于跨专业申请学生的要求是需要参加笔试,当时对于笔试能否过关内心还是非常忐忑,因为距离我学习经济学相关课程也已经过去几年了。在借助指南者提供的复习资料的前提下,我进行了认真的复习,后面也很惊喜地收到了offer。

 

 

当时真的很开心,第一时间截图发给家人和朋友。留位费大约10万港币,本来也做好了缴费的心理准备。但仔细研究课程后,我发现它对高数的要求很高,还需要提前上一学期的数学课。一瞬间,我又想起了自己在大一微积分时的痛苦,意识到这门课可能会成为未来一年最沉重的负担。

 

犹豫了几天后,我最终选择了放弃。这是申请季第一次做“断舍离”,也是第一次感到不安——毕竟手里没有其他确定offer。 

           

2、曼大会计:性价比的考量

 

第二封offer来自曼大的会计。其实在曼大会计的offer前,我很长一段时间非常的焦虑,因为没有其他的offer,那段时间,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太挑剔,甚至有点后悔放弃港中文。每天一醒来就刷邮箱,希望看到新的录取,但大多数时候等来的只是沉默。甚至有时半夜都会醒来多次只为了查看邮箱。

 

收到曼大会计的时候我在图书馆学习,其实当时的心情比收到港中文offer时更激动,这下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所以在这之后的几个月里我其实就打算安心去曼大。

 

 

但问题就出在英语成绩,曼大会计对于雅思的分数要求是7(6.5)——我的雅思虽然有7.5,但小分不够,看似0.5的小分差距,但对于本来就玄学的口语来说,更是难以提升。果不其然,我第二次雅思的小分仍然是6。

 

慢慢地,我对雅思也逐渐有了一些抵触与焦虑,开始考虑要不要直接去上语言班。

 

但语言班费用3万多,加上学费和生活费,曼大的总成本可能要60万以上,尤其是过年后的那段时间英镑猛涨,超出了不少预算。我认真做了预算,发现这对家庭是很大的压力,而且曼大会计在回国就业上并没有绝对优势。

 

那时的时间已经来到25年上半年,我只能常常在指南者app上浏览和我同bg的申请案例,试图找找有没有其他的专业可以加申。

          

3、南洋理工应用经济学:最后的转机

 

在指南者app进行案例检索的时候,我发现了ntu的ae专业。不同于港中文的经济学,它的数学要求不高,而且由于我看的是25年11月入学的项目,入学时间和毕业时间都非常友好,课程设置也非常适合我这种数学弱项的商科生。

 

于是我在咨询了中介老师的意见后,立刻加急准备材料。非常感谢指南者的老师迅速地帮我完成了加申,又根据项目修改了我的文书。

          

   

4月,我收到了南洋理工的offer——在offer下来之后,我还是权衡了一段时间,最终选择了ntu那一刻的心情很复杂,既有松了一口气的释然,也有“终于有了归宿”的安定感。 

 

这一年的申请季,对我来说不仅是学业挑战,更是一场自我认知的升级。

 

从人大到南洋理工,每一步都是选择、接受、再前行。

 

而回望申请季,如果再来一次的话,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gpa,我会在大一刚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课程提高gpa。另外一方面,如果我能在申请前更仔细地推敲专业的课程是否适合自己,或许也会少一些纠结。

 

留学不是一条直路,而是一段不断取舍的旅程——但无论走向哪里,它都会让你看到更大的世界。

  

END

 

 
 
 
 
 
 
 
 
 
 
 
 
老师
我是 的搭档
联系我
已为您分配留学咨询顾问老师 ,请等待顾问老师和您联系。
如需更换老师进行咨询,请联系客服
400-183-1832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您的会员等级不足
前往指南者留学App查看等级详情
取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