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遇到问题
Q:长时间接收不到验证码怎么办?
A:您可以拨打我们的客服热线400-183-1832进行语音辅助
没找到相关问题?点此联系客服
选择国家地区
指南者留学logo
指南者留学
选校/定位/规划 必备工具
打开App
“为了留学,我白花30万,赔了1年时间!”
指南者留学 2025年10月07日
阅读量:1033

学员背景
M同学
本科背景
GPA:
89.30/100
语言成绩:
雅思6.5(6)
录取院校
新加坡国立大学制药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
申请时间:
2025-06-06
录取时间:
2025-08-28
主要经历
 
实习经历:

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实习生

某门诊部药店药师助理

 
竞赛:

大创:医学知识助学APP 的研发

 
暑校暑研:

牛津大学交换

 
海外交流:

京都大学交换

 
论文:

抑制JAK2/STAT3的成分探究及应用论文

补水美肌论文

 
课程设计:

药学大实验,某药物的合成,质量分析,剂型设计与医学作用探究

 
     

 

很高兴你打开了我的文章,如果当年的自己可以看到今天自己的文章,我想她应该会少走两年的弯路。但是人生是无法回头的,既然是路一定要转弯,哪的风景都漂亮。

 

从6月开始申请新加坡国立大学提前批,到8月拿到录取,这两个月我想了很多,在今天我想把我的经历分享给大家,希望我的人生经历可以给你一些教训与启迪。

01  从“日本交换”到“港新转型”

 

我本科就读于南方医科大学药学专业药理学方向,在本科期间参与科研发表论文,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和个人经历,在全国性报刊上发表护肤的文章。

 

在本科参与实验期间,我一直努力将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尽善尽美,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夸赞。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也将每天的工作做到最好,但在当时我的师兄告诉我:“你看,就是你看起来很高端的科研工作,实际上每天的日子也像流水线一样无聊”,当时的我只是听了个响,并未理解弦外之音。

 

在我毕业之后我前往京都大学进行旁听生的学习。为了去日本,我四年之前就开始准备学习日语,考托福,找研究室。这一些都是基于我听闻日本的药学领域很发达,希望可以在京都大学深入学习,可以继续深造硕士博士。

 

很多中介会宣传日本是低成本的留学国家,但是在“低价留学”陷阱的另一面,就是如无底洞般的隐形成本,没有性价比的QS排名和复杂的考试制度。

 

为日本申请准备日语+托福,报私塾、找中介,生活费,累计花费近30万(含半年交换学费3万,隐性成本占比超80%),这还是在没有找语言学校,没有在东京读书的情况之下。在日本的留学经历,也让我彻底放弃了读博士。

 

首先是实验室的现实冲击,我的师兄调侃读研的生活“做不出的实验,养不活的小鼠,没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和周五晚上熬夜做组会PPT”,让我看到了真正读研的生活。

 

也让我思考这条路对对于我真的合适吗?

 

同时,日本的社会的“压抑氛围”与自身“敞亮外向”性格冲突,使我在这里感到水土不服。

 

我总是晚上站在鸭川的堤岸上,看着川流不息的河流,总是感到悲从中来,真的感到“前途光明我看不见,道路曲折我走不完”。

 

如果30万投入若用于港新留学,已足够覆盖一年学费+生活费,且能更快进入就业赛道,并且还没有算我的“精神损失”在无数夜晚的徘徊迷茫。

 

我曾经的选择在现在看来并不是正确的选择,在光鲜亮丽的“科研”二字的帽子下,是无数寂寞的夜晚和难以言说的艰辛。

在离开日本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好好问问自己内心的声音。

 

我从小是一个性格开朗,喜欢与人交流,同时也喜欢学习新的东西。结合自身的优势,我最终希望,更适合医药咨询、药企市场部等岗位,而非实验室科研。

 

港新平台有着独特的优势,新加坡有罗氏等药企、香港有大量金融与药企资源,这两个地区是“医药+金融”转型的理想跳板。同时,港新多数授课制硕士带实习学分,能兼顾学历提升与就业准备,避免“读博延迟就业”的问题。

 

做出今天的决定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这条赛道需要人兼顾各个方面的能力,从扎实的专业知识,到与人沟通的技能,再到数据处理的能力,软件的使用,计算机技能的提升,金融知识的补充,甚至到形象管理,我知道这条路“道阻且艰”,但是在日本的经历让我有了可以随时出发的勇气,也有了改变的自己的信心。

02  比起QS排名,我更在乎“三个适配”

 

很多人选校时会被“QS排名”绑架,但我从日本的经历里明白:项目是否适配自己的职业规划,比“名校光环”重要100倍。我用“三个适配”原则筛掉90%的无效选项,最终锁定新国立。

 

项目内容与需求适配

 

我首先排除了“重科研”类型的项目。

 

比如南洋理工的生物医学数据科学项目,该项目侧重蛋白质模型与AI分析,学习过程中需要长期进入实验室开展研究;还有港大的药剂学项目,其核心是制剂研发,实操环节占比高达80%,这些都与我期望的学习模式不符。

 

因此我更倾向优先选择“无湿实验+实习导向”的项目,像港理工的生物医药研发项目,就以理论分析为重点,没有强制要求参与实验;新国立的制药科学与技术项目也很契合,不仅核心课程包含“药物市场分析”“医疗咨询导论”等实用内容,还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企业实习。

 

同时,我也紧盯各个项目的毕业要求,经过对比后明确“实习学分毕业”的模式更适合自己。这种模式能直接对接职场,帮助我更快进入职业状态,而“论文毕业”反而可能拉长职业转型的周期。

 

专业方向与职业目标

 

我的长远目标是进入医药咨询领域,这个领域对“统计+金融+沟通”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在选专业时,我优先选择与数据或金融相关的方向。

 

例如港城市的生物统计学项目,课程中涵盖SPSS、R语言等实用工具的教学,正好能弥补我在数据分析方面的短板。

 

对于与目标无关的专业方向,即便院校排名有优势我也果断放弃,比如港中文的中药药理专业,虽然该专业排名较高,但它与医药咨询的职业目标完全不相关,投入时间学习只会造成精力浪费。

 

地域选择上,我也做了针对性考量,由于已经在广东读了四年书,对香港的环境较为熟悉,缺乏全新的“留学体验感”,因此放弃了香港地区的项目,转而优先考虑新加坡。新加坡的药企资源更为集中,医药咨询岗位的实习机会也比香港更多,更利于实现职业目标。

 

信息调研与真实反馈

 

在信息调研层面,我没有局限于只查看学校官网的公开信息,而是通过多渠道验证项目的“真实价值”。我会用指南者APP查询项目的课程大纲,同时了解毕业生的去向,比如新国立制药科学与技术项目近3年有15%的毕业生进入了医药咨询公司,这一数据让我看到了该项目与职业目标的契合可能。

 

还会在小红书上主动寻找该项目的在读学长学姐私聊,确认项目是否提供实习推荐、课程内容是否具备实用性等关键信息;另外,我也会向指南者的申请老师索要过往的申请案例,了解双非背景学生申请该项目的录取率,以及需要准备哪些软背景才能提高竞争力。

 

就这样,通过多维度的适配性分析,我的选校目标从最初“冲刺排名高的学校”,逐渐转变为“冲刺最适配的项目”。最终,新国立的制药科学与技术项目,成为了我的第一选择。

03  双非上岸提前批,我有三大秘诀

 

作为双非学生,我在申请新国立提前批的过程中,内心始终伴随着焦虑,但最终我做好了三件事,也便就顺利拿到了录取通知。

 

精准定位

 

首先是精准定位项目,我和中介老师一起将目标项目分为“冲刺/保底/转型”三类,清晰规划申请方向。

 

冲刺类项目锁定了新国立制药科学与技术和港科大医疗健康管理,这两个项目与我的职业目标高度契合,是需要全力争取的方向。

 

保底类项目选择了港城市生物统计学和新加坡管理大学医疗经济学,它们的录取门槛相对更适配我的背景,能为申请结果提供保障。

 

同时还预留了转型类项目,即港理工生物医药研发,以此防止冲刺项目全部失败,为自己保留职业转型的机会。

 

深度挖掘过往经历

 

其次是深度挖掘过往经历,关键在于将“药学相关经历”巧妙转化为符合目标领域的“咨询优势”。撰写文书时,我没有停留在简单罗列“我做了什么实验”,而是着重突出能力的迁移与适配。

 

我把“药学综合大实验”的经历,重新梳理为“具备从药物合成环节到市场调研环节的全流程规划能力”。

 

把“药师助理经历”,提炼成“在与患者沟通互动中,培养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客户服务意识”。

 

把“论文发表经历”,转化为“能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内容的表达能力”,让每一段经历都能体现出与申请方向的关联性。

 

紧盯申请全流程

 

最后是紧盯申请全流程的节点,绝不浪费任何一个“时间窗口”。我提前3个月就开始准备各类申请材料,比如推荐信、研究计划书等,确保在提交时不会因材料缺失而延误。

 

同时密切关注院校政策变化,比如新国立突然取消春季项目后,我和中介老师迅速调整计划,将申请方向转为秋季提前批,避免错过申请时机。

 

在留位费方面也积极应对,拿到港城市offer后,我和中介一起与学校沟通,成功协商“延迟缴纳留位费”,有效避免了同时缴纳多所学校留位费造成的经济损失。

 

6月我提交了申请,7月顺利收到面试通知,8月便拿到了心心念念的offer。短短两个月的等待,终于有了圆满结果。

写在最后

 

我走了很远的路才在今天写下这篇文章,我不想让任何的学弟学妹再走我的老路。

 

因此在离开日本之后,我在小红书看到有同学求助日本留学,尤其是医药方面,我都会提供免费的咨询,希望他们能够看到真正需要付出的成本和收获,也算为过去的自己提供帮助。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无论走到人生的哪个阶段,其实都有回头的路可以走。沉默成本不参与重大决策,这是经济学上的名言,也是人生之路上需要时刻警惕自己的话。明智的放弃好过盲目的执着,停下来多反思自己,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未来之路会走的更远更宽阔。

 

也不要过度苛责过去的自己,人生走的每一步都算数,心智的成熟和培养不是仅靠看文章所能获得,在不断的磨炼之中人的心态也会成熟起来。但在未来,深造也好,工作也好,都祝福你可以拥有好的身体,好的心态,可以快乐度过每一天。

 

在我收到offer之后,我写下朋友圈的文案是“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我希望你们的未来也有我这样的勇气,是敢于面对真实自己的勇气,是相信自己未来的勇气,是可以重头再来的勇气。

 
 
 
 
 
 
 
 
老师
我是 的搭档
联系我
已为您分配留学咨询顾问老师 ,请等待顾问老师和您联系。
如需更换老师进行咨询,请联系客服
400-183-1832
预约咨询
电话咨询
您的会员等级不足
前往指南者留学App查看等级详情
取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