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遇到问题
Q:长时间接收不到验证码怎么办?
A:您可以拨打我们的客服热线400-183-1832进行语音辅助
没找到相关问题?点此联系客服
选择国家地区
指南者留学logo
指南者留学
选校/定位/规划 必备工具
打开App
从青藏高原到南洋理工有多远?GPA2.9拉到3.8,6战雅思!
指南者留学 2025年10月07日
阅读量:1029

学员背景
X同学
本科背景
天津师范大学
汉语国际教育
GPA:
3.8/4.0
语言成绩:
雅思6.0
录取院校
南洋理工大学对外汉语教学文学硕士
申请时间:
2025-05-14
录取时间:
2025-09-03
主要经历
 
实习经历:

北京某语言文化咨询有限公司手里中文教师助教

北京某语言文化咨询有限公司手里中文助教

天津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hsk考试辅导教师

北京某语言文化咨询有限公司手里中文助教

青海省美术馆布展部实习生

 
课程设计:

青海互助方言的位移表达研究

基于“六书”理论的国际中文汉字教学教具设计

 
     

我生长在青藏高原,雪山草原赋予我坚韧,却也让升学路径的选择相对局限。在这里,出国留学从不是主流,身边多数人更倾向毕业后留在本地,循着考公考编的稳定轨迹前行。

 

我曾以为自己也会步入这样的常规人生,直到一次偶然契机,为我打开了留学的窗,让我踏上这条少有人走的路。原本期待25fall申请季实现梦想,未曾想,26fall开端,命运竟送来了意外惊喜。

一次偶然点亮了升学方向

 

上大学前,我对“留学”几乎毫无概念。直到大三,身边同学纷纷为考公、考研或就业奔走时,我却因信息闭塞陷入深深迷茫。我既不清楚不同升学路径的区别,也不知道自己的兴趣能匹配哪些职业,像站在十字路口,看不见任何路标。

 

转机藏在一个寻常夜晚。我在社交平台刷到本校学姐的分享,她通过留学平台,成功申请到海外院校的教育学相关专业。那是我第一次真切意识到,除了考公和本地就业,还有“与众不同的路”可走。高原赋予的韧劲被唤醒,我想挑战自己,跳出熟悉环境,在全新教育体制中拓宽学术边界,让人生视野越过群山,望向更广阔的世界。

带着这份好奇,我咨询了留学平台老师,也第一次清晰看清自身差距。绩点停留在“2”开头,高中时对语言学习的忽视,让英语水平远落后于同龄同学。但这份“看清”没让我退缩,反而让我有了明确目标。我开始和老师一起制定背景提升计划,从绩点、软背景到语言能力,一步步填补短板

 

GPA2.95一路爬到3.8

 

指南者的规划老师第一次和我沟通时,没有回避我的困境。“你的申请难度不小,但好在还有时间调整。”这句话成了我接下来一年的动力。我知道,唯有“极致努力”,才能扭转局面。

 

大三开学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修大一、大二分值较低的课程。可现实很快泼来冷水,重修课程时间与现有课程严重冲突,很多科目根本报不上名。

 

我没就此放弃,一次次找学院老师沟通,说明留学规划与决心,请求允许旁听其他班级课程;之后又反复和教务处协调,终于争取到重修名额。那段时间,我的日程表被排得满满当当。白天上新课,晚上和周末听重修课,课后还要补修之前落下的知识点。

 

汗水很快有了回报。重修前绩点2.95,而大三开始的四个学期,绩点一路攀升至3.65、3.8、3.89,最后一个学期更是拿到将近4.0的满分。之前落下的“债”,被我一点点还清。

 

与此同时,英语学习成了生活“日常”。没有整块时间刷题,我便把碎片化时间用到极致。吃饭时看英美剧集,边看边记生词与常用表达;走路时听英语听力,从新闻到学术讲座,一点点适应英语语境。

 

慢慢的,我不仅能看懂英文文献,还能流畅和外教交流。这门曾让我头疼的语言,后来成了申请中的“加分项”。

 

这段经历里,收获远不止成绩提升。我学会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掌握高效学习方法;也学会清晰表达诉求、与老师沟通,变得更主动、更有韧性。此外,我还积极参加学校实习,拿到奖学金与荣誉证书。这些“隐形财富”,后来都成了文书里的亮点,也为职业规划埋下伏笔。

 

遗憾也成了惊喜的开端

 

若说绩点提升是“稳步推进”,语言考试与专业申请便是“一波三折”。

 

我的英语基础有多薄弱?高中英语最多考70多分,而我最心仪的专业是“语言学”,这是一个对英语能力要求极高的领域。第一次考雅思,只拿到5.5分;第二次勉强提至6.0,前前后后经历了6场雅思考试,成绩始终定格在6.0,迟迟无法突破。看着语言学专业多需6.5+的申请要求,我既焦虑又不甘。

 

25fall申请季,平台老师为我推荐了一些“稳妥”专业方向,其中包括香港浸会大学的相关项目。2月时,我收到浸会大学通知,要求补充姓名多音字证明。但那一刻,我做了个“大胆”决定,不补充材料。不是任性,而是实在不想妥协。

 

我想再给自己一点时间,等英语成绩达标,再申请真正喜欢的语言学专业。于是,我调整计划,决定投入26fall申请,同时为降低风险,还开始兼顾考研复习。那段时间,每天要同时准备雅思、考研专业课和申请材料,压力大到常失眠。

就在我快撑不住时,5月的一天,指南者的老师又带来了好消息。他帮我申请了南洋理工大学教育学院的春季项目,而我,拿到了offer。那一刻,所有疲惫烟消云散。不用再承担“双线备考”的风险,也终于有了明确的未来方向。

 

后来我才知道,南洋理工大学教育学院格外看重“实践经验”,而这正是我当初听从老师建议积累的优势。作为学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我利用课余时间去国际交流学院做HSK中文测试指导教师,还参与了和美国大学合作的线上中文教学项目。这些看似普通的实习经历,恰恰成了申请成功的“关键筹码”。

 

虽然没能直接申请到最喜欢的语言学专业,心里难免有遗憾,但这份offer更像是对过去一年努力的肯定。

 

文书老师告诉我,“南洋理工的平台能帮你快速提升学术能力,未来无论是申请二硕转语言学,还是积累相关经验进入领域,都有更多可能。”这句话让我豁然开朗。遗憾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提前规划远比临时补救重要

 

回望整个申请路,我走了不少弯路。大一大二因缺乏规划,浪费了提升绩点的最佳时间;重修时因不了解课程政策,多跑了很多次教务处;语言学习起步太晚,导致后期陷入“赶ddl”的焦虑。

 

这些经历让我明白,“提前规划”远比“临时补救”更重要。如果要给学弟学妹建议,我想分享这几点:

 

尽早摸清“规则”,避免无效消耗

 

刚入学就去了解学院的课程设置、重修政策和绩点计算方式,选课前列好优先级,上课认真听讲、及时整理笔记。能一次学好的课,就别留到重修。

 

我曾因为要准备重修考试,在同年级同学都提行李箱回家时,一个人留在学校备考,那种孤独感至今记得。少走弯路,才能有更多时间思考方向。

 

实习求“精”不求“多”

 

别盲目跟风做实习,选择和未来方向相关、有深度的项目更有意义。我曾为“凑数量”做过无关实习,后来发现真正有帮助的,还是那些和教育、中文教学相关的经历。

 

优质实习不仅能提升能力,还能帮你确认“是否真的喜欢这个领域”。

 

语言学习别拖延

 

英语(或其他外语)不是“突击就能提分”的科目,尤其是申请文科专业,语言能力直接影响文书、面试甚至未来学习。

我因起步晚,多次雅思卡在6.0,差点错过心仪项目。别把压力留到最后,从大一开始每天积累,比考前熬夜刷题更有效。

 

找到靠谱的“引路人”

 

如果像我一样初期信息闭塞,不妨多咨询学长学姐、学校留学指导老师,或选择靠谱的规划平台。

我很庆幸当初遇到耐心的规划老师,帮我理清提升路径,也在焦虑时给予鼓励。好的指导能帮你避开很多“隐形坑”。

 

写在最后:

每个人的路都有自己的节奏,无论选择留学、考研还是就业,只要明确方向,一步步扎实走下去,终会收到属于自己的“心仪offer”。

 

愿你少些迷茫,多些笃定,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

 
 
 
 
 
 
 
 
老师
我是 的搭档
联系我
已为您分配留学咨询顾问老师 ,请等待顾问老师和您联系。
如需更换老师进行咨询,请联系客服
400-183-1832
预约咨询
电话咨询
您的会员等级不足
前往指南者留学App查看等级详情
取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