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遇到问题
Q:长时间接收不到验证码怎么办?
A:您可以拨打我们的客服热线400-183-1832进行语音辅助
没找到相关问题?点此联系客服
选择国家地区
指南者留学logo
指南者留学
选校/定位/规划 必备工具
打开App
“收到港大offer后,我立刻结束了申请”,对外经贸学姐首封offer即收官,均分85,秒录取香港大学、新国立!
指南者留学 2024年08月08日
阅读量:1615
学员背景
Y同学
本科背景
GPA:
85.19
语言成绩:
雅思:7(L:7.5/R:8,5/W:6.5/S:6)
录取院校
悉尼大学商学硕士
申请时间:
2023-11-08
录取时间:
2023-12-06
新加坡国立大学定量金融理学硕士
申请时间:
2023-11-03
录取时间:
2024-01-30
香港大学金融学硕士
申请时间:
2023-10-11
录取时间:
2023-11-24
墨尔本大学金融学硕士
申请时间:
2023-11-08
录取时间:
2024-05-21
主要经历
 
科研经历:
奥纬咨询商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绿色债券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
 
实习经历:

xx财富证券有限公司 xx实习生、xx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xx项目实习生

 
     

 

我的本科是某211财经的金融工程专业,申请绩点85.19,雅思7.0,GRE324。在24fall的申请中先后拿到港大金融、新国立量化金融、墨尔本金融(mof)等项目的offer。最终选择港大金融项目。

 

这一路有波折有收获,希望我的经验能够为相关专业同样申请留学的小伙伴提供一点帮助。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金融从业尤其看重院校和学历,因此我从入学就明确有着读研的想法。家人也对我寄予至少保研本校的期望。

 

但在大一期间,由于时间投入少且学习方法不恰当,我的绩点惨不忍睹(3.0)。在较为封闭的环境中缺乏自主探索以及与优秀前辈的探讨交流,我晃荡无知地度过第一学年。直到公示排名,我才紧张意识到自己落后太多,需要很努力地追赶才有望保研。

 

大二时,陆续有一些留学中介联系到我。通过案例讲解和规划讨论,我意识到申请和保研的准备过程具有较高的重合度,都需要竭尽所能提升绩点,然后丰富自己科研、实习等方面的软背景。

 

指南者可以提供个人申请规划、标化考试课程、背景提升机会等帮助,这些能够使我将更多精力投入校内课程学习和绩点提升。经过综合比较和与父母的商量,我于大二下学期签约了指南者机构。

 

 

充实而忙碌的留学准备

 

决定留学后,大学的每一阶段都变得充实而忙碌。

 

关于绩点

 

每学期都要结合课程内容、难度和给分情况认真选课,并全力备战期末,以提升绩点。为了降低前期低分课程的权重,我在培养方案以外多修了十多学分。

 

大一,我的GPA只有3.0。大二签约时提升至3.3。大三结束时的申请成绩定格在3.4,均分85。

 

毋庸置疑,均分是招生官判断学生学习态度及学习能力的首要标准。尤其是尽可能提高与所申请项目强相关课程的分数,并尽量寻找这些课程的老师作校内推荐人。

 

由于我所就读的院校无法进行重修刷分,我一方面尽力获得专业课高分,一方面多修了几门给分友好且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只有通过多修学分,才能降低前期低分课程的权重,拉高总平均绩点。

 

关于标化和背提timeline

 

大二:

 

大二下学期,我积极参与了一个大创项目,申请到一份科研助手的工作。

 

大二暑假,我完成了指南者的实战背提项目,报名参考了第一场GRE,也做了一段金融科技相关的实习,在实践中激发了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大三:

 

大三上学期,我参与了校内老师的案例分析项目,又做了有关消费者行为量化研究的科研助手。

 

大三下学期伊始,我立即投入雅思备考,也找到了一段线上行研实习。4月中旬雅思出分后,我与同学组队参加了奥纬商赛。

 

大三暑期是最后的背提阶段,我一边做着投行实习,一边疯狂刷GRE,终于在9月初考到324分。

 

出分后,我几乎无缝衔接找到下一段实习。终于在做第四段实习的同时,开始投入了申请材料撰写工作。

 

关于申请材料准备

 

考虑到经济成本且打算回国就业,我的选校清单基本只有港三新二的金融和金工类,另外加了墨尔本金融mof并以悉尼商学保底。由于前期就与指南者的选校老师有过多次沟通,我在8月就快速敲定了选校清单。

 

此后,指南者的申请老师为我详细列出了相关项目的申请门槛、所需材料等信息。并提醒我按照模板尽早填写科研实习等背景经历,为文书老师留出高峰季的构思时间。

 

 

由于个人原因,我的文书材料直至9月初才给到老师。距离港大第一轮截止只剩一周,非常感谢文书和申请老师的全力配合,前后修改3次终于按时提交了满意的PS和CV。

 

也感谢老师们帮我填写网申材料,提醒我各项目的提交时间,我才有更多精力专注于思考和打磨文书内容。

 

 

把握每一份实习机会

 

写文书的时候我有意识地将自己的4段实习经历串联起来。个人认为大家可以尝试将实习轨迹中的技能学习及业务感悟与所申请项目的兴趣起源、过程探索及目标实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丰富合理的storyline。

 

就我个人而言,大二暑期我在某金融科技私企接触到构建小微信贷智能风控体系的业务逻辑,亲身体会到如何运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优化金融服务,也锻炼了SQL、python等编程技能。

 

业界实践进一步激发了我探索课业知识的热情,后期专业课成绩也有了提升。

 

大三我兼顾了一段金融工程方向的线上行研实习,熟悉了主流FOF策略的因子构建以及研报的撰写规范。

 

大三暑假的投行实习,我通过参与近10个项目的尽职调查等工作,掌握了快速认识一个行业、了解一家公司、撰写资本运作建议书的方法和框架。进一步认识到公司估值、企业融资等金融知识如何赋能实体经济。

 

在递交申请的ddl之前,我几乎无缝衔接找到一份财富管理战略岗的实习,并与leader协商开到了一份可用于申请的实习证明。

 

尽管这段实习经历未能呈现在文书中,但个人认为凡是在港校毕业生就业报告中提及的big name企业的实习经历,都能一定程度上体现申请者的求职潜力,更多得到招生官的认可。

 

学弟学妹们可以利用好校内外职业发展资源,主动了解商科各赛道的求职路径并有意识地积累所需技能点。

 

机会往往留给有准备的人,与其焦虑选择赛道,不如先行动起来。

 

即便实习路径不是all in某一赛道然后做到big title,也总能找到一段实习收获中与所申请项目相契合的点,同时在每一段实习的感受与比较中逐步明晰个人求职方向。

 

总之,建议尽早了解获得主动选择的机会。认真投入,总有收获。

 

 

三战GRE,终于分手

 

从获取资料记背单词开始,直至出分,备考标化的我们仿佛永远在面对multitask。(当然,我也见过大佬同学一周考出雅思8分)

 

本人英语基础一般,六级裸考不到500,第二次半裸考530+。外加需要兼顾绩点提升和科研实习,我的雅思和GRE备考之路也较为曲折。

 

雅思

 

我在大三下开学时正式开始备考雅思。3月备考,4月中旬出分7.0。指南者的雅思网课有较为完备的备考指导和方法介绍。个人觉得听网课跟着老师的教学计划走就可以了,刷一遍剑雅10-17,背一些老师提供的作文素材,结合b站up带背整理一份专属口语模板就够了。

 

GRE

 

我在大二暑假就初次报名了GRE。当时一边准备期末,一边听了指南者的网课。老师的方法指导非常清晰,但我听课时单词储备不足且疏于练习,效果不佳。

 

暑假我主要通过“再要你命3000”小程序背单词,直至考前也只背了2/3,于是首考不到310。二战是在学校期末结束的次日赴考。听了青山学堂及加一学姐的相关方法课。听巍哥单词串讲视频并拉了excel表格进行记背,个人觉得效果好很多。

 

但基本没刷填空和阅读,且备考与期末同步,二战仅315。第三次是在九月初,以324的分数惊险幸运地与GRE分手。在巩固个人excel单词表基础上,通过加一学姐冲刺班的课程视频、讲义和模考卷完成备考。

 

总的来说建议大家至少留有1个月时间备考GRE(每天60%以上精力投入GRE)。背单词初期可以看看北大加一学姐/张巍的单词串讲视频,理解词义把握重点词汇,与此同时整理个人的单词excel。

 

 

二三轮利用excel重复和巩固即可。填空、阅读及quant部分先听一下方法课,然后各找一份高频备考资料多练多总结。

 

时间有限,一定先刷最常考的题呀!

 

认定港大

 

临近放榜那阵自己频繁刷xhs了解审核进度以及与录取相关的蛛丝马迹。越关注越忐忑。

 

在实习工位上收到邮件的第一反应既惊喜又有些不可置信,最理想的项目最早就下了offer,不敢相信申请季在11月就早早结束,反复读了admission邮件甚至第一反应是和申请老师确认一下。

 

由于是定校时就觉得最理想的项目,所以基本没有犹豫就交了留位费。后续有收到cuhk金融、ntu金融、nus绿色金融等项目的面邀,并未参加。1月收到nus量化金融的offer。

 

但个人并不擅长数学类课程,觉得港大金融的课程设置更加丰富,希望在本科金工学习的基础上对公司金融、企业融资等内容有更多了解,于是还是选择了港大。

 

国内金融机构对港三新二的认可度是一样的。个人觉得选择项目可以优先考虑课程设置与自己就业方向的匹配度,毕竟要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较好地衔接职业规划,才好发挥留学费用的投资效益。

 

 

乐观者赢未来

 

从刷绩点到考标化、攒实习,我的申请过程有不少拖延、不尽人意的地方。直到压着ddl递交申请材料,三维和背景也勉强处于一般的水平。但是仍然感激自己的付出,也无比感激家人、朋友和申请老师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

 

申请是一场持久的提升,也是一个认识自我、向理想的自己靠拢的过程。

 

尽可能多尝试

 

直至撰写PS整理素材,我才意识到每一份付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没有名词的比赛也能收获一份报告或者是提高对某领域的认知积累,即使是赛道不统一的多段实习,也能从不同视角带给我们对所学专业和职业规划的思考和启发。

 

 

注重心态调整

 

面对往年案例和同辈的申请进度及三维背景,面对标化考试的不顺或项目实习等多重任务的压力,我们难免陷入沮丧甚至是焦虑的负面情绪。

 

但即使是在竞争中我们也可以更多关注自我提升而非和别人的比较,用实际行动的收获向招生官证明自己的确值得那个offer。

 

 

希望学弟学妹怀着积极争取的心态,保持自信,持续努力,或早或晚,一定会收获心仪的offer。

 
 
 
 
 
 
 
 
 
 
老师
我是 的搭档
联系我
已为您分配留学咨询顾问老师 ,请等待顾问老师和您联系。
如需更换老师进行咨询,请联系客服
400-183-1832
预约咨询
电话咨询
您的会员等级不足
前往指南者留学App查看等级详情
取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