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遇到问题
Q:长时间接收不到验证码怎么办?
A:您可以拨打我们的客服热线400-183-1832进行语音辅助
没找到相关问题?点此联系客服
选择国家地区
指南者留学logo
指南者留学
选校/定位/规划 必备工具
打开App
一周拿下曼大,斩获KCLoffer的我,被UCL脆拒后飞速补救,终于圆梦G5!
指南者留学 2024年10月08日
阅读量:1112
收录于合集

 

学员背景
L同学
本科背景
圣安德鲁斯
心理学
GPA:
15.2
语言成绩:
英本
录取院校
曼彻斯特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与劳资关系理学硕士
申请时间:
2023-11-27
录取时间:
2023-12-06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健康心理学理学硕士
申请时间:
2023-11-26
录取时间:
2024-02-14
伦敦大学学院健康心理学理学硕士
申请时间:
2024-06-01
录取时间:
2024-06-03
主要经历
 
科研经历:
研究项目:《某地区老年群体轻度认知障碍的研究》、探究线性加权平均模型是否能解释单眼立体视觉 ?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与面部表情的识别能力的关联
 
实习经历:
某公司hr实习
 
     

 

 

大家好,我是Chloe,是指南者24fall的学员,很高兴今天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整个申请+英国读书的经历。首先小小地介绍一下我的背景:我本科是在英国某QS100左右的学校就读,专业方向是心理学。我在24fall的申请季中一共申请了7个英国的项目(UCL*2,爱丁堡大学*2,KCL*1,曼彻斯特大学*2),其中有两个项目是人力资源管理(HRM)方向的,其余都是和心理学相关的。我最终获得了UCL 1个项目(MSc Health Psychology)、KCL 1个项目(MSc Health Psychology),和曼大 1个项目(MS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的录取,并决定在今年9月入读UCL。

 

一年制硕士对我来说刚刚好

 

在申请的过程中,确定留学的国家对我来说是用时最少的——因为我只打算申请英国,没有考虑过申请其他国家。这可能跟我喜欢稳定的性格有关,因为在英国呆久了之后感觉自己已经习惯了这边的生活,再加上我对其他留学比较热门的国家(类似美国、香港、新加坡等)不是很熟悉,就不太愿意换个地方了。同时,英国本身也有非常多学术水平世界领先的好学校,我自己本身也不是什么学术方面的顶尖卷王,英国这边的一年制硕士对我来说就刚刚好很合适。我的申请结果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但是我的整个申请季的心路历程其实非常的跌宕起伏。我的整个递交timeline是:

 

1. 11月底提交6个项目的申请(UCL*1,曼大*2,爱大*2,KCL*1)-12月初推荐信全部上传完毕- 2月中拿到全部decision(2个offer,4封拒信)

 

2. 2月中旬补交UCL一个项目的申请- 4月初拿到offer。

 

总的来说,我哪怕是最初的递交的时间点其实也已经非常晚了,因为英国很多项目的录取是很讲究先机的,递交晚总是会有些劣势在。与此同时,12月底就是圣诞节,当时我的判断就是短期内不太可能收到录取结果。因此,我提交完之后整个人是很慌张的。在那段时间,尽管我知道再焦虑也没有什么用,但我还是经常大半夜不睡觉疯狂翻小红书的各种帖子,去看大家基本上都是多久拿到的结果、大家的学术和实习背景,疯狂思考自己到底能不能被这些项目录取。

 

一周拿下曼大

 

出乎意料的是,曼大莫名很给力(之前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他们给结果非常的慢,所以我反而感到很意外)——在我提交完的一周之后,就收来了它HR方向的那个项目的offer。

 

 

收到这个offer的时候我马上原地飘了,感觉申请貌似也没有很难,简简单单就拿到了一个offer(别骂了我后面真的被狠狠打脸了)。因此哪怕在不久后的12月20日我水灵灵地收到了曼大的另外一个项目(MSc Health Psychology)的拒信,我的心态依旧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从这个时候开始,客观上来说我已经不用特别担心申请这个事情本身了,因为我最起码已经拿到了一个项目的录取,我怎么样24fall都是有书读了。但是人是贪心的,再加上虽然我理智上知道我所申请的这些英国学校都非常的好,但是多少还是受到了排名的影响,我更希望能拿到G5的offer。因此我对另外几个学校的申请并没有太关注了,哪怕我后面爱大两个项目都收到了拒信,我的心情都没有太糟糕。我那时全身心关注在了UCL的第一个项目(临床心理相关)的申请结果上。

 

被梦校拒后飞速挽救

 

很戏剧化的是,2月份的时候,我在同一天收到了KCL的offer和我第一个申请的UCL的项目的拒信。我当时感觉天都塌了,尤其是在知道我很多朋友都陆陆续续收到UCL的录取之后,我变得非常焦虑,KCL的offer也并没有能让我感到好受很多。

 

 

因为UCL最多可以申请两个项目,于是我飞速跟指南者的文书老师商量,以我之前KCL的PS为模版,根据UCL的情况改了一篇新PS出来,马上在几天内提交了UCL Health Psychology项目的申请。非常幸运的是,在四月初的时候,我还是最终收到了UCL的录取,且得到con offer的那天我还在激情赶我本科阶段最后一个需要提交的coursework。

 

 

反思我整个的申请流程,我觉得我能给未来申请英硕的同学最大的建议,就是一定要提早准备、提早申请,一切都要尽量往前赶。我觉得我申请结果相对比较理想的一个因素之一就是我本科是英本,申请英国的硕士会天然占些优势,因此可能相对申请难度会低一点。所以即使我四月份才提交UCL第二个申请的时候,也没有受到特别大的影响(当然这些仅仅是我个人的主观推测,具体还是要以大学本身的录取标准来看)。反之陆本的bg这两年卷到飞起,因此大家一定一定要提前赶,不然到后面名额越来越少,对申请者的背景要求会越来越苛刻,录取的可能性也会低很多。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提交申请晚但依旧获得录取的这件事:哪怕是到了申请季的结尾,只要还有申请的机会,也请同学们不要气馁,一定要去试一试,因为只要项目还在开放申请,总归还是有一定概率会被录取的(虽然这个概率有多高没人能保证),但不去尝试的话一定什么都没有。

 

关于申请项目的选择,也一定要慎重和用心。我一开始申请的UCL的项目是和临床有关,但其实我bg更突出的方向是偏健康心理的一些个科研的经验,因此其实不是非常匹配。同时,心理学和临床相关的专业竞争都非常的激烈,但我当时因为有好几个学校已经申请了Health Psychology,且没有什么其他想申请的专业,所以脑子一抽,UCL一开始只申了一个项目。现在看来如果是以保高排名学校的offer来看(当然这个角度非常功利,大家可以酌情听取),我这个最初的申请策略还是存在一些战略性失误的。因此后面的同学也可以吸取一下我这个经历,争取不要踩类似的坑了。

 

选择UCL的原因不只是排名

 

我选择UCL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实话实说,肯定是和所谓的排名是有关系的。虽然我非常清楚,排名这种东西其实参考意义不是非常的大,但是因为我本人还是期望未来回国发展的,国内就业大环境目前来看还是很注重排名这个东西,所以我对项目和学校的选择很难真的抛开这点不谈。其次,我选择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UCL本身在英国甚至是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度和声誉还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在心理学以及相关的领域的研究也是非常强势的。其实现在网上很多对UCL比较负面的评价其实是跟“一年水硕”以及UCL本身开的很多跨学科“缝合怪”专业的硕士项目录取难度低有关的。一年硕这个事情的目前争议还是很大的,不光是UCL,很多英国大学以及一些其他的外国学校都面临这个问题。 

 

客观上来说,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从学术的角度来看,一年确实很难取得有非常大的成果或者在学术水平上有着特别大的提升效果,且一些项目的录取确实是要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对于就读难度这个事情,真的因人因项目而定,很难一概而论,我在此其实不想做出偏向任何一方的评价,因为大家在选择与不选择,看不起与看得起这件事情上标准与目的都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我个人认为评价UCL的时候不能只考虑硕士这一年的课表,而更应该以一个更本质的角度去考虑,即UCL确实是一个非常有声望且有着非常多顶尖科研课题组的世界级学校,同时坐落在伦敦这个充满了机会与机遇的超级城市。这就意味着这个平台本身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机会,不论是未来想致力于继续深造还是想找一个比较满意的工作。这在我看来才是“一年硕”能带给绝大部分学生最大的收获之一,而不仅仅是所谓“水硕”所提供的那一门门课和留的一篇篇essay。 

 

UCL与伦敦初印象

 

我目前在伦敦待了不过一个多礼拜,所以本质上也不是非常了解这里具体的情况。但我确实很明显地感觉伦敦相对于其他地区,生活成本真的很高很高很高。例如我花着几乎和我之前一样多的房租,但因为保证地理位置方便我上学,我只能住比之前小了将近一半的房子。 但确实伦敦的生活也非常的充实和丰富多彩。我这几天几乎天天泡在外面,因为新鲜有趣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可以参加的校内校外活动也实在是太多了。我这个已经算是比较宅且内向的人都能很明显感觉到这些,说明伦敦肯定是那些非常喜欢社交和参与各种活动的人的天堂。

 

 

但从大的在英国留学生活的角度来说,我能给出的最真诚的建议就是:要尽力体验,但不要强求自己融入。我曾经听到过很多来自国内的同学跟我说,尽管他们客观上已经很努力了,但还是会觉得自己不能融入当地的氛围是因为自己不足够努力、自身能力不行。首先,一个异国文化,带给人们的一定不只是有新奇和有趣,肯定也有很多不适不理解的部分。与此同时,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文化的喜好程度天然就是不一样的:有人可能会马上适应且享受英国的学习与生活,但有的人可能完全不适应且感到很焦虑。这点在我看来都是非常正常的,因为是人就有自己的喜好和倾向性,只要你试图体验与理解过,结果有时候仅仅是一个你体验过的结果,即你知道了自己喜欢不喜欢,适应不适应,而本身和个人本身的能力高低没有本质的关系。留学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场修行,因为要在异国他乡独立面对很多事情,这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件不太轻松和容易的事情。不要对自己过分苛刻(当然如果真的自身完全没有努力的话那还是要合理反思一下自己的),且应该更专注于体会自己最根本的需求,来积极应对在英国呆的这一年。

 

写在最后

 

其实我也非常理解,很多同学选择就读一年制授课型硕士的原因完全不是因为纯粹的学术热情,更多是因为大环境目前对更高学历的需求。很多人也很清晰地知道自己其实对搞学术没有特别高的天赋和热爱,或者可能模糊地有那么一点点喜欢,但是对于继续往下深造这件事情还没有一个具体且清晰的概念。我本人其实是后者,且时常迷茫。但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就读一年硕也是一个很好的缓冲期;如果决定了要就业,那么一个硕士学位可以成为很多工作的敲门砖(肯定不能只考虑学历,能力和机遇也很重要,只是客观地说一些学历现在在求职上起到的一定作用,一定要杠的话就是你对);如果要决定继续深造,那么大学的平台也可以成为寻找更多科研机会以及读二硕、读博的机会。这两年整体的就业环境和大环境都比较低迷,容易导致大家对于自己所做的一些选择持有一个迷茫、质疑和焦虑的态度,包括出国读硕这件事情。我只能说,横竖都是要做一个选择出来的,既然已经做了这个决定,那就坚定地走下去吧,尽力去体验,尽力去生活。祝在读这篇文章的各位以及我自己,前途似锦,心想事成。

 
 
 
 
 
 
 
指南者留学老师
您正在预约联系老师
简单填写基本信息,完成导师预约
以下信息仅供导师提供定制服务,我们承诺保护您的隐私安全
*手机号码
*目前学历
本科大四
本科大三
本科大二
本科大一
硕士在读
博士在读
其他
*留学意向地区
提交
预约成功
顾问老师将尽快联系您,请保持手机畅通
返回首页
下载指南者留学App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您的会员等级不足
前往指南者留学App查看等级详情
取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