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遇到问题
Q:长时间接收不到验证码怎么办?
A:您可以拨打我们的客服热线400-183-1832进行语音辅助
没找到相关问题?点此联系客服
选择国家地区
指南者留学logo
指南者留学
选校/定位/规划 必备工具
打开App
在新国立,80%的同学是中国人!”学姐入读NUS后才发现,现实与想象截然不同……
指南者留学 2025年11月07日
阅读量:1060

 

学员背景
L同学
本科背景
上海科技大学
工业设计(智能设计)
GPA:
3.74/4.0
语言成绩:
托福102
录取院校
悉尼大学经济学硕士
申请时间:
2025-01-01
录取时间:
2025-04-04
悉尼大学商学硕士(扩展课程)
申请时间:
2025-01-04
录取时间:
2025-01-14
墨尔本大学管理学硕士(市场营销)
申请时间:
2024-12-31
录取时间:
2025-04-30
新加坡国立大学市场营销分析与洞察理学硕士
申请时间:
2024-11-27
录取时间:
2025-02-13
主要经历
 
实习经历:

某测量师事务所市场营销

上海某公司品牌设计实习生

某有限公司产品部UI

 
竞赛:

毕马威大赛——某银行 ESG 可持续发展报告

视障人群可穿戴设计

 
海外交流: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换

 
课程设计:

某餐厅市场扩展与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某化妆品集团的竞争策略及其国际扩张战略研究

 
     

 

(?点击查看学姐录取背景、个人经历)

 

大家好,我本科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在校期间参与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BHGAP)交换项目,也陆续积累了包括市场营销在内的三段实习经历。语言方面,我取得了托福102分的成绩,为后续的申请打下了基础。

 

靠着这些积累,我最终顺利拿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市场营销分析与洞察专业的 offer,现在已经入学两个月啦,预计2026年8月毕业。

 

 

这段时间在NUS的学习生活,让我有了不少新鲜感受和小收获。今天就想把这些体验慢慢分享给大家,或许能给对这个专业或对NUS感兴趣的朋友,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参考~

 

80%的同学都是中国人,但真不水

 

来新国立之前,我曾乐观地设想这里的课业压力会相对较为轻松——毕竟之前在伯克利交换时读的是创业管理,与NUS的市场营销同属商科领域,总觉得两者差异不会太大。

 

想起伯克利的交换经历,创业管理课程多通过案例研究来阐释理论,作业量不大,学习节奏较为舒缓,因此我也期待着能在新加坡度过一段更为闲适的求学时光。

 

然而,入学后我才发现,现实与想象截然不同。

 

 

这里的课程压力远超我的预期,其中约八成的课程内容涉及统计与数理分析,完全打破了我对“水硕”商科的刻板印象,这个项目更像市场营销与商业分析(BA)的融合体,极其注重数据能力的培养。

 

不过幸好,之前的积累刚好能帮我应对这份压力:我在大四下学期修完了概率论,并在阳狮集团的广告投放岗位实习中积累了统计与Excel的实际操作经验,这些知识和技能都在课程中派上了用场;

 

至于全英文教学,我也不算陌生,本科阶段我的数学课本就是全英文教材配中文授课,也算是提前适应了一些。

 

 

 

我们专业约120人,其中80%来自中国,其余则由印度、韩国及欧洲同学构成。

 

尽管中国学生占多数,但大家的学术背景非常多元且实力出众:不少同学是跨专业申请,来自金融、经济学甚至理工科领域。

 

从录取背景来看,能明显感受到新加坡高校对海外本科或中外合办院校学生的青睐,比如我们专业中不乏来自港中深、宁诺以及纽约大学等美本、英本院校的同学。

 

此外,我们专业还有部分同学已有海外硕士学位,或具备几年全职工作经验,选择来NUS深造二硕。

 

整体而言,大家的本科院校背景都非常扎实,几乎未见院校出身较弱者,绝大多数来自海内外知名学府。

 

这样的组成一方面反映了港新高校在录取时对“硬背景”(如本科院校、GPA、标准化成绩)的重视。

 

另一方面也直接提升了学习氛围

 

在小组合作中,几乎无人划水,每个人都极具责任感,愿意为高质量的项目成果投入精力与智慧。这种由优秀同伴带来的正向压力,无疑也是推动每个人不断前进的重要动力。

 

 

新国立的课堂安排上也颇具特色。我们百余人的班级被拆分为两个小班,在一间中型阶梯教室上课。

 

虽然一周只有五门课,但每门课动辄三小时,全神贯注听完其实很耗精力。当然教授通常不会上满,一般两个半小时左右。

 

 

我的四位授课教授风格各异:两位来自韩国,一位中国籍,还有一位中东裔。

 

韩国籍的Min Kim教授和中国籍的张妍教授非常注重课堂互动,时常提问;而中东裔老师和Dayong教授则偏好留出半节课让大家随堂练习,并随机抽人进行展示。

 

其中,Min Kim教授令我印象尤为深刻。他为人亲切负责,在我们确定选题时,我曾发去一封冗长的提案邮件,他半小时内便予以回复。

 

期中考试后,他特地告诉我们,研究生阶段应更关注学习过程本身,而非一味追求分数。在他的课上,我们也被鼓励使用生成式AI辅助解决问题,可谓十分开明。

 

 

除了课堂上的挑战,课下的任务更是对时间管理与团队协作能力的极致考验。几乎每一门课程都需要准备小组项目、个人作业、考试以及专题报告,多种任务交织并行,让整个学期都充满了紧张的节奏。

 

此时13周行课制的急促让人有些欲哭无泪——学期仿佛被压缩成一场不断加速的短跑:期中考试密集出现在第7至第8周,而第11周左右,所有课程的期末项目又几乎同时压来。

 

那种感觉就像是刚冲过期中线的你,抬头一看,所有的期末任务已如浪潮般“吻”了上来,丝毫不给人喘息之机。

 

我所上的这些课程都对数据分析能力的要求极高。我不仅需要花大量时间寻找合适的数据集,有时还需从头设计调研问卷,收集一手数据并完成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甚至被迫升级了自己的时间管理系统。

 

在过去,我习惯用便签随手记录待办事项,但我在NUS发现这种方式已完全无法应对如今多线程的工作模式:频繁的小组讨论、课程活动、个人任务,使我不得不转向使用Outlook日程表进行精细规划。

 

可以说,NUS硬生生把我这个随性的“P人”逼成了计划型的“J人”。

 

到了学期后半段,就连协调小组讨论时间都变得异常困难。每个人都像陀螺一样高速旋转,日程表上密密麻麻。

 

看我密密麻麻的安排

 

以我自身为例,除了学业,我还入选了欧莱雅“校园创想家”项目,需要在NUS策划并执行一系列品牌活动;同时,因计划一年毕业,我也同步开始投递秋招。

 

于是,我的一天通常包括:3小时课程、1-2场小组会议,晚上则要留出整块时间投递简历、完成在线测评,白天还需见缝插针地安排面试。周末则基本被线下活动筹备和作业所占据。

 

这种高强度的生活,虽充满挑战,却也极大地锻炼了我的多任务处理能力。

 

有了NUS的学历,简历关更容易了

 

新国立精彩纷呈的校园活动

 

从破冰的orentation networking,令人热血沸腾的Supernova音乐节,到百花齐放的社团招新"百团大战";

 

从实用的线上双选会,到温情满满的中秋歌会;还有各类学长学姐经验分享讲座,都为我们的校园生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欧莱雅校园创想家,我不仅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更有机会亲自策划组织。相较于本科时期,现在的我更加懂得把握这些宝贵的机会。

 

 

不过随着学期推进,课业压力渐增,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确实有所减退。

 

格外热闹的秋招季

 

 

腾讯、小米、美团、OPPO等知名企业相继举办线下宣讲会,虽然投递流程仍需在线完成,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依然难得。

 

值得一提的是,欧莱雅虽然采用线上宣讲形式,却为参与者提供了快速投递通道。

 

我自己最大的感受是,在拥有新国立的硕士学历后,今年的秋招之路确实顺畅不少。

 

去年我在国庆前没有收到任何的面试邀请,今年我收到了京东、小米等多家知名企业的面试邀请。相比去年此时的焦虑不安,今年的心态更加平和从容。

 

就业指导服务与支持

 

 

职业提升课程和一对一辅导让我们在求职路上不再孤单。老师们会耐心地帮我们修改简历,针对心仪职位的职位描述进行模拟面试,这些贴心的服务都让我们倍感温暖。

 

面对学业与就业的双重压力,NUS也提供了弹性的解决方案。

 

以MAI项目为例,我们可以根据实习安排灵活选择毕业时间:5-7月实习则8月毕业,8-11月实习则次年1月毕业。只需在下学期第八周左右提交实习岗位通过审核,即可顺利开启实习之旅。

 

除此之外,学校支持将全职工作作为第三学期的考核项目,这对于秋招收到offer的同学也很友好,这种灵活化的安排,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新加坡衣食住行全指南

 

 

1.饮食

 

NUS校园堪称美食爱好者的乐园!十余个食堂各具特色,从Utown的Fine Food到商学院的Terrace食堂,每天都有新选择。

 

让我惊喜的是,这里还能喝到瑞幸、霸王茶姬、吃茶三千等熟悉的味道,瞬间抚慰了想家的中国胃

 

 

食堂里最受欢迎的是杂菜饭摊位,自选菜品的模式和国内食堂打饭的模式很类似。除了中式菜肴,日式定食、韩式拌饭、马来椰浆饭等应有尽有。

 

特别推荐Fine Food的泰式鸡肉红咖喱:酸辣开胃,堪称一绝。Frontier的海南鸡饭套餐只要4新,鸡肉滑嫩,酱料地道,性价比超高!日常用餐很实惠,食堂一餐5-8新元,校外食阁也在这个价位。

 

 

想要犒劳自己时,牛车水的老巴刹或市中心餐厅是不错选择,人均30-80新元,记得预留20%左右的服务费与税费。

 

我比较幸运的是,我的室友是超级大厨,我每周大概有2-3天会在家吃我室友做的菜。

 

2.住宿&开销

 

研究生基本都需要校外租房。我在商学院附近,和我另外3个朋友一起整租了一间4b3b的套房,我住的主人房(带独立卫浴),月租1600新元,加上水电网络,每月1700新元。

 

这个区域上学会很便利,到学校只用步行10分钟。但是生活便捷程度不如其他热门区域如 Clementi、Jurong East。

 

我现在的小区附近没有超市和食阁,不过小区门口就是公交站,乘坐公交前往金文泰只需要15分钟。有时候我们买菜也会用deliveroo直接外送到家,也很方便。

 

总体算下来,我一个月生活花销包含房租,大概在2500新左右,不过我们这个项目的学费很贵,大概在75000新/年所以新加坡留学也没有大家想的那么便宜。

 

3.生活体验&日常出行

 

新加坡的生活体验和上海比较类似,这里融合了多元文化,中文通行无阻。

 

不过气候差异较大,可能需要时间习惯。新加坡终年夏季但室内冷气充足,建议携带薄外套。10月后进入雨季,记得随身带伞

 

出行方面,交通系统很发达,基本坐公交车和地铁能够满足日常需求,但高峰期较拥挤。

 

在新加坡这个花园城市,虽然生活成本不低,但优质的生活环境、安全的社会治安和便利的生活设施,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舒适

 

相信你也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

 

END

 

 
 
 
 
 
 
 
 
 
 
 
 
 
 
 
老师
我是 的搭档
联系我
已为您分配留学咨询顾问老师 ,请等待顾问老师和您联系。
如需更换老师进行咨询,请联系客服
400-183-1832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您的会员等级不足
前往指南者留学App查看等级详情
取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