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遇到问题
Q:长时间接收不到验证码怎么办?
A:您可以拨打我们的客服热线400-183-1832进行语音辅助
没找到相关问题?点此联系客服
选择国家地区
指南者留学logo
指南者留学
选校/定位/规划 必备工具
打开App
“为了LSE,我放弃了康奈尔、哥大的offer。”奔赴梦校后,我在LSE找到了社科人的求职密码。
指南者留学 2024年10月29日
阅读量:1071
收录于合集

面对哥大、康奈尔多个藤校的offer,我毅然选择了女神校LSE,那是我高中时期就深埋心底的社科名校。蒙特利尔的雪飘到了伦敦——从加拿大到英国,麦吉尔到伦敦政经,经济学到公共政策,这是关于一个留子动荡波折的求学生涯。大家好,我是Emma,目前就读于伦敦政经的社会政策学院,International Social and Public Policy专业。今年八月交完毕业论文后回国,预计于十二月返回伦敦参加毕业典礼,目前处于海投找工阶段,牛马预备役。这篇文章将要介绍本人近几年学业和职场沉浮的掠影,分为申请季、就读体验和求职经验三大模块,阅读时间约五分钟。欢迎来到我的故事。

 

恋校脑与高中的白月光

 

申请季混申了英美加一共七所学校的公共政策专业,拿到了包括哥大SIPA MPA、康奈尔Brooks MPA、多大 Munk MPP和LSE ISPP等学校在内的offer。开篇曾提到过,LSE是本人高中时期以来的女神校,因为它偏科偏到我心里去了。伦敦政经以经济学和政治学、社会学等相关社科学科为大家所知,而我申请本科时的专业是经济学,辅修了社会学和心理学,是一个标准的社科脑袋。(注:经济学在国外很多体系里隶属于社会科学而不是商科)。

 

最终定校时不仅有本人“恋校脑”的滤镜加持,还经过多重的理想考量:成本、program课程设置、学术研究情况、国内外求职认可度、城市生活环境等等。定校历程非常波折,最终还是回归初心选择了LSE。快要离开校园之际回头看,我也不曾后悔这一选择。我申请季开始的比较晚,基本都是踩着学校的死线提交的。我的大学生活在22年冬天(12月左右)结束,在所有课程考试结课后告别校园,匆匆开始准备申请季。在此之前,我几乎只定下了准备申请的学校名单和简历。

 

第一批线是23年1月15日左右,只留给我半个月的时间准备推荐信、writing proposal和文书材料。那个时候忙的焦头烂额——搬家、收拾行李、准备回国,屋漏偏逢连夜雨,毕业旅游的几天还不幸阳了。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真是硬着头皮上,multitasking 属性大爆发。

 

一边线上email线下跑Office hour找教授要推荐信,一边来回修改文书。很感谢申请季的时候多位学长学姐对我施以援手,从不同角度给我的文书提出修改建议,我的每一篇文书在提交之前都改了5遍以上。令人头大的不止文书,不同program的材料要求差别很大,美国这边的公共政策普遍需要录virtual interview,有的学校还要额外提交quantitative resume。真心建议大家不要拖延,早点把能准备好的文书材料都准备好,最后准备面试。

 

 

别人的申请季一般都是9月-12月按部就班完成,本人的则是1月-3月兵荒马乱结束。可能因为我申请的MPP项目普遍截止日期晚一些,不免出现诸如别人欢天喜地晒offer而我刚刚提交申请的尴尬场景。好在我心态一直比较稳,坚信自己一定能拿到想要的结果。最终不负众望,多伦多大学在三月中旬向我伸出了第一根橄榄枝,然后是哥大、康奈尔…

 

甜蜜的烦恼随之而来。公共政策专业起源于美国,这使我在择校时格外偏好几个藤校的项目。家里人却认为藤校花费高、时间长、美国不安全,倾向于多大。作为加本的学生,我已经对生活学习了快四年的地方感到一丝厌倦。经过漫长的拉锯战,我们最终各退一步——等LSE的录取结果。由于我的第一志愿LSE-Columbia的两年 MPA被拒了,滑档到第二志愿ISPP,审阅花费了比较久的时间。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果LSE以第一志愿录取我,我反而去不成了…最终LSE一锤定音,就这样,我顺利成章地来到了高中时期的女神校。

 

就读体验四星,一星扣在毕设

 

不得不说女神校还是没有辜负我的期望,总体来说就读体验四星,一星扣在毕业论文time schedule不合理。我非常欣赏LSE的选课机制,它鼓励学生跨学院选课,选课时要写一段personal statement陈述你想上这节课的理由,由教授审核(要好好写,因为真的会拒人。。。)每个学院一般优先通过本学院学生的申请,然后再审其他学院的学生。即使没选到心仪德克也没关系,LSE还支持学生在线上教学系统Moodle上enroll,大部分课都有开放旁听权限;个别没有开放的课可以直接email教授要syllabus和reading list,教授普遍都会积极回复,很支持学生多多学习。

 

 

像我周围有一些同学想补充自己的quant背景,他们会选择线上旁听methodology department的一些教Python和R的课。学院cohort活动不算少,orientation week每天都有各种ice breaking和networking活动,借此机会大致了解到candidate profile:我们Social Policy学院学生基本都来自于第三世界国家,还有一部分美国人和加拿大人来读。学院总共200个人,中国学生占比约25%,其中陆本占比80%,同窗大部分为顶尖985及以上的学校。学生偏多,有少部分人有国际组织、智库等Public Sector的工作经验。每学期期中和期末基本都有一场学院-wise的活动,e人狂欢i人退避,大家自愿参加。

 

 

除此以外,学校的各种学术活动非常丰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Youtube的LSE Events里看到过往roundtable和lecture,每隔几天就会有一位顶尖学者到访,像今年三月Judith Butler来宣讲新书Whos afraid of gender里的观点,现场签售,教室里人满为患,票都抢不到(大虐。。)。好在很多活动支持线上参加,在我刚刚提到的Youtube频道里放出,绝不给你留遗憾的机会。

 

除了丰富的学术资源,职业活动也不落下风:招聘会、过往学长学姐分享。我个人认为们学院的重头戏应该是十一月份的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Day,非常多知名国际组织来到现场:包括总部base北京的亚投行、base巴黎的OECD、世界银行、联合国、IMF等等去年我就在疯狂赶场参加。

 

 

值得肯定的是,LSE的职业活动通常比较细分,尽量照顾到每种背景的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背景和求职需求参加。学校的career hub有各种简历修改、Cover Letter修改、求职咨询等,需要提前在网上预约。LSE基本在全球所有地区求职认可度都是蛮高的,学生毕业去向也通常都是头部的企业。 

 

欲抑先扬,最后来吐槽我最受不了的毕业论文。

 

课程安排最大的问题是毕业论文截止日期太早了,所有学院基本都在八月中旬左右截止。而据我所知,其他学校不但九月才交,老师假期保持available,可以定期跟学生meeting。我们老师一进入假期全部下线,留我们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这里要说一下,毕业论文的mentor是九月入学后就assign给学生的,每位导师大概带6、7个人。不排除有个别学生非常积极主动地很早就开始写了,但事实是大部分学生在学期中疲于上课和奔波参加活动。而在五月份写完每节课的结课论文后,我们才真正有时间和精力处理dissertation,在我们最需要导师的时候,他们的假期开始了,直到提交都不会出现。。。

 

这点我已经在学院的教学满意度survey狠狠吐槽了,造福学弟学妹,希望LSE听进去劝吧。

 

LSE有9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的项目,我们项目时长12个月,毕业典礼在冬天。毕业难度不算高,基本每门课都可以至少拿到Merit。听说隔壁经济学院是挂人最狠的学院,不关你事海本陆本,来自多么顶尖的高校,都容易栽个跟头不同学院的学费差异很大,最贵的就属金融和经济了,一年大概3.4w英镑,偏人文类的会低一些,我们学院一年2.6w英镑,想去的朋友要准备好腰包。

 

玩就完事了

 

日不照帝国,饱受人诟病的气候换来的是丰富的娱乐体验——各种艺术展、音乐剧、戏剧、球赛等,保证让你下课也不无聊,每天都花在值得的事上,卡里的钱不知不觉就消失了。

 

欧洲杯期间英格兰热闹非凡,pub火到提前一周也订不到位置,全国人民三两成团在看球,自己也不免被这种氛围狠狠感染。周末和同学三三两两去周边转转,火车一个小时可以到达牛津、剑桥,有很多诸如Hastings和Brighton的海滨小镇很有情调。作为历史悠久的国家和诸多IP的取景地,值得打卡的地方也数不胜数。

唐人街&市中心的大悲剧院

South Kensington Park

 

我租的学生公寓ensuite房型,独立厕所和床,五人共享厨房。独立位置在伦敦南岸,离泰晤士河很近租金350磅一周。英区小留活在全球美食最贫瘠的地方,去中餐馆吃属于花钱买罪受,中国人专坑中国人,味精和盐死命放。很多小留一年厨师养成系,全球的菜都可以斗胆一做,有时候还会去同学家蹭饭聊天。不过soho区还是有很多好吃的外国菜的,比如印度菜、西班牙tapas、日料等等。学校坐落于市中心,周围要啥有啥,附近的一些小馆子可以用学生折扣,很方便下课后去吃。

 

Best Things never come easy

 

聊完轻松的再聊点沉重的,最近我在参加国内和加拿大的秋招。众所周知,这几年求职大环境比较难,同学基本都在海投。目前大部分在笔试的阶段,少部分已经开始面试了。国内这边基本每个公司都有网测,加拿大则是只有金融类的需要笔试。投递时每天都在跟同学吐槽,加拿大的公司平均10分钟就可以投完一份,国内的要填的非常多,很多国企要求填写的格外多:身高、体重、父母职业、实习证明人等等,大大拖慢了投递效率。

 

现在一天平均投5-10份就已经掏空了身体。能筛选后发笔试的已经算大善人了,海笔的公司完全让人抓狂。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LSE的名声还是没问题的,无论是public还是private都在target school名单上(除了北京选调生)。回国求职大部分卡QS排名,LSE作为QS 50的守门员稳稳的很安心,金融行业更是青睐有加。尽管本人更偏好进入国际组织,但他们基本不收应届生,而且很多会有国籍和签证的限制,智能曲线救国,先去private sector干几年积累经验,再找机会跳槽去。我的过往实习普遍都是商业分析、战略分析和咨询师相关的,因此求职方向基本是商业分析师相关的岗位,卷的很厉害。秋招一个多月,现在国内外加起来投递快一百份,大约有一半拿到了OT,10%拿到了面试。路漫漫其修远兮…

 

 

凡事发生必有利于我

 

回顾这几年发现,很多事都是自己硬着头皮上,拿到了很好的结果。The best things never come easy。希望大家无论在哪都能保持一个好心态,坚信自己一定能完成,不要过多为未来的不确定性焦虑,把握好眼前的今天即可。凡事发生必有利于我。不知不觉你就会发现自己达成了几年前根本不敢想的事~

 
 
 
 
 
 
 
 
 
 
指南者留学老师
您正在预约联系老师
简单填写基本信息,完成导师预约
以下信息仅供导师提供定制服务,我们承诺保护您的隐私安全
*手机号码
*目前学历
本科大四
本科大三
本科大二
本科大一
硕士在读
博士在读
其他
*留学意向地区
提交
预约成功
顾问老师将尽快联系您,请保持手机畅通
返回首页
下载指南者留学App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您的会员等级不足
前往指南者留学App查看等级详情
取消
立即前往